巧用数形结合思想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x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面临高考的学生,都会由于数学思想的抽象性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望而生畏的心态,十分不利于其在考场上的高水平发挥.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许多教师都会将数形结合作为一种化解数学抽象性难题,提高其直观度的有效手段,并以此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答数学客观题的能力.这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函数等问题的时候效果尤其显著.因此,以这一思想在高考数学客观题解答过程中的應用为出发点进行深刻探究,以期为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高考数学;客观题;三角函数;画图
  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是借助于图像这一直观的方式,来对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的转变[1].尤其是在高考数学的客观题当中,有许多题干知识所给出的信息都较为抽象,不符合人脑的思考特征,需要借助图像对其进行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复杂的信息中寻求最优化的解决策略.
  本文以这一有效方法在高考客观题解答过程中的应用展开生动的案例分析.
  一、浅析数形结合思想在解答高考数学客观题当中的作用
  只要对历年的高考数学真题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够发现,其各类题型都在不同程度上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1].而这类题目就其出题意图来看,往往旨在于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进行深入的考查,以此来评估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最佳的途径,就是通过画图这一形式,将抽象的数学信息转化为可直观感受的图形,并在数字与图案的交互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解题灵感的出现,提高其在考场上的综合应变水平.但是在这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过程当中,也有许多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那就是图像的规范性及其特殊辅助线、辅助点的选取是否有效等内容.只有对以上内容进行有效把控,最终才能突破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局限,使其真正在高考考场上发挥应有的价值.以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探究这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方式[1].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数学客观题解题过程当中的应用案例
  (一)在解答函数图形问题当中的应用
  函数图形问题是历年高考数学的必出题目,而一般来说,如果仅仅通过题干的信息及对数学公式的运算,我们很难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直观形象,从而轻松地找到题目的正确解.而若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恰当地引入数形结合的解题技巧,就能够使考生应对这一类题目的能力获得不容小觑的提升[1].
  案例1 已知条件:f(x)=|x-2| 1,与此同时g(x)=ax.如果f(x)=g(x)这一方程式能够解出两个数值不相等的实根,那么此时实数a该如何取值?
  图1
  解答过程如下:根据上述已知信息,我们可以作出如图1所示的图形.接下来,再根据图像当中显示的这两大函数的斜率,来推断其实根的范围是:小于1且大于12的实数.
  (二)在解答方程根数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案例2 函数f(x)的方程式为f(x)=x3 ax2 bx c的前提下,已知这一函数有两个极值点,分别是x1和x2.与此同时,还知道f(x1)的值就等于x1本身,且x2大于x1.此时,要求3(f(x))2 2af(x) b=0这一方程所拥有的实根的个数.
  图2
  解答过程如下:根据方程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作出如图2所示的图形.接下来,再借助令t等于f(x)这一操作,来将上述第二个方程转化为参数更为简单的3t2 2at b=0这一方程.接下来,再根据这一方程的信息,推演出t分别等于x1和x2这一结果.最终根据图像当中的交点及相关的已知信息,判断其最终的实根数量为三个[2].
  (三)在含参数不等式当中的应用
  案例3 在a属于实数集R的前提下,如果当x大于零的时候,不等式[(a-1)x-1](x2-ax-1)≥0一直成立,那么此时a的值为多少?
  图3
  解答过程如下: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将不等式拆分为两个函数,一个是f(x)=x2-ax-1,另一个是f(x)=(a-1)x-1.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出如图3所示的函数图,画出两个函数的交叉图像.从图像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诸多信息.首先,两个函数都必然经过同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为(0,-1).其次,为了满足题干当中提出的前提条件,这两大函数的另一个交点位置,必然处于x轴之上[3].此时,将y=0代入到y=(a-1)x-1这一方程当中,我们就可以得知这一交点坐标的表现形式,为1a-1,0,此时其中的a值大于1.再将这一坐标的数值代入到上述的另一个方程中,我们就可以得出a=32.
  三、结束语
  根据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得知,在高中数学当中解答不同类型的客观题的时候,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需要应用到这一精妙的数形结合思想.这一思想的普及为高中生破解抽象性较强的数学题提供了一条光明大道,使其能够在不断加深对这一思想的应用水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解答数学题的效率[3].
  【参考文献】
  [1]陈俊斌.巧用数形结合思想,妙解高考数学客观题[J].数学教学,2015(10):43-46.
  [2]廖雷,王涛.巧用数形结合思想提升中学生的解题能力[J].农家参谋,2018(17):183.
  [3]陈德前.数形结合妙解生辉——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6(7):14-1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动手操作的实践方式逐渐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并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本文从创设情境,乐于操作,精备学具,落实操作,多元方法,灵活操作三方面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创设情境,精备学具,多元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
【摘要】选择题是数学练习和考试中的一大类型,学生正确掌握知识与计算,能够得出正确的解答,但学生得出正确的解答未必一定掌握了知识和能力,学生得出错误的答案一定有依据,其中的知识错误占较大比重,分析归因学生的错误选项,更容易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  【关键词】数学;选项错误;归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做题的目的,一方面,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
【摘要】数学知识抽象性极高,因此,将数形结合思想灵活运用,不仅便于解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但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时必须了解题目本质,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将数学公式、概念灵活转换成图形,方能提高解题效率.本文着重分析数形结合的概念以及实例,以期拓展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应用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知识点增多,且难度加大,解题方式多元化,而数形结合的灵活
【摘要】深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和思想的内核,在学生获得自我意义感和效能感的同时,真正促进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在解读深度教学与数学模型思想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从深度教学理论视角,结合“反比例函数概念”提供初中数学模型思想渗透的4条路径:创设情境,感受模型思想;问题引领,形成模型思想;整体把控,落实模型思想;重视反思,深化模型思想.以此希望为一线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操作性启示.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教育视角下的数学教育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意识与学习能力作为主要任务.而自学·议论·引导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教育方法.该教育体系强调学生首先在自学的过程中对知识建立初步的印象,其次在议论的过程中解决自学环节残留的不理解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为了发挥自学·议论·引导这种模式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深入研究.本文以新课程改革教
【摘要】集体备课是每周进行的教学活动,行之有效会推动教学成绩,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但集体备课如果变成了走过场,那这一过程便毫无意义.核心备课组的产生解决了目前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引领着整组数学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数学集体备课,核心备课组,引领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是一种很常见的数学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数学集体备课,同一年级的数学教师聚在一起,讨论进度,讨论教学问题,讨论教学内容,聚大家之思想
【摘要】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上保险、买彩票、打疫苗、天气预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不确定性打交道,这种不确定性体现的就是概率.《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构建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可见,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自有它的教育价值.要在概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获取
【摘要】为了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教师应从沟通联系的角度出发,在探知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有启发的类比案例,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加强理解、强化技能、提高能力,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论述如何利用基于问题解决中的类比案例来指导学生学习.  【关键词】问题解决,类比,同质  【基金项目】江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17PTYB008)研究成果.  类比是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立足于本年级的教学,还要为学生的终身数学能力成长所服务,即常规数学公式、题型解法之外,充分利用教材開拓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本文基于“自学—互研—自省”教学法,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为例,首先简要介绍这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分别从自学、互研、自省三个阶段探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  “提纲式教学”“微课教学”等
【摘要】数学课培养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数学的思维,学习数学素养、数学文化,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教无定法”,要依据教学的对象、环境和内容的需求来选择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有效性”是“数学三维目标” 的实现.  【關键词】有效性;开放性;数学教学  有效性、开放性是数学课程教育领域全新的指导纲要的内容,也是实现高效课堂合理创设的重要目标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