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动手操作的实践方式逐渐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并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本文从创设情境,乐于操作,精备学具,落实操作,多元方法,灵活操作三方面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创设情境,精备学具,多元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而在有效提升小学生自身思维灵活性的基础上活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创设情境,乐于操作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所以要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乐于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氛围中,从而对动手操作的活动产生兴趣,进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良好的情境氛围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选择,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内化.
以“除法”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除法的计算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因此,上课后,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文具店,随后要求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都是如何去买文具的,从而将学生带入到了买文具的情境之中.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开展了一个小型的“购物”活动,并对一些常见的文具进行了定价,如文具盒20一个,钢笔8元一只等.同时,笔者还告诉学生:“现在大家每个人都有80元,如果要你们去买同一个价格的东西,大家尝试一下可以买几个?”随着这一限制性任务的提出,学生纷纷开始了购物,进而在动手操作中建立了数学除法模型,有效掌握了该课知识.
二、精备学具,落实操作
數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这直接导致了小学生很难快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也是学生不想学数学、害怕学数学的原因之一.显然,要想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师首先就应该从其特点出发,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精心准备各种学具,从而在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操作与实践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当然,教师在准备学具的过程应该重视学具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能够有效落实操作.
以“测量”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从而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笔者提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测量工具,如皮尺、大直尺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的小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随后邀请了几名学生一起利用大的测量学具来测量课桌长度.经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对班级内的一些物品进行估测,并适当的引入了各个长度单位,让学生在相互对比中对其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见,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区别所在,还能促使学生对其进行有效区分.
三、多元方法,灵活操作
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实践操作,教师应该使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富有变化,如此才能确保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处于集中状态,才能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形式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个体独立、群体合作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方法上,教师可以选择摆弄法、剪拼法、游戏法、实验法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
以“时、分、秒”的教学过程为例,考虑到该课的重点是对时间单位的学习,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认识钟面,并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因此,上课后,笔者首先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钟表,并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在学生指出有三个针后,笔者邀请了部分学生对其进行拨弄,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了三个指针所代表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带学生玩了一个动手操作游戏,也就是由两人一组,一组说出时间,一组用钟表进行表示.通过游戏中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该课重点知识.
总之,动手操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当代教师,理应重视对动手操作行为的践行,从而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与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琼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9(2):252.
[2]於垚冰.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时机与方法[J].华夏教师,2018(29):18-19.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创设情境,精备学具,多元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而在有效提升小学生自身思维灵活性的基础上活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创设情境,乐于操作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所以要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乐于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氛围中,从而对动手操作的活动产生兴趣,进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良好的情境氛围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选择,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内化.
以“除法”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除法的计算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因此,上课后,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文具店,随后要求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都是如何去买文具的,从而将学生带入到了买文具的情境之中.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开展了一个小型的“购物”活动,并对一些常见的文具进行了定价,如文具盒20一个,钢笔8元一只等.同时,笔者还告诉学生:“现在大家每个人都有80元,如果要你们去买同一个价格的东西,大家尝试一下可以买几个?”随着这一限制性任务的提出,学生纷纷开始了购物,进而在动手操作中建立了数学除法模型,有效掌握了该课知识.
二、精备学具,落实操作
數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这直接导致了小学生很难快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也是学生不想学数学、害怕学数学的原因之一.显然,要想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师首先就应该从其特点出发,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精心准备各种学具,从而在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操作与实践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当然,教师在准备学具的过程应该重视学具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能够有效落实操作.
以“测量”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从而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笔者提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测量工具,如皮尺、大直尺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的小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随后邀请了几名学生一起利用大的测量学具来测量课桌长度.经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对班级内的一些物品进行估测,并适当的引入了各个长度单位,让学生在相互对比中对其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见,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区别所在,还能促使学生对其进行有效区分.
三、多元方法,灵活操作
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实践操作,教师应该使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富有变化,如此才能确保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处于集中状态,才能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形式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个体独立、群体合作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方法上,教师可以选择摆弄法、剪拼法、游戏法、实验法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
以“时、分、秒”的教学过程为例,考虑到该课的重点是对时间单位的学习,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认识钟面,并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因此,上课后,笔者首先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钟表,并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在学生指出有三个针后,笔者邀请了部分学生对其进行拨弄,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了三个指针所代表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笔者带学生玩了一个动手操作游戏,也就是由两人一组,一组说出时间,一组用钟表进行表示.通过游戏中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该课重点知识.
总之,动手操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当代教师,理应重视对动手操作行为的践行,从而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与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琼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9(2):252.
[2]於垚冰.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时机与方法[J].华夏教师,2018(2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