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视角下初中数学模型思想渗透路径探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30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和思想的内核,在学生获得自我意义感和效能感的同时,真正促进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在解读深度教学与数学模型思想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从深度教学理论视角,结合“反比例函数概念”提供初中数学模型思想渗透的4条路径:创设情境,感受模型思想;问题引领,形成模型思想;整体把控,落实模型思想;重视反思,深化模型思想.以此希望为一线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操作性启示.
  【关键词】深度教学;初中数学模型思想;渗透路径;反比例函数概念
  模型思想作为数学基本思想之一,在关键词中被单独提出,足以证明其重要的价值.如今,模型思想得到了一线教师的重视,但大多数教师关于模型思想的渗透仍流于表层.为保证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教师需要深度地“教”,深度地“引导”.近年来,深度教学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理论和实践研究证明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梳理文献可知,从深度教学的视角对初中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路径的研究并不多,具有研究空间和价值.因此,在研究深度教学与数学模型思想的理论基础上,从深度教学视角提供初中数学模型思想渗透的路径,希望为一线数学教师提供操作性参考.
  一、深度教学与数学模型思想
  (一)深度教学内涵
  随着课程的改革,深度教学在教育界逐步得到应用和发展,郭云祥认为深度教学不是追求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而是丰富教学层次,实现教学的丰富价值.李松林提出深度教学是深入学科本质的反思式教学,是促进持续建构的阶梯式教学,是建构深层意义的理解式教学.郑毓信认为深度教学必须超越具体知识和技能深入思维的层面,真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换言之,深度教学能够克服表层教学的缺陷,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内在结构,感受知识的意义和思想价值,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认为数学学科的深度教学是从学生主体出发,注重数学内容的横纵联系、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并且重视问题引领的对话式交流,从反思的视角深入思考,真正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维.
  (二)数学模型思想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版》)提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有学者认为数学模型思想是把问题原型进行抽象、概况、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完全形式化和符号化的模型,从而指导相关数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的一种演绎思想.总体而言,数学模型思想是一种内化的观念和意识,指导着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顺利完成数学建模和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三)深度教学与数学模型思想的内在关联
  数学模型思想的获得是深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深度教学是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内核的过程,更是传播数学文化和落实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后者的实现离不开数学思想的影响.数学模型思想作为数学基本思想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深度教学的基本体现.
  深度教学是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主要途径.数学模型思想的建构、认知、获得过程需要深度教学来实现,才更有机会保证学生由表面化的习得走向意义感和效能感的获得,在模型思想的指导下构建模型解决問题.
  二、在深度教学视角下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一)《标准2011版》对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要求
  《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①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③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从中可知,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形成数学模型思想的重点.
  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发展,进而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其内在价值.因此,教师在渗透模型思想的过程中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深加工,通过深度教学促进学生自觉地在模型思想的指导下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数学模型思想深度渗透的路径
  本文在解读《标准2011版》对渗透模型思想的要求基础上,结合“反比例函数概念”,从深度教学的视角提供初中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路径,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深入掌握模型思想的本质和意义.
  1.创设情境,感受模型思想
  深度教学需联系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学生经验,挖掘知识内在的意蕴与学生个体世界的关联,实现知识的假定性意义向个体性意义的深化.有些数学模型的背后蕴含着现实原型情境,在深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可联系日常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模型,体会数学模型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初步感受模型思想的价值.当然,有些数学模型可能无法运用现实情境进行展现,这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心中理解新的数学模型来源于已有知识和经验,感受知识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可提供以下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情境1:学校正在进行环境美化建设,需搭建一个面积为60 m2的矩形花坛,花坛的长度y(m)与宽度x(m)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受到场地的限制,花坛的长只能为12 m,则宽度是m.
  情境2:某同学家住广州,他打算在暑假期间坐高铁去北京旅游,通过查询可知京广高铁全程2294千米,高铁的平均速度v与平均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前2天,他买了高铁票后发现坐车时长为2.5小时,则高铁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
  以上情境的设计,将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和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并且,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2.问题引领,形成模型思想
  深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间接突显了“问题引领”的重要性.在渗透模型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深入理解教学知识以及背后蕴含的数学模型和模型思想的基础上,提炼核心问题,并延伸问题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认识、建构、理解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思维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提炼出不同数学模型对应的一般建构方法,逐渐形成模型思想.
  教师提炼“反比例函数概念”教学的核心问题,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形成问题链(如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模型的建构和应用的过程.
  核心问题:在具体情境中提炼反比例函数模型y=kx(k≠0),体会模型的实际意义.
  问题链:①创设情境问题,进行提问.
  ②这些表达式有什么共同之处?一般式怎样表示?有多少种表示形式?
  ③类比学过的知识,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④为什么比例系数k不为0,且是常数?
  ⑤为什么称为反比例函数?
  ⑥能否联系日常生活,举出两个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如何解答?
  ⑦如何发现反比例函数模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⑧通过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行解答,对日常生活有何意义?
  根据1个核心问题,形成8个主要问题组成的问题链.其中问题①②③④⑤是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建构和提炼反比例函数模型,深入理解建构的过程和模型的内在本质.问题⑥⑦⑧则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学问题,通过建构模型进行解决,并且反思建构过程,总结建构方法,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为形成模型思想奠定基础.
  3.整体把控,落实模型思想
  深度教学是引导学生想得更全面、更合理、更清晰,促进思维的深化,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落实模型思想时,需要给予学生整体把控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各知识点间的关联,甚至给予认知冲突的观点,让学生在比较、冲突、联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判断,从而深入认识模型思想的内在本质,优化学习思维.
  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例题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题目:
  例1 下列函数分别是什么函数?为什么?求出k值.
  ①y=2x; ②y=x4; ③y=-8x 1; ④y=4x-1;
  ⑤y=-25x 1;⑥y=3x2 9;
  ⑦xy=1; ⑧y=ax; ⑨y=x10.
  例2 为预防疫情,广州某小学对教室进行消毒.喷雾消散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喷雾含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喷雾消散完后,y与x成反比例,现测得喷雾8 min消散完毕,此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喷雾含量为6 mg:
  (1)室內空气中喷雾的含量小于1.5 mg/m3时学生方可进教室,从消毒开始,至少经过min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2)室内空气中喷雾的含量不低于2 mg/m3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5 min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学生在脑海里刚形成反比例函数模型,对其没有整体的把握,教师以例1为启发点,给予学生思考、辩论的环境,让学生在新模型和旧模型的比较中,深入理解各函数模型的本质.其次,在例1的基础上引出例2,培养学生辨别各种模型,正确运用对应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函数模型思想的形成.
  4.重视反思,深化模型思想
  郭元祥提出学习意义感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觉醒的基础之上.在一定程度上,深度教学是一种反思性教学.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观点并多问“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的同时反思建构过程、反思收获,甚至反思自己与知识的关系等,逐渐养成反思意识,真正获得自我意义感、自我效能感,从而自觉地深入理解数学模型构建和应用的意义,深化模型思想.
  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结束环节,可给出以下提问:
  提问1:反比例函数有哪几种表达式?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提问2:我们是如何发现反比例函数模型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提问3:反比例函数模型与之前所学的函数模型有何异同?适用于什么情况?
  通过以上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并在比较、联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模型的建构和应用过程,深化模型思想的渗透.
  本文在研究深度教学与数学模型思想的理论基础上,从深度教学的视角设计了初中模型思想的渗透路径,希望为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操作性启示.此外,深度教学作为新型教学理念,为数学思想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措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做到深度教学,自身必须要立足于专业发展,养成深度学习、深入研究的意识和习惯,在观念、思想、行动方面得以革新,真正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思想,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不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考虑单独一个知识点,单独一节课,导致知识零散.整体原理认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即有内部的联系.”小学阶段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必须运用整体原理,按照知识的纵向联系,知识与智力、非智力因素及其他数学知识的横向联系,根据教学目标、认知结构、数量关系、教学策略诸方面,从教学目标的整体设定,认知结构的整体组建,问题解决的整体策略等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优化.  【关键词】整
【摘要】导数广泛的应用有助于高中生更好地掌握函数的形态等各方面知识,能够为学生日后在高等数学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由导数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通过对导数的概念教学、导数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数学思想在导数问题中的应用的探讨,旨在探究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数问题,学习研究,函数形态,数学思想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
【摘要】思前,指教育者引导学生思考并整理以前学过的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想后,指教育者事先要预设学完本课,要为后面将要学的知识做好准备.数学本质是指数学的内涵,既表现为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又表现为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本质属性.发散思维,指能由一个点引发很多与之相关的联想,在解决问题时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的思维方式.本文从纯数学知识点教学现状切入,分析了当前数学知识点片段式教学现
【摘要】思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聚焦高阶思维发展.要想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必须有效设计学习任务,立足学生本位,引导学生超越浅层、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展开深度性、批判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阶思维;核心素养;有效设计;学生本位  一、高阶思维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提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关注学生未来长久发展的素养.数学作为促进学
【摘要】少数民族教育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且越来越深入,为改善民族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对民族院校学科教育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且多趋向于对教育者的对策建议,而对于受教育者的对策建议很少见.通过对这些对策的研究与对比,改善民族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还需要在此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因此本文以云南省Y大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民族院校学生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从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形成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从而给予学生“自主、探究、交流、互动”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良好的分析、解决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一、把握实质,凸显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质体现在学生的课堂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基础,思考是智慧的源泉,教师教学时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核心问题,以问题为载体,用“问题串”进行有效追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索、主动探究,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向,问题串,思维,深度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核心问题,以问题为载体,用“问题串”进行有效追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索、主动探究,把学生思维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动手操作的实践方式逐渐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并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本文从创设情境,乐于操作,精备学具,落实操作,多元方法,灵活操作三方面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创设情境,精备学具,多元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
【摘要】选择题是数学练习和考试中的一大类型,学生正确掌握知识与计算,能够得出正确的解答,但学生得出正确的解答未必一定掌握了知识和能力,学生得出错误的答案一定有依据,其中的知识错误占较大比重,分析归因学生的错误选项,更容易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  【关键词】数学;选项错误;归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做题的目的,一方面,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
【摘要】数学知识抽象性极高,因此,将数形结合思想灵活运用,不仅便于解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但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时必须了解题目本质,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将数学公式、概念灵活转换成图形,方能提高解题效率.本文着重分析数形结合的概念以及实例,以期拓展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应用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知识点增多,且难度加大,解题方式多元化,而数形结合的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