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pp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探究性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全面的阐述。
  一、对“探究性学习”概念的再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以独立或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对具有探索性的生物学问题予以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及主动实践。
  二、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强烈探究心理的途径
  1.实验——躬行实践,加强探究体验。
  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特有功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感知体验中真正领略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欣,从而更主动地追求知识。
  2.观察——丰富感知,提高探究效率。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又一直观有效的途径,观察前要让学生弄清“怎样看”和“看什么”。例如,在观察软体动物时,要告诉学生观察有无贝壳,有几片贝壳,呈什么形状,贝壳内有没有外套膜等;对细胞分裂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并细致地观察。
  3.假想——触“景”生“情”,拓展探究空间。
  假想往往是创新的萌芽和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假想推断能力,拓展学生的探究路径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善于突发奇想。
  4.讨论——集思广益,规范探究行为。
  课堂上教师要巧设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芽的发育”中讨论茎的形成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下列问题:为什么有的植物先长叶,有的先开花?使学生对芽的认识更深入,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互动中触发新的灵感。
  5.质疑——巧设问题,养成探究品质。
  常言道:“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新知与旧知比较中生疑,在质疑问难中迸发出多彩的思维浪花。例如,学习鸟类时可设计如下问题:鸟为什么会飞?人缚上一双翅膀就能飞吗……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现。
  6.阅读——消化理解,开辟探究领域。(1)阅读教材。首先通过学生阅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找出知识要点;其次,归纳表达并找出疑难点大家一起讨论。(2)阅读与生物相关的课外书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生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因此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无探究性。
  教材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如“细胞结构”中有关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用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你让学生探究什么呢?探究细胞器的起源?等等,这些都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中学生所能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应以学为本。
  2.教学方法陷入形式主义。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设计,模仿电视上娱乐节目形式,采用抢答、鼓掌加分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红红火火”,学生仿佛是在演戏,哪里还有“探究”的影子?简直是哗众取宠。
  3.问题设置浮光掠影。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探究性课堂教学不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吗?根本达不到探究的效果。比如,在“草原生态系统动物的特点”中提出以下问题:草原生态系统有哪些草食动物?哪些肉食动物?等等,这样的问题学生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何须探究呢?其实这样的提问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害,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思维萎缩。
  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究上,更体现在课题研究的探究上。
  四、课题研究中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及选题的原则
  1.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收集信息(实施实验)
  ↑ ↓
  成果展示、评价←应用创新←处理信息
  2.选择课题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生物学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性较强,在选题时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确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性课题最有价值。如“农村焚烧秸秆的利与弊”、“水域污染与鱼塘富营养化对鱼的影响”、“沙尘暴的产生”等。
  (2)创造性原则。课題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可行性原则。首先,课题要与学生的技能水平相适应,即我们常说的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其次,课题必须符合客观条件(时间、人力、物力)。
  (4)区域、社会性原则。选择的课题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应结合当地实际,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认识当地的一些实际问题。
  (5)形式多样性原则。可采用“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调查”、“课外实践”、“技能训练”等形式进行探究,开展探究性学习,应以课堂为主,采取课内外相结合、课外为课内探究服务的原则。
  (6)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探究特别需要热情、迷恋和执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结合自身的特长,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这将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内容的选择要与课本中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联系,或对课本中知识点的拓展和创新。
  五、对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1.要重视结论的探究过程。
  对于问题的结论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引导他们运用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探究和验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享受获得成功的欢乐。
  2.要重视指导。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仅要对学生选题、制订方案、探究过程、撰写论文的每个环节给予评价,而且要加强指导,这样对探究性学习才能发挥更积极的推动作用。
  3.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教师绝不能满足于“一桶水”的现状,要通过不断努力地学习而成为“一条流动的大河”,这样才能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指导教学,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当前,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改变学习方式的必由之路。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多角度多层面地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教育思想,为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而努力。
其他文献
会议
对全泥氰化前矿石的预处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磁--浮或浮--磁联合流程。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不仅能提高全泥氰化入选品位,而且氰化尾渣经Slon型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磁选,可回收铁,使企业扩产又
摘 要: 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就高中化学学科来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和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意識,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工作实际,从关注教学思路转变,关注教学情境创设,关注学生学法指导等方面提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技巧和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推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热爱化学、
利用田间自然危害调查和人工接虫实验研究了褐纹金针虫对辣椒为害的严惩度与虫口密度间的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