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讨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huang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教改的核心。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因此,我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史料教学法、深挖拓展法、探究体验法、想象虚拟法方面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 角色转变 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可谓日新月异,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要“有利于教学评价的改进”。新课改历史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基础课程。我本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也不断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够高、对基本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应用。因此,转变教学模式,如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尝试探究的方向。
  一、史料教学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等处理,让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完成历史探究的一种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解的情境、认知的情境、思维的情境、讨论的情境,使学生回到“历史现场”。那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呢?
  (1)质疑史料,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引用了文字、图片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史料,教师要充分予以利用。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认识教材中的史料及相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必修1第3课有一段文字:“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了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此段文字说明宋朝设立三司的目的是制约宰相的权力。就在课文下面的“学思之窗”讲的故事从宋真宗起,相权逐步强化,皇权反而受到限制。材料的第一句话和后面的故事,前后两段文字的观点明显矛盾,会导致学生怀疑:到底是相权加强了,还是皇权加强了?
  从案例可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史料,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分析史料,特别是在运用史料教学,解题的过程中,要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得出历史的正确结论。
  (2)比较史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是史学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多种史料进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事物的异同,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将一些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或同一时期、不同题材的历史照片、图片进行比较,加深对相关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的“学思之窗”出示了两张对比照片:一张是“日本军人在入侵中国前与家人在一起”,一张是“日军屠杀中国人后的狰狞面目”,前后表现出的事日军对自己家人的人性、温馨,后者变现出对中国人的兽性、残忍。
  (3)借助故事史料,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引用、编写了很多故事材料,人教版高中教科书的“学思之窗”,就有不少的历史故事。运用学生所喜欢的故事性史料来论证某个观点,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近些年的高考历史试卷也出现了故事材料题。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故事材料,有效地把它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题型训练。
  二、深挖拓展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通过对挖掘历史现象间内在逻辑关系,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我所教学生中发现大都对基础知识能靠死记硬背,但解答材料题方面缺乏答题技巧,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我在备课中补充大量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学拓展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怎样拓展一节课?我认为从两个方面探讨:
  (1)从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或影响入手。如分析历史原因,有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从而整体上去把握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一课,归纳败因从直接原因上看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是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2)从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入手。在历史教学中,我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中的对比,加深认识、引发思考,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选修1《如何认识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这一专题,我把五个改革史进行对比,从改革的原因、内容、性质、结果及成败要素方面去分析。通过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三大改革的异同及结果对比分析,探讨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分析,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法
  历史活动课是高中历史实施新课改的一项重要课题,它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通过开设活动课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体现了课程目标。如在教学《抗日战争》后,设计了《让历史插上现实的双翼》主题活动课。探究“右翼势力”、“教科书事件”、“小泉、安倍拜鬼事件”、“台独问题”、“美化战争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分六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最后教师点明中日关系发展的基本观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們要了解中日关系的过去,更应该关注中日今天和未来。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以上历史活动课的实践,体现了“让学生主体广泛参与实践与探究”、“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想象虚拟法
  想象虚拟教学法,即利用虚拟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是一种类似于历史想象体验与历史假设研究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虚拟情境教学法, 有助于还原历史真实,搞活课堂,以让学生在历史“体验”中获得知识。最早引发我对历史虚拟教学法思考的是夏辉辉老师的“帕帕迪”一课,看了他的课堂实例后,我耳目一新,原来历史课可以上得如此精彩逼真。
  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尝试采用虚拟想象法,下面以《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课堂实例来探讨这个问题。新课导入:老农尼卡诺夫大叔的生活写照。場景一:“那年(1918)他47岁,常年种地干活,他的大儿子在村里开了煤矿厂,小儿子在城里经营杂货店,最近报纸上说革命虽胜利了,但还得打”(通过场景一使学生阅读课本得出苏俄进入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场景二:前线部队缺粮,经常发生红军饿倒的事。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马上会派征粮队来村里,除了留点吃的种粮,其余全部国家收购,老大的厂要归国家,小儿子的店也要停业了。(通过场景二归纳战时政策的内容、特点)场景三:没过多久,老农感叹: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思考如何评价此政策?)场景四:好不容易挨到1921年,我们的红军部队终于摆平了国内外敌人,但是大旱灾可饿死不少人,听说水兵也闹起来了。场景五:政府终于管我们的死活了,说是让我们交粮食税,剩下的都归自己了,老大的厂恢复了,老二的店也开张了,国家还把一大项目交给外国人开发,美国人来开棉厂,听说工资也涨了不少。(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经济政策”一目)我觉得这节课上得
  相当成功,在历史教学缺乏“实践”的困难上,创设虚拟情境能使学生“神入历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我所讲授的整个内容围绕老农一家的命运兴衰来布局,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能较好地理解了教材内容。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做有心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历史教学改革要做到“新”和“实用”,让学生接受,让学生学到本领,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使历史教学真正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任志鸿.高中优秀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1.南方出版社
  [2]沈西奇.高中名师互动教案人教版历史选修1.陕西出版集团
  [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其他文献
摘要:从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着种种弊端,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病进行深入反思,从根本上逐步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农村小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启蒙,是引导稚嫩的个体初步认知这个客观世界的重启蒙阶段,因此就更加需要我们去探究其现实状况,使农村小学教育以更加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发挥潜在能力是保证 。  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数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经历中的一个特殊历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投人到学习中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的地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但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 “意外”的教学资源,见招拆招,进行生成性教学。  一、第一招:尊重 “现实资源”——因势利导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一张
期刊
语文学科是最具灵活性的,而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和考试改革的滞后,目前仍然存在“题海战术”的现象。过重的语文作业也加重了学生与教师的负担,学生厌烦怕做,作业质量低下,教师也改得筋疲力尽。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立足课本,着眼课外,放在社会生活这个大环境中,充分利用语文课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師,以下就我布置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校的教学要求也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这点,经常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学生很少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并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就很难有饱满的热情投入的学习当中。因此,要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乐趣,让快乐走进地理课堂。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公民的数学素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全面实施“新课标”对广大数学教师是个严峻的挑战,提高教师的素养乃是当务之急。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对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当下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才能使教师胜任《新课标》的教学呢?本文就从教师的数学素养方面试做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教师 数学素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
期刊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习方法,这就是说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无疑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迅速提高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人一金,不如给人以点金术。”因此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远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指导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
期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但通过大量课
期刊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其代表作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合戏剧、小说、新诗、散文计算一下成绩,要推散文的成就最高②[p7]。其所创作的散文极富真情实感。  我们可以从朱自清先生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当中体会到他情感的丰富与细腻,那么,在朱自清先生丰富的感情世界下,他的作品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浅
期刊
江苏省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的历史是独特的,学校的发展是独特的,因而,渔行实验学校是独特的。渔行实验学校的历史源于著名的“渡江战役”, 源于那段永载史册的峥嵘岁月的历史记忆——1949年春,为了支持解放军渡江,渔行人民克服困难,不怕牺牲,加紧造船,为解放江南、解放全中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渔行实验学校所在地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造船基地。渔行实验学校的发展源于独特的外部环境,学校由原泰州市渔行初级中学、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