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市电影研究专著综述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城市电影的发展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对于城市电影的研究,也逐渐从报刊杂志中的散论、部分涉及城市电影的创作现状和相关话题的讨论,发展到专题性讨论以及作为中国电影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
  关键词:新时期;城市电影研究;文化
  新时期以来,电影的文化研究在国内可谓卷帙浩繁,形成了极为广泛的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对于城市电影的研究,多散见于影视类专业报刊杂志,主要是一些城市电艺你高的评论,较少涉及电影与城市文化、人与城市的关系这样的命题。90年代以来,随着都市现代化进程渐臻成熟,都市电影、都市景观、都市文化与人的关系逐渐成为中国电影研究中较受关注的课题。散论城市电影的创作研究逐渐转向对城市电影、都市文化的专题研究。
  西方理论对中国电影的解读
  操持西方理论对中国电影进行精英式解读的广义电影文化研究,部分涉及电影与城市形象的分析和解读。这些著述以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电影本体、理论、批评、导演及作品文本分析等内容,这也是很长一段时期电影研究的主导方法论。
  如戴锦华的专著《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在“寂静的喧嚣:在都市的表象下”一节中,戴锦华对特定时期中国电影中城市形象书写的“缺席”和“暧昧”现象进行了剖析:“在当代中国文化或闭锁、或开敞的视域中,城市的天际线始终朦胧、暧昧、不甚分明。……都市似乎始终是中国广大乡村的伸延与异型,它在不同的叙事性作品中总是被表述、还原为情感与内涵贫瘠、荒芜的乡村。”;陈晓云、陈育新《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一书中第三节“都市文化形态”分别从“失落的都市”、“孤独的都市”、“荒诞的都市”、“平面的都市”四种城市形象阐述“乡土结构的崩溃”、转型时期的孤独体验、精神混乱、后现代症候等相应的文化内容。陈旭光《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影像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中有关“第六代”导演、电影的青年文化性的论述均与城市关联。吴小丽《九十年代中国电影论》一书第三章“城市电影:历史的性格决定命运”对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和“城市电影”这一概念进行了辨析;对1990年代以來城市电影创作的地域形象进行了分析,比如以《绝响》、《太阳雨》、《给咖啡加点糖》为代表的南国城市系列、以王朔电影、夏钢电影为代表的北方城市系列;并从类型角度出发对夏钢、黄建新、宁瀛等城市电影作者的创作风格进行论述。第八章“明星制(一):电影的定点销售”、第九章“明星制(二):众里寻他千百度”则较早涉及到近年来兴起的明星研究。
  跨门类、跨学科、更为开放合的研究
  一种跨门类、跨学科、更为开放、综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生成于电影界普遍呼吁“重建电影研究”的学术背景下,体现了20世纪以来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趋于综合的时代潮流。其研究、批评的向度不再局限于对经典电影的精英式文化解读,转而将视点聚焦于通俗文化、大众传媒的再度阐释,把研究对象从先验性的文本本体转向制约文本生成的社会、历史、经济、技术、政治、受众等因素,极大地拓宽了电影研究的界限和疆域。文章主要采纳后者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此类研究文章数量繁多,交涉层面五花八门,主要采取“跨界”的研究方法,将电影置于特定的城市文化语境之中,并自觉将其视作一个开放系统,考察电影与政治、经济、技术、美学、受众诸多层面之间的交互关系。普遍与社会学、视觉文化、都市学、文化地理学、身体政治学、历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更注重文化的外沿关系,性别、身体、视觉、空间、族裔、主题、情感、消费、霸权、全球化等多元话语都能从中找到踪迹。这也是近年来电影与城市文化研究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成果。
  陈晓云的专著《电影城市:中国电影与城市文化(1990-2007年)》,以空间、身体、城市语境为切入点,运用身体政治学、文化地理学、视觉文化、明星学等理论研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对于城市的建构、想象、和表述,在电影与城市的相互关照、互动中建立透视、研究、重建中国电影文化的视角。在具体的章节段落中则通过地理空间、媒介空间、跨国空间、服装、杂志封面照、明星表演、电影院等多维视角剖析了中国电影如何参与现代城市的文化建构。
  孙绍谊的专著《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研究对象,通过都市空间、民族国家与全球城市、上海新感觉、银幕内外的上海想象、时装上海、老上海广告与三十年代摩登梦六部分构建上海都市的怀旧想象,其中对现代小说、建筑、广告、漫画、杂志、时装、电影等多元文本的阐释展示了娴熟而生动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相当一部分专著以具体的城市形象和文化符号入手,试图构建城市景观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路春艳在《中国电影中的城市想象与文化表达》一书中以北京、上海、香港、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其他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形象、地域特色、城市空间、出版物、产业体制、类型模式等方面入手,“一是从文本出发,以空间为焦点,解读特定历史时刻影像中蕴含的城市表达;一个是从都市文化大环境出发,以电影文化领域为焦点,揭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电影文化领域的特征并探讨其与都市文化的关系。”蔡晓芳的《“镜城”:电影中的北京记忆与想象(1980-2010)》主要从文学和电影的角度构建北京的城市形象,涉及文化史、电影史、文学史、城市史等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知识考古”学的引入
  得益于李欧梵、张英进、张真等海外华裔学者对早期都市电影富有启发性的研究视角,“知识考古”学也被大量引入新时期城市电影研究。李道新的专著《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二》中涉及民国时期重要报纸《申报》中的电影“知识考古”研究,如其中的附录《影像与影响——“<申报>与中国电影”研究》以《申报》中汗牛充栋的电影信息,如电影论文、电影评论、电影新闻和电影广告等为研究对象,对早期电影的生产-消费-传播-受众及城市氛围进行了还原。此外,书中涉及政治、产业、技术、观众、电影审查的研究。任明的《电影、城市与公共性:以1949-2009上海城市电影的生产与消费为中心》从文化机制与文化内容的互动角度出发,通过系统分析建国以来上海城市电影的发展变化,以此折射社会公共性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公共性作为一种反作用力,同样影响着上海电影的生产和消费。陈刚的《上海南京路电影文化消费史:1896-1937》则从公共消费空间——百货公司、消费主体居住空间——别墅、公寓、弄堂、电影院及其他文化消费空间考察了早期上海电影的消费环境及都市文化。
  参考文献:
  [1]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晓云,陈育新.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陈旭光.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陈旭光.影像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吴小丽.九十年代中国电影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6]陈晓云.电影城市:中国电影与城市文化(1990-2007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中的各行业呈现一种繁荣发展的景象。随着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劳务派遣等用人形式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企业的欢迎。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监管,随着劳务派遣这种用人形式在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权等现象屡见不鲜,迫切需要用人单位改革用人机制,对相应的岗位等级进行合理分配,实现以岗定薪的科学化的用人机制。文章结
期刊
我走进梨花园  你坐在树下  我说想你,你伸出手  记起昨天,如你送我的迷恋  我说想你,  你站起身来  我开始迷醉,  你走向梨园深涯处  我把高贵丢在地上  昨天的痛还在  我走向你  你望着山涯处  如昨天一样  “如果你跳下去,我就给你!”  一朵洁白的梨花,  從山涯坠落……  “我只是和你开个玩笑,  你何必当真?”  我的身体  静静地躺在那片  鲜红的颜色上  此时  是谁的无动
期刊
我想写一首诗  坐着高铁  再转公交  一路山川湖泊 谁  终是心牵着  我把母亲的微笑  和那熟悉的韶城之路  投放在我的诗中  我看到父亲的白发  及瘦弱的身影  和母亲并肩向我走来  醇厚慈爱的胸怀  投放在  我这个飘泊在外的女儿  描绘了夏日最美的画卷  金灿灿的阳光  在眼前  鲜活  我闭上了眼睛  那平凡的母爱  便成了永恒的記忆  母亲的身影  在阳光下  送我的是关爱,希冀与思
期刊
是谁在梧桐听雨  声声错  那一地的相思落  是我打扰了你的寂寞  雨过凉意在  难怪你想忘却  真的可以忘却吗?  你我的邂逅  本就是错错错  我也不想爱你  为什么我无处可逃  我忏悔的泪水  在流年里飘洒  不是我非要爱你  这是前生未了的因緣  我走不出这执念  我走不出你沧桑的心田  你也不要爱我了  我一颗千年不变的心  早已穿越忧伤空悲切  我也不想再爱你了  悔只悔千年恋歌  天
期刊
心碎的话语  痛了,  今生心上心伤  奈何桥上,我不喝孟婆汤  想起的依旧是你  我用泪哭泪苦,  刻画着天堂……  挥剑欲斩,泪干枯,  忘却秋意,悲更胜,  更那堪,花落孤泪寂  一醉解相思  再醉心已碎……  遂无声叹息  却已是潸然泪下  千世情,错生死  梦里辗转干年泪  再轮回,差阴阳  单人孤影幻双飞  相思化雨  醉了,碎了,淚了……
期刊
端午,干年屈子傳,  汨罗江,大浪淘沙留浩气。  谁,大笔挥天问,  悠悠干古恨之,  众人皆睡汝独醒。  爱国兮,宁玉碎,  香糯粽子飘端午,  浸透百姓之挂念。  倚天,怅然长啸兮,  细雨飘,聆听岁月暗伤  取出,往事如水  洗礼,《离骚》的厚重。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进程中,煤炭企业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企业内自觉加强党建工作。文章对党建工作在煤炭企业开展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煤炭企业的党建工作如何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煤炭企业;党建工作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顺应我国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趋势,煤炭企业
期刊
打开暮春  春雨如诗  乡情像一阙词  绵绵如织  天空抓着  一大把的水珠  苍穹  是一把漏雨的伞  乡雨  催出素描  田野涂抹成  一幅水墨画  古朴的老屋  采桑女的挎篮  角落的草儿,虫儿  乡愁如是  在城市的街頭  遥想  与故乡的谷雨对话  淋浴一新  春来亦又去  转身化谷雨  迫不及待的夏  拱出新绿
期刊
摘 要:分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术、技术、商业等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文章主要针对分享经济下常见的借助信息分享实现的商品销售模式展开研究,从促进商品流通,解决企业产品库存压力、解决生产资金、产品质量、促进城市商业繁荣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探索并寻找科学的商业模式,并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为生产及销售企业、个体创业者提供可学习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分享经济;商业模式;销售制度
期刊
踏上接近你的高速  暮色中看见了你的家乡  河那边灯光璀璨  船是唯一的神  我告诉你  我来了你的故乡  远离家乡工作的你  让风捎来了问候  秋天深了  南国的柳条还未转黄  人们安详缭绕在温水中  大自然依旧美丽干净  一如我对你的初心  我们都有最单纯的态度  风煙俱净,不问因果  一个人的山河岁月  今夜河畔的水  那么冷,那么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