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固原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固原市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有34.5万人,占宁夏全区70万贫困人口的49.3%,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7.8%;固原市贫困村624个,占全区贫困村总数的56.7%、占全市行政村的70%,其中重点贫困村315个,占全区重点贫困村的63%。全市贫困发生率为22.4%,重点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39.6%。固原市贫困人口占全区贫困人口的近一半,贫困面为全区之首,脱贫致富难度大。
  一、致贫原因分析
  (一)生产生活条件所限。固原市贫困村大部分地处偏远山区,这些区域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条件恶劣、居住分散,缺电、缺市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外界缺乏沟通。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而农业又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特别是水资源极度短缺,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72立方米,是全国的17%,是全区的56.7%。农业以“雨养”为主,呈现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季节性缺水、生态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并存特点。
  (二)文化素质偏低。固原市绝大部分贫困户自身文化程度低,小学文化程度占多数,还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是文半盲,文盲率为11.74%。受文化水平限制,接受劳动技能、农村适用技术、科学技术培训能力差、适应慢。很多贫困户致富观念缺乏、听天由命、甘愿受穷,消极悲观现象较为突出。小富即安、“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 。


  (三)人口压力过大。固原市平均每年净增人口2.4万人,人口密度高达145人/平方公里。土地的人口容量超过了合理承载能力的8倍~10倍。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比全区平均水平少1年,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5年。人才总量不足,每万人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2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440人;每万人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31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328人。人才队伍结构有缺陷,主要集中在农业、卫生、教育系统和党政机关,工业、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人口、资源、环境严重失衡,致使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境地,制约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四)教育成本偏高。由于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5.94%,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缺口大,主要是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欠账大,各县区欠账都在1亿~2亿元。近年来,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去城镇或城市上学,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城镇。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千元左右,大学生需1万~2万元,这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
  (五)医疗状况不佳。当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尚无三级甲等医院,各县(区)医疗卫生机构均为二级甲等以下,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为71.3%;大病报销比例为50%,最高为70%。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全市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7.75%。有一部分家庭因先天性残疾而无劳动能力,或因后天意外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保障。全市贫困户中因残致贫占8.5%。
  (六)发展不足的现状。经济总量小。2014年,固原市地区生产总值200.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6.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5.3元。分别是全区平均水平的7.3%、9.4%、84.5%、76%,在全区5市排位均在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3.08。产业层次低。工业经济不强。尤其是龙头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2014年,固原市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9.87亿元,占全区的0.3%,是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的6.3%、13.3%、18.64%和32%。工业企业多数从事原料加工,资源就地转化利用率低。工业化不充分,直接导致城市化进程缓慢,全市城镇化率仅为40.16%,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3.5个百分点,与建设宁南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业基础薄弱,特别是与贫困群众增收最为密切的特色种养殖业规模小、链条短、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品牌效益不突出。农产品销售市场不稳定,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贫困群体合作意识不强,大部分仍以家庭分散式经营为主,导致融入市场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现代化经营理念淡薄,农村信息化服务产业能力严重不足。乡村干部和农户对农业“互联网+”还很陌生,农产品电商营销运用不够。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岗位少。
  (七)扶贫资金缺口大。目前,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整合行业资金,产业扶持主要靠专项扶贫资金。2014年整合行业资金主要用于村组道路、危房改造等基础建设;专项扶贫资金中整村推进资金的70%用于产业发展,其中70%用于到户项目,户均投入1750元。极度贫困户的双到资金每户只有2000元,特别是销号村资金扶持连续性不够,只注重当年投入,缺乏连续扶持。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群众信贷需求大,但银行贷款担保条件高,且规模小、周期短,导致贫困群众贷款难。2015年全市126个重点销号贫困村计划信贷资金2.24亿元,与贫困村实际贷款需求13.1亿元差距很大。
  (八)农民增收渠道不宽。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5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014.7元,比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分别低3879元、2533元、2047元和1008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缩小差距的压力大。目前,全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特色产业和劳务产业,分别占39.8%和47%,二、三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仅为5.6%。今年羊和苗木产业受市场冲击,价格下滑50%,致使刚起步发展养羊和种植苗木的贫困群众收入损失大。   二、对策建议
  (一)坚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念和观念。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扶贫开发的进程中,着力促进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思想禁锢,跳出思维定式,破除陈规陋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各种封闭狭隘、僵化保守不利于挑战贫困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执政为民意识。
  (二)着力提高产业扶贫开发水平。 一是农业扶贫。要以马铃薯、草畜、冷凉蔬菜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打造设施农业专业村、马铃薯专业村、种草养畜专业村,提高专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优质、无公害品牌产品,培育“六盘山”农产品品牌,依靠品牌占领广阔市场。按照“支部+协会”的模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发展“互联网+特产”模式, 走“一特三高”农业发展路子,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二是工业扶贫。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把园区建成以马铃薯、冷凉蔬菜和中药材等深加工为主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把固原打造成为陕甘宁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每个贫困县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三是旅游扶贫。国际上普遍认为,旅游业直接就业1人,社会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开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扶贫,把固原市建设成为外向型的辐射西北、影响全国、享誉穆斯林世界的中国西部知名避暑休闲度假区和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四是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有序搞好劳务输出。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发挥致富帮带的作用。坚持把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工程来抓,采取“培训—输出—回引”模式,扎实抓好劳务扶贫,鼓励能人带动务工,打造提升劳务品牌,促进劳务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三)加大实施教科文卫扶贫力度。一是科技扶贫。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积极开展科技扶贫下乡服务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积极开展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实施工作,在贫困地区选择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建设相结合的科技扶贫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农户增效。二是文化扶贫。加大贫困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贫困村的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民间文化艺术,开展“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提供图书、文博、展览、演出等流动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要实现全市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贫困村综合性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全覆盖。三是教育扶贫。全面实施教育扶贫攻坚工程,推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支教。对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职学生进行资助,鼓励企业、慈善机构、社会团体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四是卫生计生和社会保障扶贫。完善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每年组织医疗人员到贫困乡村开展卫生扶贫。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优先向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家庭倾斜安排各类项目和资金。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五保户等,采取最低生活保障、集中供养等方式,做到应保尽保。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对象参加统筹城乡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财政补贴。
  (四)城镇化建设。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建设一批区位条件好、产业优势突出、有发展潜力和带动作用强的中心集镇和美丽村庄。把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整乡推进、整村推进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功能,吸引贫困人口、产业向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和河谷川道集聚。
  (五)着力提高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扶贫开发水平。在全市69.6万贫困人口中,还有23.2万极贫群众。生态移民攻坚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极贫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宜人居地方的贫困人口数量,优化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空间。着力培育和发展稳定的致富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鼓励孩子少、具有较强生活能力的年轻夫妇,以进城务工为重点,全家自主外迁。建立迁出地和迁入地联动工作机制。
  (六)“双带”工程。基层党建工作与贫困村发展同步推进,扎实开展“双带”工程。从回乡青年、退伍军人、乡村致富能人和大学生村干部中选用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服务群众有热情、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担任党组织书记。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培育、发现、召回、扶持一批农村致富能人,通过能人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办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等模式,带动群众发展生产。
  (七)强化金融服务扶贫。探索完善“财政资金+金融资金”捆绑放大融资机制,创新产业发展资金、互助资金、捆绑融资发展模式,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设立担保资金,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各县区要成立担保公司,为贫困户开展担保业务。
  (八)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考核机制。考核主要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扶贫开发重点工作成效作为主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政绩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完善产业扶贫发展机制。认定一批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加大扶贫资金贴息规模,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带动作用,着力提高贫困户在扶贫开发中的组织化程度。加强扶贫政策与农业产业化政策衔接,将自治区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捆绑产业扶贫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发展科技示范户、培育种养大户、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确保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监督机制,项目资金适时向群众公开,资金使用效果由农民评定。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金融资金”捆绑放大的融资机制,加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规范发展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加强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为贫困农户提供贷款保险服务。进一步扩大互助资金、“千村信贷”、农村小额信贷、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规模。
  (作者单位:固原市委讲师团)
  责任编辑:谢 斌
其他文献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借着数字工具,用计算机设计,并使用双手或自有机具做出产品,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众创空间是科技部在调研北京、深圳等地的创客空间、孵化基地基础上,总结各地为创业者服务的经验,提炼出来的一个新词,即支持创客经济发展的一个服务平台。众创空间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针对创客经济
期刊
2015年,宁夏电力公司按照国网公司“四个一百”(百队、百项、百人、百点)目标,通过“早谋划、早部署、早动员、早调研、早落实”等举措,集中精力抓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抓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抓“最美国网人”评选、抓基层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确保各项活动出成果、出亮点、出典型、出经验、见实效。截至目前,公司已命名10支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和20个“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表彰10个精神文明创新项目和20个“最美
期刊
同频共振促发展,凝心聚力为民生。1月10日至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银川隆重召开。来自全区各族各界、各条战线的政协委员汇聚一堂,为加快宁夏改革发展、推动民生改善献计献策。  小城镇大起点  加快城镇化建设、农民工市民化等热点问题,引起了参加自治区第十届第四次会议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及热议。张守志委员说:“城镇化的核心要义在于解决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问题。”  据
期刊
永宁县闽宁镇行政区域面积210平方公里,有6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人口8870户4.4万人。“十二五”期间,闽宁镇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逐步形成“种葡萄、养黄牛、出劳务、建园区”四大产业格局,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549元增长至2015年的10350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致富能力显著增强。  一、产业扶贫  “种葡萄”提质增效。按照自治区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
期刊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四个宁夏”建设作为五大发展理念在我区的具体实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四个宁夏”建设,是宁夏迈上更高发展水平的全新起笔。在2016年1月10日召开的自治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创新、协调、绿色成为委员们会场内外讨论的热词,委员们纷纷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积极为自治区
期刊
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会场,每位代表的手上都有一份沉甸甸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未来五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更是每一个宁夏人的殷殷期盼。  《纲要》共7章30节。第1章以“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题,主要分析“十二五”规划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提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
期刊
2015年对于自治区政协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17位驻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加快宁夏高速铁路建设的提案》《关于加大对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解决西北地区高铁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案》,受到全国政协提案委和有关领导的重视;将2014年度“关于加强黄河上中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作为全国政协首次开展“回头看”的3件重点提案中的1件进行跟踪督办;
期刊
2015年初,自治区承诺十项民生计划和为民办30件实事,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谋划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强力推动下,在全区600多万回汉各族群众的不懈努力下,件件落实。从扶贫开发、扶贫助困、创业就业、城乡安居到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一件件实事的背后,融入的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为民情怀,为人民勾画了一幅幅幸福美好生活的蓝图,也为加快“四个宁夏”建设项目,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
期刊
作品点评  张琮仁从小爱好书法,擅长小楷。他书写的《出师表》达一百余幅,以此作为练笔的素材。还常用小楷记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张琮仁先生临帖多年,严格来说,他不独守一家,历代书学碑帖多有涉猎。在看、读、摹、赏中,重拿来主义——“凡我认为好即为我所用”,随性而写,即性而挥,曾有作品获奖,也常见诸报端。年逾古稀的他,常常把自己的书法作品无偿赠予一些机关企业、慈善机构以及亲朋好友,重在交流、鉴赏、推广,
期刊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乎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今年,在自治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如何推动宁夏教育优质全面均衡化发展,再次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莫让家庭教育缺失  “如果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比喻成孩子健康成长的羽翼,那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时发挥作用,孩子才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自由飞翔。”在自治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会上,魏艳华委员这样比喻家庭教育,从事多年妇联工作的她深知家庭教育对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