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课堂组织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高中生而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史料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当中,有意识地开展史料实证活动。文章在阐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基本内涵和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以部编版历史教材《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提出了多方面的课堂组织策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史料实证意识;合理运用生动史料,激发史料实证兴趣;引导学生鉴别史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指导学生解读史料,提升历史分析能力;撰写历史论文,学习论从史出。
  关键词:史料实证素养;科学素养;课堂组织策略
  
  如何在新教改中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突破,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好史料认证的方法,得到良好的历史教学效果,这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已实现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改善我国高中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一、 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
  若想提高學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必须要注意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内涵上讲,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所收获的知识,以及在学习历史领域科目内容时的所得所思。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必须要通过教师大量的准备工作,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准确的解读,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辨思维,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素养的建立要基于对历史史实的知识进行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直观、立体的解读。若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这些史料知识必须要尽可能的客观真实,同时教师要进行全面地搜集,尽可能客观地展现出历史事件的真相,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最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思维模式,努力去探索历史事件的真相及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最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历史问题。
  二、 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积极作用
  首先,史料实证是史实确认的关键方法。一切学习求证的过程都建立在对史料的学习搜集及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因此,必须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教师要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能够反映历史事件真实面貌的信息。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除了向学生传授史料知识,还必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史料实证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挖掘历史事件的真相,形成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求证精神。其次,史料实证是史事理解与解释的基础方法。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掌握必须要建立在对事实充分掌握与理解的前提上,而不是简单的接受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史料实证的方法进行学习,正确地认识历史事件非常重要。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的基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去,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搜集相关历史知识,同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从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
  三、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是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下面,以本课为例,阐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合理运用生动史料,激发史料实证兴趣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在课堂上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硬塞给学生,对各类历史资料,要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事实上,要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要采用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用多媒体等新兴的教学手段,通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生动、具体、形象的历史资料。这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不够丰富,而且相对单调,所以老师要注重搜集教材之外的各类知识,同时要运用更多生动的史料,激发学生对史料研究的兴趣。
  例如,在《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育中心制作历史纪录片《珍妮纺纱机》,引导学生代入工业革命的历史情境。随后通过这一资料预设相关分析问题。1. 珍妮纺纱机产生于什么时代。2. 这一时代的政治、经济环境如何。3. 珍妮纺纱机产生给社会变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上述问题学生都可以在纪录片呈现的史料中提炼出来,由此可以激发史料实证兴趣。
  (二)引导学生对比史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历史资料非常的繁多,也非常的复杂,如何从众多的历史资料中,通过考证与鉴别,搜集和掌握客观真实的历史史料,就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内容。学习历史知识必须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历史资料时,要尽可能客观全面地进行历史事件的再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史料对比实证的思维。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思考,形成史料实证思维,自主的对历史资料进行分类考证与对比,教师要保证向学生所讲授的历史资料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例如,在《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中,对于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不同的史料供学生对比鉴别。从横向方面可以呈现不同国家、媒体对工业革命的评论、新闻材料。纵向方面,可以呈现不同历史学家对工业革命的评价与反思。注意从多个角度出发,挖掘其内在的联系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学生意识到,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使得资本主义列强凭借雄厚的资本力量,扩展领土,掠夺和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并把它们发展成原料产地以及投资和殖民场所,这个过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工业革命既是技术革命、生产力革命,同时又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通过不同史料的对比,养成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思维,增强历史核心素养。   (三)指导学生解读史料,提升历史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必须要打牢学生掌握史料常识的基础,只有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的历史资料,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接近于历史的真相,通过演绎推理和批判的思维,最终寻求历史的真相,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对史料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历史教师如何向学生正确地解读历史资料,首先要搞清楚解读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关于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并努力发掘历史资料背后所蕴含的规律及真相。同时要注重解读的方法,要按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習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史料解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最终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史料解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历史资料的鉴别力,一切的解读都应该围绕该目的进行。
  
  例如,在《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中,可以通过图片史料引发学生探究思考,如图所示,问题①:图中工业革命发明成就的命名有何共同特点?能说明什么,还能找到其他证据说明吗?问题②:图片工业革命发明成就命名有例外吗?又说明了什么?通过组织学生解读史料,可以从发明成果“命名”的现象探讨到“机械装置”“集中分工”的本质挖掘,得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技术革命,还是一场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生产组织的变革。这个教学过程不仅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图片史料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证分析素养,提高了解题能力。
  (四)撰写历史论文,学习论从史出
  要在讲授历史资料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发掘出历史事件背后的客观规律及真相,还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撰写历史知识领域论文的形式,通过文字表达向教师展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理解深度。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要做好选题的准备工作,给学生划定一个合理地范围,题目要紧密的贴近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要能够以小见大,要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思路来进行写作,既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又要引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来证明观点。采用撰写论文的形式,让教师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性。
  例如,对于《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教师可以布置“我眼中的工业革命”的命题论文。布置论文不是要求学生泛泛而谈,而是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具体来说,这篇论文要围绕工业革命的原因、意义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的重要形象来撰写。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且在独立的思考后,用文字的形式加以表达。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
  四、 结语
  历史资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史料的全面性、客观性与真实性,在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解读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思维及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丽君.追求认知的质量: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深度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9):47-50.
  [2]陈振华.寓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于“结构化思维”之中: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一目的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11):37-39.
  [3]舒设蕾.优化课堂提问与解惑 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培育: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1):39-42.
  作者简介:
  杜香美,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观察是学生积累语文素材的重要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学生形成的。善于观察的学生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更能用优美的文笔记录观察所得。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语文课”到“语文生活”,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关键词:观察;观察方法;生活;习作  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
摘 要: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材各个板块都设计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课程,须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解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深化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
摘 要: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其中,在小学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规范、正确地写好汉字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的同时,注重习惯和基础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进步发展的保障,同时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建设性的作用。文章从写字教学的作用和策略两方面入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小学写字教学的改进,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实现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功效
摘要:英语为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的学科,然而课堂教学中,通常表现为学科的工具性充分体现,但学科的人文性表现不足。学生展开英语阅读活动时,通常伴随阅读技能的强化,针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多停留于表面,使得学生阅读素养难以根本性提升。文章首先针对英语拓展阅读课程内容选取原则加以阐述,其次针对初中英语拓展阅读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为切实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提供几点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拓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错题集的科学概念和现实意义,同时指出了小学数学错题及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学数学的开发途径和开发方法,进一步结合当前小学数学错题集的课程开发现状,阐述了错题集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集;课堂应用  一、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理论思维的重要途径。只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问题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快速拓展学生阅读范围,丰富学生阅读积累的途径,也是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植根于阅读土壤,全面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以促进中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教学策略,保障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语文素养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的形势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阶段正是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时候,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优化教学的手段,通过有效且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当他们遇到一些需要拓展思路的,比较灵活的题目时,就很容易出现做不出来的情况,学生会失去解题的兴趣以及成就感,时间长了对于学科的热情也就会消失。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使得学生的学习
摘 要:2019年9月,全国小学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与苏教版不同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编者都安排了两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大挑战。然而学好文言文也是有法可循的。文章从独占鳌头、品味文韵,方法引领、体会文意,知行合一、感知文趣几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文言文;朗读;理解;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把中国语言比作一把折扇,文言文相当于扇轴上面的主体部
摘 要:为什么学生写作时下笔还不知所措呢?写作时走走停停,写出来的作文也达不到文从字顺。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应该要养成先思考后动笔的好习惯,“袖手于前,始能疾手于后”。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写作切入点,做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导,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读写结合中逐渐得到提高。  关键词:读写结合;谋篇布局;阅读课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生掌握书面语言和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
摘要:将绘本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文本,是部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体的绘本可以有效降低识字量有限的低段孩子的阅读难度,并且,题材丰富、寓意广泛、富有童趣的绘本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课程资源。在文章中,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从引导教学、丰富意境、串联活动、促进成长、深化情感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绘本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绘本;道德与法治;趣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厚起来;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