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教师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搭建好竞争平台——小组。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小组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的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合作;竞争;动力;学习
有人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缺乏竞争意识的人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不能与他人合作的人不会取得成功。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竞争。
在教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强调学生要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可是,教师说了很多,学生却没有意识到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即使教师采取了一定措施,学生的合作与竞争也往往流于表面。笔者认为,学生合作的动力来源于竞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竞争的方式促使學生学会合作学习。
为了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笔者将学生进行了较为均衡的分组。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开学后在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表现,把全班学生划分成实力均衡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
一、划分小组,搭建竞争平台
以小组为主体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分好组是关键,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是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划分小组工作。
1. 划分小组
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兼顾性别、性格、遵守纪律情况等因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织方式,合理分好小组,班中一般分为6~8个小组。在每个小组内体现合理差异,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又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力量平衡,为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2. 选拔小组长
组长是小组的核心,是小组的“领头雁”。组长必须素质过硬,品学兼优,组织能力强。本班通过竞争的方式选出组长,每个组正、副组长各1人。
3. 组建小组骨干力量
每个小组以组长为核心,组建2~4人的骨干力量,用骨干力量带动全组成员。刚开始时的学习任务主要由骨干力量完成,然后全组共同学习,渐渐地组内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学习任务并展示。
二、“组内文章组外做”
小组内学生的合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但是若直接让某一个小组解决某个问题,该组成员可能会不积极,甚至出现随便应付的情况。对此,笔者总是把功夫用在小组之外,主要做法有:
1. 明确任务
在学习新课前的预习探究中,通常列出四至六项任务,各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学习时,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表扬或批评。小组内的成员,都不想所在的小组受批评而蒙羞,所以,他们都能积极合作,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2. 抢夺任务
有时探究任务只有一项,这时可以通过小组“竞标”的方式,由一个小组去完成。同时,为了给抢到任务的小组施加压力,鼓励其他小组探究,看看他们能否比抢到任务的小组做得更好。这样,抢到任务的小组定会通力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其他小组也会不甘落后地积极探究,以期超越。
3. 完成作业
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以组为单位交给课代表,根据各组交作业的先后和人数给该组加分或减分,记入班级小组考评中。由于以组为单位核算,小组成员就会主动提醒,通力合作,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优的评价。
4. 掌握知识
小组间考评的另一项指标是各小组整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促使各小组组长要督促其他组员学习。同时,组内的成员也会相互提醒,以便共同进步。这是很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共同提高。
三、组组合作奏“绝响”
小组内的合作只是合作学习的一部分,在一个班级内,还要有更高层次的合作,即全班合作和跨组合作。
1. 全班合作
当问题很多时,单个探讨费时多,且不利于学生深入研究,若各组探讨一两个问题,效果就好多了。上文提到的学习新课前的预习就是基于这方面的一个对策。在合作中用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跨组合作竞争
两个或几个小组合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在活动中竞争。班内举办的活动有:
(1)擂台赛。两个组合成一个大组,每个大组推荐3~4人进行比赛。
(2)课堂上即兴展示。通常是两个组负责组织展示,这样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内打破小组界限的合作,不仅仅是合作范围的扩大,而且还是合作价值的升华,它更有利于学习,更能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这种氛围下,教师不用去强调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学生全都积极地投身于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吴田田 章 蒙)
关键词:合作;竞争;动力;学习
有人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缺乏竞争意识的人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不能与他人合作的人不会取得成功。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竞争。
在教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强调学生要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可是,教师说了很多,学生却没有意识到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即使教师采取了一定措施,学生的合作与竞争也往往流于表面。笔者认为,学生合作的动力来源于竞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竞争的方式促使學生学会合作学习。
为了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笔者将学生进行了较为均衡的分组。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开学后在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表现,把全班学生划分成实力均衡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
一、划分小组,搭建竞争平台
以小组为主体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分好组是关键,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是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划分小组工作。
1. 划分小组
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兼顾性别、性格、遵守纪律情况等因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织方式,合理分好小组,班中一般分为6~8个小组。在每个小组内体现合理差异,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又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力量平衡,为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2. 选拔小组长
组长是小组的核心,是小组的“领头雁”。组长必须素质过硬,品学兼优,组织能力强。本班通过竞争的方式选出组长,每个组正、副组长各1人。
3. 组建小组骨干力量
每个小组以组长为核心,组建2~4人的骨干力量,用骨干力量带动全组成员。刚开始时的学习任务主要由骨干力量完成,然后全组共同学习,渐渐地组内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学习任务并展示。
二、“组内文章组外做”
小组内学生的合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但是若直接让某一个小组解决某个问题,该组成员可能会不积极,甚至出现随便应付的情况。对此,笔者总是把功夫用在小组之外,主要做法有:
1. 明确任务
在学习新课前的预习探究中,通常列出四至六项任务,各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学习时,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表扬或批评。小组内的成员,都不想所在的小组受批评而蒙羞,所以,他们都能积极合作,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2. 抢夺任务
有时探究任务只有一项,这时可以通过小组“竞标”的方式,由一个小组去完成。同时,为了给抢到任务的小组施加压力,鼓励其他小组探究,看看他们能否比抢到任务的小组做得更好。这样,抢到任务的小组定会通力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其他小组也会不甘落后地积极探究,以期超越。
3. 完成作业
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以组为单位交给课代表,根据各组交作业的先后和人数给该组加分或减分,记入班级小组考评中。由于以组为单位核算,小组成员就会主动提醒,通力合作,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优的评价。
4. 掌握知识
小组间考评的另一项指标是各小组整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促使各小组组长要督促其他组员学习。同时,组内的成员也会相互提醒,以便共同进步。这是很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共同提高。
三、组组合作奏“绝响”
小组内的合作只是合作学习的一部分,在一个班级内,还要有更高层次的合作,即全班合作和跨组合作。
1. 全班合作
当问题很多时,单个探讨费时多,且不利于学生深入研究,若各组探讨一两个问题,效果就好多了。上文提到的学习新课前的预习就是基于这方面的一个对策。在合作中用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跨组合作竞争
两个或几个小组合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在活动中竞争。班内举办的活动有:
(1)擂台赛。两个组合成一个大组,每个大组推荐3~4人进行比赛。
(2)课堂上即兴展示。通常是两个组负责组织展示,这样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内打破小组界限的合作,不仅仅是合作范围的扩大,而且还是合作价值的升华,它更有利于学习,更能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这种氛围下,教师不用去强调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学生全都积极地投身于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吴田田 章 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