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望连续三年缩小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京发布《2012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报告预计2012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有望接近10%,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出2.5个百分点,但继续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市居民的难度加大。
  《报告》指出,2012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实际增长12.3%。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出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2.77∶1缩小到2.72∶1,为近年来同期最低,并连续三年呈缩小态势。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1978年之后,城乡收入差距即因为农村的经济改革而持续缩小。1985年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一个年份,此后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持续拉大,到2009年达到最高值,中国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到3.33 :1。从2010年开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又见缩小,其中2010年是2.94:1,2011年2.77:1,今年进一步缩小到2.72:1。
  农研中心主任宋洪远指出,城乡收入差距连续三年缩小,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转折点。不过,他也表示,城乡收入差距是否持续缩小的态势,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取决于城乡收入的变化,以及中央惠农补贴增长幅度和农资价格上涨情况。
  宋洪远指出,2012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主要得益于农民收入增长。中国农民收入主要由“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部分构成,其中“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一半以上,但增幅较低,务工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比例仅40%,近年一直是农民增收的“主引擎”。农民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增长。其中,中央惠农补贴增加,农村承包地流转率提高15个百分点,承包费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此外,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不过《报告》也指出,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成本时代,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抑制了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增长。国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不少企业特别是作为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工业利润下降,影响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增长。随着国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应递减,继续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市居民的难度加大。
  《报告》还认为,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一些新趋势和新特点值得关注。首先,农业对外依存度快速提高,保持主要农产品供需总量与结构平衡难度加大。2012年我国主要粮食生产有望再创新高,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增加与膳食结构改变、饲料与工业用粮的增加,在维持农产品总量紧平衡的态势下,供给与需求的品种、结构、区域矛盾更加突出。
  其次,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已进入高成本时代。我国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农业用地、用水成本将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农资、农机等物质费用投入增加趋势难以改变。农业劳动用工的成本将不断提高。
  第三,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风险时期。受气候异常变化影响,全球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势头难以逆转,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自然风险增大。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明显加大。
  第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农业从业人员进入多元化时代。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同时,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大户不断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农业政策效应递减,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势头难度加大。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成本时代,而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抑制了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增长。
  第六,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农村社会进入加速转型时期。城镇建设、乡村撤并中的土地占用、房屋拆迁和安置引发的利益冲突呈增多趋势。同时,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参与意识、维权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推动农村社区社会管理方式重构,农村传统社会正在向现代社区社会转变。
  根据以上问题,《报告》提出四点建议:其一要坚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其二要坚持以改善农村民生为目标,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三要坚持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深入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其四要坚持以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为目标,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其他文献
和以前的任何一次党代表大会报告一样,十八大报告中直接和间接涉及“三农”的论述可谓全面详尽、浓墨重彩。这是因为,不管在任何时候,解决好关乎13亿人口饭碗的“三农”问题,都不能不是执政者必须首先考虑的要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而民以食为天,是故,农业安则天下安。  “三农”的黄金十年  在总结过去五到十年的“三农”工作时,十八大报告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
期刊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暴露出来,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安全、生活压力……难怪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的广泛流行就是很好的例证。  事实上,都市种菜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这既满足了人们排压的心理需求,又促进了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还缓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都市农业正在世界各地以各种姿态铺展开来。  德国:自助菜园凭良心
期刊
6月2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在上海逝世。消息传到河南林州黄华村,76岁的农妇刘凤仙拿着一张黑白老照片,一遍遍地回看,脸上淌满了无声的泪水。照片上,两张笑脸凑在一起:张瑞芳穿着一件风衣,头发编成麻花绾起,笑容温婉,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短发的刘凤仙戴着一枚发卡,圆领的对襟外衣上布满了大小圆圈,她的笑容看起来俏皮一些,眼睛眯成了线……  这是刘凤仙此生拍摄的第一张照片。1960年仲夏,张瑞芳拍摄电影
期刊
对艺术家们来说,探索和发现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是行走和偶遇,没有目标,也不用拿着旅行手册去寻找地标景点。纽约是个千面魔怪,动静两宜,走出五大道、六大道,整个世界会立刻沉寂下来,而这一切,在地理意义可能只相差数百米。
期刊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用一个部分专门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
期刊
最美乡村之石头村  石头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有着极其重要又极其平常的地位。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远古时代的女娲采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到现代人收藏美玉美石;从古代帝王刻制印玺发文布政,到普通百姓舂米碾麦,修房筑墙,无不使用石头。几千年来,在岁月冲刷下,城市、乡村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我们回到那些古老村落里,重新感受石头的魅力。  河北·井陉县·于家石头村  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
期刊
58岁刘爱和是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的一位铁匠,与铁锤铁砧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为周边的农户锻造了无数的铁制农具。1982年开始,他发挥打铁的技术特长,制造流动脱粒机和山芋粉碎机。两个月后,取得成功。他一边打铁,一边用两件新产品为乡亲们加工粮食,收效显著。1999年又成功研制了“水田轧滚耙”,与老式耙相比效率提高十多倍,且揉力强,耙过的田地无稻桩,获得国家专利。  一个乡村铁匠,成了庐江县泥河镇农机具厂厂
期刊
最近,“每天消失百个村庄”的消息引起各界讨论和反思。有人感慨,“农村都变城市了,地都没有了,以后大家都吃什么,农用土地越来越少,没人种地了。”也有人惋惜,“农村的那个家再也回不去了。”更有人呼吁,“保护农耕文化、留住根”。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必将引起未来深刻的社会变革。有人说,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农村和农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整齐划一的楼房替代了破败的泥土房,家门口上班替代了异乡打工漂泊,墙根下晒太阳的老农走进了社区文化室……  农村在变,农民的生活也跟着在变,足不出户就可以浇水施肥,动动手指头就能谈来订单……  日前,天津市依据“经济发展好,农民收入高;村庄环境美,生态条件优;文化引领强,和谐氛围浓”等标准,通过电视展播和大众体验、专家评委团实地考察、集中
期刊
背景: 教育部近日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500亿,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薄弱环节,包括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在边远地区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服务,扶持城市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进城增长务工人员子女入园实行平等待遇。根据规划,2020年我国将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编者: 农村学前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块“短板”,对于广大农村孩子来讲,落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