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bb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行为思想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对经常使互联网的大学生而言。本文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例,讲述了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思政教育新特点,以及就如何更好的开展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视角 大学生思政教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70-01
  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的交流方式,信息来源方式以及生活学习方式都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因此这就需要各高校在展开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时充分的考虑到网络带来的影响,结合网络视角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展开思政教育。
  1.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新特点
  1.1主体性
  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很多时候是在网络条件下进行,在形式上已经不是传统的面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这种思政教育具有主体性特点,即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一方面在网络上具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这样就会使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变得足够灵活以及多样,这时候教育者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效率,就需要学习各种网络知识,增加自己对政治的敏锐性,所以就会让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及主体性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可以接受到的思政知识非常多,因此他们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地位,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思政知识。
  1.2交互性
  传统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单向传播的方式,由思政教育者对知识进行讲述,大学生负责接收,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只能在比较局限的范围内接受到相对比较局限的思政知识。而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学生不再仅仅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也可以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处在平等的地位,他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每个人可以自由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由以及民主意识,对于思政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思想也可以在交流中得到及时的纠正。
  1.3时效性
  在互联网视角下,每一個大学生都可以借助网络实现对思政知识的获取,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交流平台平台随时随地的获取各类知识,而且在互联网视角下,信息的传播会非常快,使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得到飞速的提高。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针对某一时间或者某一热点话题进行平等的谈论,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从而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2.互联网视角下有效展开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建议
  互联网视角下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然而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其他舆论的影响,导致思想出现偏差,这也就给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2.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互联网视角下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每个大学生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对待事情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候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而是积极的补充自己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应对互联网视角下给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另外,在展开思政工作时,教育者一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尊重,真正的鼓励,关心并且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生活以及学习上的问题,在和谐的氛围内展开思政教育[1]。
  2.2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类网络新闻以及信息,通过网络了解外界发生的各类知识,这时候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我识别能力,很容易受舆情影响,因此需要思政教育者对网络新闻充分重视,从而实现对舆情的引导。其一,可以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舆情搜集机制。现阶段各类网络平台非常多,每个人都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个人的言论,因此需要思政教育者对大学生发布的各类信息进行搜集,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其二,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对微博,论坛等交流平台实际反映出来的信息展开分析,给予网络舆情充分的重视。其三,信息处理机制的建立。思政工作者可以引導学生的思想动态,机思政教育者可以借助热点事件或者是重大政治时间来展开谈论,在谈论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
  2.3提升思政工作人员的素质
  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因此需要各院校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一方面让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掌握丰富的思政知识,可以让他们在鱼珠混杂的网络中保持有清醒的头脑以及正确的判断,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思政教育者具备有一定的网络知识,了解一定的网络技术[2]。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因此需要各院校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的展开大学生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宋嵩.“互联网+”趋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23):226-227.
  [2]安瑞平.思政工作网络化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分析[J].科教导刊,2016,(32):65-66.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阶段学生处于人生的叛逆期,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将德育放在教学重点的首要位置。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规定指出:“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德乃立身之本,教会学生做人,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位中
期刊
【摘要】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学代表人物马克思·范梅南在《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首次阐述了教师“替代父母关系”这种新理念,在此基础上,本文我们学校大胆地提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构建模拟家庭。本文从“构建模拟家庭”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式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阐述了这一德育新模式对“问题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模拟家庭 替代父母 德育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文
期刊
【摘要】高考对古代诗词内容和情感的鉴赏是建立在对古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之上的,是高考的一大难点和重要考点。本文将针对如何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所持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拙见。  【关键词】评价 古诗词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58-01  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期刊
教学细节,简言之,就是构成教学过程和内容的精细化部分。小学品德课堂中的细节是一种关注、一种创意,它充盈着教师灵动的智慧,又洋溢着学生人性的光辉。捕捉并轻扣教学细节,能反映教师的睿智和思想,体现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水平。  一、师爱无痕,在发掘教学细节中展示教学智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其实是一位“服务员”,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主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  (一)教学细节,因善美教学语言而呈现  
期刊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必须与社区教育、课堂教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少先队活动、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相结合,学校、社区、家庭和谐联动,形成合力,方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德育 教育 合力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68-01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扎实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标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的一项基本标准。而语文是优秀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内涵,在众多学科中占据着独特的优势。俗言道,文以载道,寓德于文。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能够对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予以培养与提升,为其以后的道德行为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工作 道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有意义,即有价值有作用;有意思,即有情趣有趣味。两者合一,乃是学习或做事所要追求的完美状态。然而,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明显多了“有意义”,却少了“有意思”,往往视学习为苦活累活。改变此局面,教育者的责任首当其冲,也应有所作为。思想理念上,定位不能偏颇,取向要“有意思”;顶层设计上,开发有意思的课程,功夫体现在课外;技术路线上,从教得有意思,到学得有意思。既实用又有趣,既重意义又重意思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从起字面上来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洗涤学生的心灵,使其能在品德修养上得到良好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除了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知识内容之外,还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此在提供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奇葩的一部分,在倡导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肩负引领学生比较深入地学习古诗词的重任。就要求老师教授古诗词时,要采用创新的途径和手段来深化古诗词的内在涵养,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可以在古诗词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得到强化,感受到诗词的内涵。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清平乐·村居》为例,浅显论述小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应注重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在“体验”二字上做文章。本文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路,进行读写结合,有效训练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体验式作文 关注生活 心灵旅行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