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预习方法探究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s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独立地对新课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基于数学课的特点,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自觉进行思考性预习较为困难,教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在预习基础上授课的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有效预习,实现学生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的预习,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浏览”预习本
  
  本预习是把整个一学年、一学期的教材连起来预习。具体做法采用“随便翻翻”的读书法,把一册教材泛读浏览,在头脑中勾勒出一个总谱。一览说明,了解教材的要求、主旨,必、选修的情况,周课时的安排。二览目录,了解教材中有哪些章、节及其所占课时数的多少。三览结构,对练习、习题的编排,小结、复习参考题的设置,阅读材料、附录等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做到“识得庐山之外貌”。
  
  二、“粗读”预习章
  
  章预习是把相关紧密的若干章放在一起预习,达到“识得庐山之全貌”的目的。
  1. 预习引言。引言具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牵动整个教学过程。引言中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具有趣味性、目的性和指引、激励等效能,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即将来临的重要内容。如第五章“平面向量”的引言中指出:“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和数一样也能进行运算,而且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很多问题。”在预习基础上通过各单元的学习,就能体会这正是本章内容的核心。
  2. 预习小结。“小结与复习”是本
  章内容的纲领性的概括和总结。对小结的预习来说无疑是给本章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向导,既能形成基本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公式定理的第一直观印象,又可以对本章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先前了解。如“三角函数”这一章的小结中,基本知识、内容,各组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通过表格、方框图显现出来,一目了然,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总结出的五点学习要求,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心理准备。
  3. 了解前后章节内容的联系。了解本章是以哪部分已知知识为基础,将要解决怎样的问题,以及问题是怎样分解到各小节之间的等,以利于具体在学习中抓住重点。
  
  三、“精读”预习节
  
  节预习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预习与否,其效果截然不同。然而,就学生而言怎样预习?预习什么?预习到什么程度?都不能很好地把握,一方面需要教师构建在预习基础上授课的新模式,督促学生自觉预习;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力争达到“识得庐山真面貌”的目的。
  1. 仔细品味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睛”,从标题可以明白章节的内容。例如“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这一节,从标题就可知本节是从坐标的角度出发,研究平面向量的运算,由此自然产生了要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是怎样确定的?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是怎样进行的?平行、垂直的向量及其坐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问题,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后,就为下一步阅读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持。
  2. 通读教材,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预习。
  对概念的预习要求达到会叙述、会判断,能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如预习“映射”这一概念时,首先认识到映射是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要判断一个对应是不是一个映射,必对概念“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按对应法则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作更深层次的了解,明确概念的外延;“一对一、多对一”这两种特殊的对应,至此就能举出一些映射和不是映射的例子,完成认识这一概念的全过程。
  对定理、公式的预习要达到能分清条件结论,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了解推证过程和应用。如预习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时,首先分清“在三角形中”这个前提,明确结论:“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转化为数学语
  言:“若△ABC中,A、B、C所对边分别是a、b、c,则”其推证过程是以直角三角形为特例,平面向量为工具得到结论,且在例题、习题的预习中可知,应用定理能解以下两类三角形,第一类,已知两角任一边,求其他边和角;第二类,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对例题、习题的预习仍要明确问题的条件、结论以及得到此结论必备的理论依据,如何对题设条件进行转化等,同时还要明确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书写格式。
  3. 勾画圈点,做好预习笔记
  为使课前预习不流于形式,预习中要做好预习笔记,就要求学生记本节已懂和不懂的内容,但不要写得太复杂,其中感到有疑问的内容应边读边画、边读边记。为保证思维的连续性,可以在重要的内容下面画线圈点,在边页空白处把自己的体会、看法摘记下来,把已懂的问题简单地整理、梳理,加深记忆,克服放羊式预习。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提高全民素质从儿童抓起”,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要共同为所有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住房内部空间不够宽敞,户外活动空间更加有限,又缺少玩耍伙伴,孩子除了幼儿园之外,往往是在看电视中消磨时光。怎样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为孩子创造一定的游戏条件,使他们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变为主动地吸收、加工、输出信息,从而获得身心
期刊
一、背景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世界的教育理论家基本上都把精力集中在研究老师应该如何“教”的问题上,认为学生成绩的高低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认识到,学生如何“学”也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教学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因此,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学习策略和策略培训。中国的学习策略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取得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一、课堂教学导入形式要灵活多样    新课伊始的几分钟属于热身和导入环节,也是经常容易被授课教师忽视的地方。事实上,简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数学的背后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揭示数学中的生活,再现生活中的数学。  案例一:《生活中的傻子》  例题: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油桶,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解法1:5×6+6×4×2+5×4×2=118(平方分米)  解法2:5×6×2+6×4×2+5×4=128(平方分米)  解法3:5
期刊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成为一个新型课题。我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尝试进行作文教学革新淡淡自己的体会。    一、目前作文教学现状亟待改革    从作文的性质上讲,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形成了一套固定标准,从而导致了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师批改难,学生作文难,反馈周期长,作文效率低的现象。学生
期刊
一、英语课外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特点    英语课外合作学习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反馈两种,是课内学习活动的巩固、延伸和拓展,对于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外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拓宽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学习功能。在课外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丰富的资
期刊
说到数学,人们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数学课堂常被人们认为是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但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数学学习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数学教学是可以变得丰富多彩、和谐愉快的。我深深地感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听到孩子们心声的课堂。因为只有融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写作文。因此,作文教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
期刊
近年来,我国化学新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考试的重压下,化学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如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考试成绩,轻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一切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了兴趣,而且使学生负担加重,探索神经萎缩,从而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化学教学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
期刊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关注人本身,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这种精神在教学上的体现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只重书本,只重知识与分数等非智力因素,导致了使人的发展具有片面性,所以语文教师应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把这种精神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便是将语文教学视为人文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与灵魂等诸因素,最终全面地关注学生本身。    一、人文素质须把握好教育两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