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0939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社会的发展要求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更高数学素养、更具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数学开放题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数学开放题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它已经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教学实践及研究表明,开放题教学能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实现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建构,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及教师的恰当评价,能够极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及兴趣.
  一、运用开放题教学的背景与
  理论
  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开展,学生创新精神、发散思维能力、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开放性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重要目的,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打破常规,解题策略不受局限,既能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又能让他们体会到问题获解后的欣喜,充满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因为开放题自身的特点和神奇的功能,才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它.
  纵观多年来各地的中考题,开放题已频频出现,且有明显的增多趋势.探索开放性试题作为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
  数学教育界已普遍接受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学生个体与教师及同伴间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当学生学习的累积性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实现学生的主动构建就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数学开放题强调了学生在解题中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因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可能对开放题作出解答;开放题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因而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问题作出解释,获得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所以数学开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最能体现建构主义学习论价值,被人们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
  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它认为知识就是观念;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教学是帮助他人发展或改变观念.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为基础,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或实例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等.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开放性问题的定义
  在对数学开放性问题的研究中,关于开放性问题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见.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有明确条件和结论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因此,所谓数学开放性问题,通常是指答案不确定或条件不完备或具有不同解题方法的数学问题.
  三、开放性问题的功用
  1.运用不定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运用隐藏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隐藏型开放题,是解题所需的某些条件隐藏在题目的背后,如不注意容易遗漏.在解题时既要考虑问题明确的条件,又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隐藏着的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和思维的缜密性.
  3.运用缺少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缺少型开放题,按常规解法所给条件似乎不足,但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便可得到解决.
  解答开放性习题,需要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深索,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开放性问题的解答中,没有现成的、固定的规律可循,学生必须从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和探索,因而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开放题的教学中,教师消除了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并应用知识进行创新的环境.
  同时,开放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在探索多种结果和解题策略中,学生必须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把问题进一步引申、拓广,进行推理演算和深层分析,全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一千个班主任就有一千种班级管理方法,随着班主任性格的不同,每个班级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与风采今天,我把自己几年来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做一归纳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供大家参考.    “1”:一个目的.    一个班集体就像一艘大船,船员很多,事情很杂,作为一船之长的班主任想让船开得又快又稳,明确的航行目的、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目的”就是指“建立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
摘要 影响果树生长的因素有多种,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有光照、土壤湿度、温度等,对果园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是实现果园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测系统是由不同的传感器收集不同的数据信息,并通过终端发送到协调器,协调器收到终端的环境数据后再通过串口连接至电脑;经过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通过上位机控制软件实时显示环境数据,并且通过显示控制软件远程控制继电器。应用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
数学课堂上,常见的画面是教师讲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不知所云;教师偶有提问,应者寥寥,出现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事不关已”的尴尬气氛.同行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尝试各种办法活跃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几年的实践中,笔者深切感受到信任这一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信任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相信学生的智慧,把问题交
摘要 以浙江省庆元县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样本数据,选择树龄、海拔、坡度级、土层厚度、A层厚度、郁闭度6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因子,利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分优势树种对森林资源蓄积量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自变量因子与因变量(蓄积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今后研究中若能加入一些其他影响因子(如太阳辐射指数、地形湿度指数等),并结合高精度的遥感影像(如天地图),然后再对数据进行一定的预处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所谓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新试题较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  从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照方抓药”,缺乏创造性  实验功能性单一,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过多,片面强调了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看着实验册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照方抓药”,机械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束缚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同组合作”,缺乏独立性  学校的财力有限,再加上政府投入不足,因此相当一部分学校开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特点,在物理教学的各种课型、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寻找出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良好的科学方法教育环境,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世界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发展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以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    一、在引课中了解方法    利用物理学史结合物理学
水稻缺锌是其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性障碍,导致移栽后迟迟不发棵、不返青,甚至于返青后不分蘖直至萎缩,产生“坐兜”现象。一般在插秧后20 d左右达到发病高峰,病苗先从基部叶片的叶尖开始干枯,下部叶片沿主脉出现失绿条纹,接着叶片中部出现棕色至赤褐色不规则锈斑,进而全株发生,新出叶形状细窄,基部和中脉失绿褪色,植株变得矮小,叶尖变褐焦枯,生长整齐度不一致。初期根系细短,呈现白色或黄白色,中毒发僵时变为棕褐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这种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与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  對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  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