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一级:朋友圈里的鄙视链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鄙视链一词,衍生自食物链一词。食物链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鄙视链,则是大鱼看不起小鱼,小鱼看不起虾米。为何看不起,因为我自认为我比你高端啊。虽然鄙视链一词是近几年媒体发明的,但鄙视链现象早就存在,无论是社会学还是心理学都可以找到一大堆相关理论。
  朋友圈里之所以也有鄙视链,一方面是人类本性的攀比、嫉妒;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我们社会关系就潜藏着一个等级秩序,朋友圈则是这一社会关系的浓缩。最后则与朋友圈的特性有关。朋友圈就像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所说的“剧场”,每个人都在表演,每个人也都知道彼此在表演,这时就像大热美剧《宿敌》里表现的,难免想要在演技上碾压对方,不希望露出华丽袍子下面的虱子。
  那么发展至今,朋友圈的鄙视链究竟呈现出怎样的局面?谁位于鄙视链的底端,谁又位于鄙视链的最顶端?我们不妨把朋友圈的鄙视链分为7级,做一个普遍性的说明。

  第7級:转发谣言、鸡汤、震惊
  “什么食物和什么食物吃了相克,小心中毒;马云成为首富因为他看过凌晨三点的杭州”……
  我们不难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在转发类似的文章。点开这些文章,除了内容和逻辑秀下限外,内文的装饰往往也非常“土”,图片不居中,内文大红大紫,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没什么审美。
  我们的七大姑八大姨转发类似文章还有些情有可原,可有些年轻人不读书,看到类似马克龙的谣言,脑子就高潮,还非得转发到朋友圈里要别人一起爽,这分明是告诉众人:我如此无知,快来鄙视我。很好,我们就满足他。
  第6级:微商代购
  把朋友圈当做经营场所,也不是不可以,现在经济不景气赚钱不容易,大家还是能够理解的。不过,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微商和代购?一天到晚连轴转,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开始发各种购物链接;贩卖各种面膜、保健品,一看那推介语你就知道这十有八九是假货和虚假宣传。
  朋友圈就是个剧场,人家刷朋友圈就是想看戏,结果,一不留神就刷出广告,这不跟以前的广告中插播电视剧一样惹人烦吗?何况,你这广告一点逼格没有,跟四线卫视里卖壮阳药一个德性。
  第5级:晒包晒吃等低级炫富
  有一种晒包,叫郭美美式晒包,就是我买了个包,然后昭告天下,我买了个包啦。意图很明显,既想炫富,更想在心理上和气势上压过对方:怎么样,羡慕吧!有一种晒吃,叫穿山甲公子式晒吃,我吃了个饭,后面要云淡风轻补上,跟某某领导吃的,或者没想到某某名贵酒这么难喝啊。这其实也是想旁敲侧击告诉你:我可不是普通人。
  人们对这种低级式的炫富,态度上有一个转变。一开始是羡慕居多,随后效仿的人就多了起来。就像朋友圈里老是有人发照片,但图文严重不匹配,文字里说“今天去做了指甲,颜色好看吗”,配图的确是美甲了,但有一个崭新的不知道几克拉的钻戒……人们天天在朋友圈里受这样的刺激,很快就发现其中的套路,还形成了免疫效果,非但没有被炫富者气势上压倒,反倒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郭美美的下场在等着你哩。
  第4级:自拍和美颜
  虽然有个智能手机就能自拍,但起初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在社交媒体上晒自拍的,因为大多数人要么是长相普通的普通人,要么就是长得很丑的普通人。可是美颜软件简直是这些人的福音,因为它功能强大到,可以将丑女贝蒂变成约翰逊·斯嘉丽。皮肤粗糙的,一键就能让皮肤平滑,黯淡的,一键提亮,肥胖的,一键瘦身……尤其是美颜软件不断在推陈出新,甚至能够在人的图像里P上兔子耳朵、兔子鼻子,一下子就把长得最寒碜的部位遮住了。
  自拍本应是真实的,可在朋友圈里,我们看到的都是经过处理过的真实接近于虚假。人们总是幻想自己是完美的,美颜相机是最不费力、也最虚无的一种实现途径,于是很多人乐此不疲。
  不用P得太用力,没人会看你,看到了也会翻白眼的。
  第3级:晒书
  对于真正大量阅读的人来说,能够触动他在朋友圈发表下抒情和议论的书籍,很少很少。只有不怎么读书的人,才会读一篇《读者》文章都会有“洗心革面”的“觉悟”,看了一部三流小说,就把它奉为经典之作。其二,读书,重点是把书读进去,在读完书之后花费时间和精力把读书笔记做好,而不是忙不迭在朋友圈里晒书发感慨,这样的读书就像是酒肉穿肠过,读了跟没读没什么两样。
  最后,是因为晒书这个举动,已经在朋友圈被一群演技拙劣的表演者给污名化了。网上有许多类似于如何在朋友圈里优雅地晒书的攻略,比如书要和咖啡搭配,比如要注意构图,要注意光影。其结果是,朋友圈里流行的晒书,都有着一股强烈的日式冷淡风,看到这样的图片,我们基本可以猜到图片以外的情形,拍完照片把书一扔,好像你永远不会再翻阅它了。

  第2级:秀恩爱、晒娃等日常生活
  朋友圈有一类秀恩爱和晒娃是很讨厌的。比如“老公真是疼我,我最最最爱我家老公呢,么么哒,爱你一万年哦”,这种肉麻到极致的撒娇,请麻烦在私底下说;而讨厌人的晒娃是,像微商一样一天到晚为小孩打广告、拉票,小孩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皇帝。
  但绝大多数时候,秀恩爱和晒娃,并不惹人反感,在戏精横行的朋友圈,它有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有一种难得的真实感。人一幸福,难免就想在全世界呼唤爱,朋友圈的分享是幸福的小小的外溢,并不是当事人故意想晒或秀,他是真的幸福。
  与秀恩爱、晒娃并列的,就是在朋友圈里发发感慨,吐吐槽的。剧场里每个人都在表演,他们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一不小心就揭穿了皇帝的新装。当然,有些话唠总是把朋友圈当树洞,一天到晚发个十条八条的,起床一条,晚安一条,每天大事小事都要一一汇报,这的确很真实,但并非真实就是美的,没有那么多在意你的事无巨细的人生,谢谢。
  第1级:看戏
  处于朋友圈鄙视链顶端的,自然是看戏了。这类人要么不发朋友圈,要么发朋友圈但从不发私人生活、不发私人感慨,他们把朋友圈当做一个不及物的东西,一个工作场合,一个毫无感情的场所。他们要么是超脱的高人,要么是冷漠的看客,要么是自以为高明实际上的孤独症患者,只有他们才会闲得无聊地观察别人的朋友圈,然后要分个等级,造出一个清晰的鄙视链链条。因为忙着自拍的,估计没时间嘲笑代购的,忙着晒娃的,也不觉得别人转发谣言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或许是看戏者的悲哀,但何尝不是表演者的悲哀,每个人入戏太深,以至于毫无察觉。
  总而言之,你可以不认同朋友圈的鄙视链,你也可以在表演中甘之如饴,但有一点别忘了,朋友圈以外还有一个真正广袤、真正属于你的、充满未知挑战和风险、需要你高度专注和持续努力的现实生活圈。朋友圈再精彩,现实生活圈再糟糕,都是悲哀的;现实生活圈精彩,朋友圈再让人鄙视,你也是人生赢家。就比如你生活得很幸福,完全可以嘲讽本文作者:写这么长文章啰里啰唆的,你有北京户口吗你?
  这样的鄙视,一言就可以噎死作者。
其他文献
摘 要:红娘是《西厢记》中最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其形象在诸多方面都已摆脱了侍女身份的限制,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身份错位特征。结合元代的社会背景,笔者认为,除了要满足受众的欣赏口味及文本剧情需要之外,元代文人地位的下降、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导致礼教的松弛与女性地位的提高都是红娘产生身份错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西厢记》 侍女形象 文化交融 身份错位  红娘作为《西厢记》里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
摘 要:《昆明的雨》侧重于描写昆明雨季中的见闻与感受,看似未直接描述昆明的雨,实则句句提及。以 “我想念昆明的雨季”一句为依托,细致解读《昆明的雨》中所描述的令人心生愉悦的事物,从美与景物、美与食物、美与人情、美与氛围切入,展示了昆明雨季所呈现的四重“美”。  关键词:《昆明的雨》 文本细读 多重审美  朱潜光曾说:“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
摘 要:作为一种火爆的文学现象,《人民的名义》有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而它的火爆开始于电视剧的热播,进而引起了读者对于原著的追捧。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它顺应了观众痛恨贪腐的心理以及满足了普通身份读者对于未知职业领域的好奇心。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受众 期待视野 文本 审美距离 隐含读者  《人民的名义》讲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调任H省检察院审
摘 要: 作为一部神话重述之作,叶兆言的《后羿》自诞生之日起引起的争议就从未间断,以往研究多从《后羿》对神话的重述角度着手,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互文性研究入手,从人物形象的隐喻和情节、作品风格等角度重新剖析《后羿》文本,旨在剖析小说在对神话的致敬和重述中的文学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后羿 嫦娥 互文性 神话重述  人们通常认为互文性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互文性在文本解读研究中更多地被类似“隐喻
摘 要:太宰治笔下的角色几乎都具有边缘性。这些角色几乎都在主流社会与自身的理想世界间游走,呈现出一种边缘性人格。简单来说,所谓的边缘人是指被所在的社会文化群体所孤立,亦不为主流社会群体所接受的人,也指具有边缘性人格的一类人。太宰治作为日本二战后的代表作家,也多次游走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透过他的作品,我们可窥见日本二战后的生活百态,而透过他笔下的人物,我们又可以窥见二战后日本百姓的内心以及他们在生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角色功能”的角度出发,分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姜季泽以及苏童《妻妾成群》中陈飞浦这两个男性人物形象的建构问题。通过分析笔者将指出这两个人物角色在各自的文本里所承担着的相同的叙事功能,同时笔者也将指出张爱玲和苏童对这两个具有相同角色功能的人物形象的不同处理方式。  关键词:姜季泽 陈飞浦 角色功能  一、 引言  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普罗普于1928年所著的《故事形态学》,自问
摘 要:《相似形》是日本女作家高桥多佳子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母亲的视角和心理活动,反映出一对母女之间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与传统作品中塑造的母亲形象不同,文中的母亲不再仅仅是集母爱与无私奉献于一体的形象,而是交织爱与恨、罪感与抑郁的母亲形象。本文通过分析母亲这一主要人物,梳理母女间关系,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和弗洛伊德主义理论家梅兰尼·克莱茵的客体关系理论,探求母亲对女儿有复杂情感的原因和作品对改变女性
摘要:李存葆的《飘逝的绝唱》以文化为视点,在古今对话中,重新阐释王实甫的《西厢记》,肯定《西厢记》的文学文化价值。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化散文,《飘逝的绝唱》彰显了鲜明的文化意识,流淌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文化批判精神;在两万五千余字的大篇幅中,充盈著大格局、大视野和大思考,奠定了文本“大气”而雄浑的风格;《飘逝的绝唱》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文化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有效避开了同类散文写作的弊病,成为21世纪初
摘 要: 青年诗歌现场是当下诗坛最活跃的诗歌现场。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年,是青年诗人表现强烈个性精神、袒露诗歌生命密码的关键时期。从诗歌现场与历史之间的微妙关系看,2019年度,青年诗人们在处理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呈现个体存在以及发挥创作的历史想象力这些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诗歌历史对现场的选择可以从这些方面的文本来进行检验和审视。  关键词:现实 个体历史 狂想曲 想象力  抛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宏
摘 要: 婚姻生活一直是小说创作中的高频热点题材。在池莉的小说中,有很多关于婚姻生活客观而冷静的描写,而婚姻的悲剧更是其主要聚焦的中心。在笔者看来,造成池莉小说中婚姻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功利主义的婚姻观、男性的强势心理和时代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现实视野 婚姻悲剧 功利主义  20世纪末“新写实小说”作为现实主义的“回归”登上文学舞台,池莉以其先锋的姿态成为这一流派的领军人物。池莉根植于现实,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