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言意兼得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e2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丰富。在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语言、体味文章情感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令其习得文章表达方法,从而把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生:写的是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生:写的是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
  师:你能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话连起来吗?
  生:因为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所以小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桂花。
  生:“我”小时候最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
  师:很不错,你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那么,第一自然段还写了什么呢?
  生:写了桂花树不与其他树争奇斗艳。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桂花樹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哪个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呢?作者到底是喜欢桂花还是不喜欢桂花呢?
  生:作者肯定是喜欢桂花的,他故意说桂花树笨笨拙拙的,就是为了突出它的香气。
  师:原来如此。那么,你能用几个重点词语把作者的表达形式说一说吗?
  生:作者先写“喜欢桂花”,接着话锋一转“桂花树笨笨拙拙的”,最后一句是“它的香气味却十分迷人”,我才明白了原来作者是有意吊我们的胃口。
  师:是啊,看来我们在阅读课文时一定要用心品味,不能被表面意思所迷惑。
  【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把准契合点,培养概括能力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依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对课文段落内容的整体把握上。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笔者鼓励学生用合适的关联词语串联文本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且促进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找准冲突点,培养探究能力
  许多学生在阅读完第一自然段后,不由得感到疑惑:“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这句话到底是夸桂花呢?还是贬桂花呢?按理说文本第一句话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接下来应该围绕桂花的颜色、味道进行描写,作者如此描写不就属于横插一杠吗?在教学时,笔者针对文本内容的冲突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进而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白,作者这样描写是为突出桂花的香气迷人作铺垫,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在探究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发现隐秘点,培养表达能力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笔者既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又引导他们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形式,把言意兼得的阅读目标落到实处。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为了帮助学生找到文本语言的秘妙所在,笔者在引导学生概括出段落的主要内容后,就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了表达方法上来。这样一来,学生结合“最喜欢桂花”到“桂花树笨笨拙拙的”再到最后点出“可是它的香气味真是迷人”,由衷地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感受体会。此时,学生对于文本语言的理解也真正走向了深处。由此可见,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就要引导学生深研文本,既要走进去,又能走出来,窥见文本形式上的秘密,从而对文本的内容与形式都有深刻的理解。
  笔者在教学时主要围绕着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概括、探究、表达方面的训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言意兼得,从而使文本内容充满了张力,学生学习充满了活力,语文课堂也更具吸引力。
  (作者单位:江苏阜宁县陈集镇胡庄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是一种能力和活动方式,是学生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口语交际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关注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强化学生口头语言表达与沟通,教师要积极营造真实、趣味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口语交际实践性强,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让学生展开积极的口语交际语言实践,促进学生在真实对话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一、化解口语交际难题,让学生自信表达  口语交际是一项能力,更是教学的重要任
【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的学习扩展词汇量,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对“小海螺”“请带我出海远航好不好”等语句中的生字有初步的识记,丰富学生对汉字的视觉意识。  2.培养“图 文”的阅读习惯,发展观察能力与鉴赏力。  3.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与想象能力,在阅读中体会小海螺的勇气,发挥想象力,为后续故事进行图画再创作。  【教学过程】  一、开篇铺叙  1.与文本初次对话  板书:小 大  师:这两个字认识
低年级识字量大,教学任务重。在教学中,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领他们快乐识字、自主识字。  一、运用“算术法”识字  “算术法”主要包括“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三种识字法:  “加一加”识字法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在教学“清”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题“清澈的湖水”,引导他们理解清澈的含义,再让学生说说记忆“清”的方法。然后我又出示一些语句,让学生把“青”和“清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介绍科学知识的文体,因其具有内容科学、结构清晰、语言准确等特点而在生活中越来越显现出价值。统编本教材中出现了不少说明文,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的《太阳》一文具体谈谈教法。  一、仔细阅读文本,梳理信息  说明文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為什么”,其中“写了什么”是基础,因此教学说明文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梳理信息,弄清楚主要内容。  《太阳》一文主要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
倪文锦教授认为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文因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归纳、辨别,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能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单篇文本,掌握同时阅读多篇文本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对比阅读,则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比较词句,体验语言魅力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有着精美、华丽的词句,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比较词句的方法,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习作内容单一,创新不足,个性不强,而体验式习作教学可以改变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笔者充分抓住我校开展的省级课题“农村乡镇学校项目课程群研究”这一契机,结合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通过组织开展多彩的活动来丰厚学生体验,通过适时的指导来引领学生的表达,大大提高了习作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一、多彩活动,丰厚体验  在实践中,笔者将学校开发实施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然而,小学生掌握的习作方法不多,自主习作的兴趣也不浓,很难自主展开习作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并督促学生进行随堂练笔,促使学生提升习作能力。随堂练笔指的是在课堂阅读的时候围绕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抓住各种契机,展开练笔活动。随堂练笔时间短,往往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读写训练中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非连续性文本凭借着自身简明扼要、信息量大、易于对比、直观醒目等特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十分常见。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受到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笔者就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课标提出的全新阅读教学目标。非连续性文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汉字蕴含的文化信息丰富而全面。教师应将小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文化信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教材中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点,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彼此关联,让识字教学更加丰富,让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孔子拜师》一文的题目中,“拜”是关键字,因此笔者通过扣住“拜”字进行专项训练,导入课堂教学。  一、辨形释意,识记生
生活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而这个教育的过程正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场景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应体现这一特殊的生活过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场景中的细节,能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本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设身处地体会场景描写中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