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粤明:再次出发,把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来源 :格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去年爆红的网剧《白夜追凶》开始,到《鬼吹灯之怒晴湘西》《淘气大侦探》,曾经沉寂已久、几年里被舆论压得难以翻身的潘粤明,依靠一部部實力过硬的作品赢得了关注与口碑。他说:“老天爷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就得好好珍惜,把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成熟是回避不了的最好的选择
  2012年,潘粤明遇见一场难测的家庭变故,种种谣言让他深陷重围,媒体高举着镜头,路人伸长了脖子,随之而来的是无端的责难、非议、嘲讽、揶揄,最终法律还他以公道,而舆论却没有因此而止熄,继续将无可查证的消息四处传播,使得凡有井水处,皆笑潘粤明。直到《白夜追凶》播出的时候,弹幕和评论里仍然零星可见关于当年事件的热讽和冷嘲。
  在一条漫长而黑暗的隧道里,他带着手铐向不远处的光明踉踉跄跄地疯跑,却在跑出隧道之后仍然被几双大手按在地上,喊着“黑!太黑了!”《白夜追凶》最后一集的这一幕,让人总觉得,不是戏。
  《白夜追凶》第一季完结之后,有一位喜欢潘粤明很多年的粉丝留言说:“潘老师这次真的可以说是浴火重生了吧。看着剧里浮肿的关宏峰和关宏宇兄弟,谁也想不到他曾经也是红极一时的白面小生呐!这五年对他是磨难更是礼物,他得以看清人生百态世间冷暖,却依然保持着温暖纯真的笑容,他知世故却不世故,千帆过尽,他仍是少年!从《唐人街探案》里的变态杀人犯,到《白夜追凶》里的性格迥异的两兄弟,他不再局限于年轻时演的白面书生的形象,而是拓宽了戏路,找到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成熟是回避不了的最好的选择”,潘粤明回忆起当年那场变故以及之后几年的事业低谷,颇多感慨。1999年,他被路学长导演相中,出演了电影《非常夏日》,随后又与霍建起导演合作了电影《蓝色爱情》一一一位非专业演员踏入演艺圈后,一路开挂,进而成为当时的一线小生。现在提起潘粤明,他诠释的“曾荪亚(《京华烟云》)”、“许仙(《白蛇传>)”都深深地烙在观众心里。
  “以前觉得好像就这么干就行,怎么都好,反正我自己的决定就是对的。”潘粤明说,生活也是如此,“反正钱挣够了,娶媳妇,生孩子,就逃不了人该做的这点事儿呗,没大追求,慢慢就会形成这样不好的习惯。感觉好机会永远都在等着自己,有朋友拿着好剧本来找我也是放弃、放弃、放弃,也不太注意去梳理资源。当年我对于职业,对于市场,对于人生,欠缺的常识太多太多了,所以才会有那么长一段时间低潮。”
  尽管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潘粤明因此有了一些特别的变化一一在驾驭现实题材的角色上,他比以前更能投入和理解了。
  来自生活的暴击,让他慢慢觉得:“你真正经历过的东西,它是走心的,这个走心不是你刻意走心的,它真往里走啊。当你有这样的体会以后,一些现实题材的片子,你看到的东西可能就会不一样。”
  救赎者和被救赎者永远都只有自己
  像《白夜追凶》里的关宏宇一样,潘粤明在受尽冤枉之后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弟弟这个角色是自带阳光的,他知道人不是自己杀的,问心无愧,所以等他真正回归大自然,还是保有着正能量,这个人物的底色就是如此。其实我看弟弟那么阳光那么健康的形象也会很感慨,真相也许会暂时被掩盖,正能量也许会被压制,但是永远不会消散。”
  潘粤明的粉丝曾经对我们说:“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就像关宏宇之于关宏峰一样,每当我们深陷泥潭,迷失在黑夜里时,总希望有这么一个人带自己通往光明。你看见光亮,一门心思朝它的方向奔去,你以为那是希望,其实到了才发现,那是绝路。可是活到现在才发现,救赎者和被救赎者永远都只有自己。潘粤明曾是被救赎者,如今也成为一个救赎者,永远是他自己一人渡过漫漫长夜,最终迎来最后的晨曦。”
  救赎之后,是加倍的珍惜。“现在,老天爷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就得好好珍惜,把失去的东西找回来。”《白夜追凶》第一季完结之后仅仅一年之内,潘粤明又主演了《鬼吹灯之怒晴湘西》《逆流而上的你》等多部影视作品,还为好莱坞动画电影《淘气大侦探》配音,这些作品并没有引起《白夜追凶》那么大的反响,他却没有那么强烈的得失心:“演员自己就是IP,走好走坏都要靠自己,当然,我不是小孩子了,不会像以前那么任性,要珍惜现在这个成绩。而且在演艺圈,演员的走势就像心电图一样,都是起起伏伏的,可能今天站在峰顶的是你,明天是我,后天是他,这个太正常了。不能说就许你自己火,不许别人火,一直是自己站在最高的位置,这也不可能。”
  潘粤明说,现在的自己尽力做到平常心。“你再好,也是七老八十,不会说做出什么成绩来老天爷就多赏你几年活头儿,珍惜当下,珍惜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别太拘谨,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开开心心的挺好。”
其他文献
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军协助中国执行飞行任务,留下了_一组珍贵的航拍老照片,捕捉了迄今最完整、最丰富的中国城乡航拍景观。距今快70年了,这组照片一直躺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从未公开发表过。“航拍中国”的珍贵历史影像均为首次展出。透过这批老照片,让我们重新看见昔日的城市,走进历史,寻找未来;回望历史,守望和平;这组航拍老照片的现实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紫禁城和文渊阁(上页图说)1945年9月4日
期刊
“Drama Quccn”多少有些贬义,被嫌弃小题大做。可是戏剧女王有什么办法?若不是天生多了分敏感又怎么会天赋异禀?当别人觉得那么微不足道的瞬间,却像无数细针一样秘密散落在舞台灯光下每一个表演背后。戏里她们扮演极致女人,戏外她们游离自己。  费雯·丽  善变的表情  梦想着成为“伟大演员”  费雯·丽3岁时就在她母亲所在的业余剧团上台表演儿歌《小波比》。母亲格特鲁德试图培养她女儿的文学修养,让她
期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孩提时曰曰萦绕的袅袅炊烟,溪水畔缀满果实的参天大树,以及夕阳下鸡犬相伴的暮归人,都无声无息地承载着你我的乡愁。家乡的烙印总是借助绿水青山取悦我们的眼睛,添上各色美味娇惯我们的味蕾,叫着动听的名字讨好我们的耳朵,一步步进入我们灵魂深处。  你的乡愁里有什么?采茶的姑娘、沉甸甸的果实、奔跑的鸡鸭鹅、还是餐桌上的各色美食?  我们从投稿作品中选出了一部分作品刊登。它们凭借每一位摄影人
期刊
小时候,每逢要过年的时候,就特别盼望妈妈给我做新衣服。妈妈小时候没有特别学过,有一次,邻居家的阿姨一个人在家,晚上让妈妈陪她去作伴。那个阿姨是个裁缝,给别人做衣服,也教别人做衣服。妈妈陪她的那十几天竟然学会了做衣服,而且手艺特别好。所以小时候我可以穿各种样式的衣服,海军服、花裙子,那时我还经常穿男孩子的西装。妈妈的这门好手艺没有浪费,我有了孩子之后,孩子们小时候穿的中式棉衣都是妈妈一针一线做的,里
期刊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我在内蒙古的敖汉旗参加兴隆洼文化聚落遗址的考古发掘。兴隆洼文化遗址距今八千多年了,当时的人死了以后通常都会被葬在居室里。发掘葬于居室里的遗骸,其中的一颗头颅引起了同仁们的关注。死者的年龄大约在三十五岁上下,左侧的后槽牙,下边的一颗有一个人工钻透的上下贯通的小洞。八千年前的兴隆洼人尚不懂得金属冶炼,牙洞是用什么工具、以什么方式打通的?至今无解。至于说,兴隆洼人打通牙齿的动机,有
期刊
它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养育中国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水在这里发源;藏族四大神山之一的嘎朵觉吾在这里“落户”;数以年计的古代岩画以最真实的形式铭刻了被遗忘的历史瞬间;雪豹、秃鹫、岩羊、黑颈鹤……一些只能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名字,在此都可一睹芳容。它的名字叫称多,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这次我们要讲述的是隐藏在称多大山里的一座古村、一座古碉堡和十三代人守护的故事!  称多县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群山环绕中
期刊
“我的名字叫ROsemary”,身着一袭淡米色时装套裙的爱尔兰大使夫人大方地向我们自我介绍道,她的棕色头发映衬着白皙的皮肤,虽然已近中年,但却展露着迷人的笑容,正如她的名字Rosemary一样,散發出迷迭香般的阵阵芬芳,产生让人无法抗拒的成熟魅力。  回味曾经的北京  “我第一次来北京时,你们都还没有出生呢。”Rosemary来了个幽默的开场白,看着我们质疑的眼神,她接着说道,“1980年我来到北
期刊
那些从小就目标明确的人,后来怎样了  谭宇仁是85后,有着和这个年龄男人并不相称的成熟、真诚以及忧虑、孤独。他来自四川,个头不高,五官清朗,略显沧桑的一张脸,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男人有一双非常好看的眼睛,或者换言之,谭宇仁的眼睛有着难得的单纯与清澈。难怪他曾在微信里,Po上自己的脸部特写照还宣称:“如果将来有个女儿,希望她有一双像我一样的眼睛。”  采访那天,谭宇仁配合摄影师,换了好几套衣
期刊
葛洛斯戈杰雅特女士的家,宛如一间森林小屋,从每扇窗户望出去,入眼所见,尽是一片浓浓绿意;环顾室内,没有一面墙壁,不被绘画给覆盖,好似女主人耻于将“没穿上衣服”的白墙展现于世人面前,就连脚下的那面“地墙”,也被铺上富丽多彩的花样地毯。  我步入其间,有如置身一条繁花似锦的大道上,顾不得眼前的目不暇给,只知贪婪地赏玩着陈列于五斗柜上的青铜雕像,上了彩釉的陶器、琉璃艺品,与那千姿百态的花束,它们将整间大
期刊
今年申光星和他的百星机器人教育团队会继续致力于加速机器人教育在国内的普及,努力推进机器人竞赛活动,促进中国机器人教育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中国“智造者”,力争成为中国机器人教育行业的领军企业和领导品牌。  一生初见,一世倾情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申光星,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到关于机器人、人工智能方面的相关信息,但是从小就喜欢自己拿木头裁裁剪剪,拼拼插插,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对数理化表现出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