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情境创设的探索

来源 :大视野·教育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w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教师的视角介绍了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探究式情境 探索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是学习者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地调整,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中学生正处在体力、脑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望,他们不满足于知其然,还迫切要求知其所以然,他们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本质,喜欢争论,喜欢探索,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启发、诱导必然会激起他们活泼的思维活动,促使它们去观察、去分析、去猜想、去探索,从而养成善于猜想,勇于探索的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也是“探究式学习”思想的重要体现。把这一思想渗透到课堂的教学中,应重视课堂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因为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一定的情境,要探究的问题的选择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旧引新,创造情境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探究问题。只有创设好教学情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自主探索“探究式学习”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中新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的艺术已不全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是激励、唤醒鼓舞地一种教学艺术,本人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力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创设新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当新异刺激作用于人时,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并引发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新、异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函数奇偶性的教学中,当学生基本掌握“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等概念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度都有所降低,此时提出新问题:是否存在“又奇又偶的函数”?提出的问题既使学生感到意外,又感到是在情理之中,但又一时难以回答,迫使学生去考虑、去探索,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对函数奇偶性继续研究的兴趣。在老师的启发下,一方面从定义上可以得出其成立的必要条件:“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意x都有f(-x)=-f(x)且f(-x)=f(x)”同时成立解得f(x)=0;另一方面又从图像的对称性质可推出“又奇又偶函数”图像既要关于原点对称,又要关于y轴对称,那只能是x轴(或其部分)。显然又奇又偶函数不仅存在而且有无数个(定义域不同所致)。由于新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经历了如何全方位审视概念的“实践”训练,培养了概念分类的整体观,促进了学生对奇偶性概念的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二、创设发现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积极发现新的知识,获得发现真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的创设发现情境。
  例如、在解析几何中,先是给出了椭圆的第一定义,在后面又给出了第二定义,在学习椭圆的第二定义后的教学中由此可创设发现情境:两个定义均为椭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你能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吗?由于问题的结论是肯定的,教材上没有解释,探索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对两个定义的推导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寻找结论,经过比较,发现将前面的方程: 化为 (*)两边分别减去 得到 即 。即为第二定义的表达式:反之由第二定义同样可以推得第一定义,由此说明两个定义是等价的。其形成不同但是轨迹相同的原因,在于(*)式它既可以化为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形式,又可以转化为动点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之比为一定值的形式,因而(*)式是联系两个定义的纽带。最后告诉同学们对双曲线也进行类似的探讨,这样既促使学生去研究发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对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认识。
  又如、在立体几何中,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80°,过空间一点与两条异面直线成50°的角的直线有几条?这是一个参考资料上的题,93年高考也曾考过类似的选择题,我创设了以下情境:两条直线相交,夹角为80°,过交点与两直线成50°的角有几条,叫同学们讨论,用笔代替直线动手实践得出有3条,再根据等角定理,得出前面的题目结论,然后继续引申①将80°变为60°结果怎样?②将80°变为81°结果怎样?③将50°变为40°结果怎样?④将50°变为51°结果怎样?⑤将50°变为90°结果怎样?⑥将50°变为30°又怎样?
  在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过空间一定点与两条异面直线所夹的角相等的直线有几条与哪些量有关?思考后回答: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与两条异面直线成等角的大小都有关系,于是再叫同学们去探究一下题目的解的情况:设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α,过空间一定点,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均为θ的直线有几条?这里的θ有没有一定的范围?任意的θ都成立吗?θ与α之间有何关系?然后叫同学们分组进行动手实验,总结、归纳结论。(结论在此省略)。
  整个教学过程为: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索研究,归纳猜想证明,变式应用推广:(过一个角的顶点的角的两边成等角的直线在角平面内的射影是角的平分线;公式 )发展深化,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实践,去探索发现规律,不但有助于对知识的牢固的掌握,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创设学习迁移情境,拓宽认知结构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决定学习迁移的根本条件(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迁移现象,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常设适宜的迁移情境,则可以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地去深化新知识,从而达到调整、扩充和优化原有地认知结构,建立新地认知结构的目的。
  例如:在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
  A.160 B.240 C.360 D.800
  分析 这是1992年高考题,表面看,题目并非要求“数数”,但如果我们将情景迁移,便可转化为“数数”问题,
  解 根据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不妨将 看作是五个相同的口袋,每个口袋都装有三个不同颜色的球: 、 、 ;依次记为黑、白、红球,于是可得下面的做法:先从五个口袋中的一个口袋取出一个白球( ),有 种取法,然后从剩下的四个口袋中各取出一个红球(2),有 种取法,则得含 的项为 ,其系数为 ,故选B.
  点评 利用此法可准确、迅速地解决如下列一般的问题:
  展开式中含 项的系数(其中 )是 , . 在这里,精巧的构思转化发挥了令人振奋的作用.
  又如:在立体几何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三棱锥A-BCD的侧棱AD垂直底面BCD,侧面ABC与底面所成角为θ,求证V三棱锥=AD×S△ABC×cosθ”。
  在此基础上,迁移情境,让学生证明:若一个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均为θ,则S底=S侧×cosθ。
  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若正棱台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a、b(a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优化了多面体,旋转体中整体的认知结构。
  数学学习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如何把握教材,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也是“探究式学习”知道数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奠宙、过佰祥.数学方法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 徐斌艳主编.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升主编.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 程晓堂.论自主学习[J].学科教育,1999(9)
其他文献
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之三)》提到“实践证明:实施计算机教育将有力促进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主体化、多元化和社会化。……”  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已得到无数的证明。它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媒体和手段的趋势,日趋完善,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无数的研讨、实践,也挖掘出了
期刊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核心的四大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而新课程标准也对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概念教学值得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和关注。  生物学的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物学的概念是学生进行生物学学习和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建立各种生物学的概
期刊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它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生理素质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  我觉得,过去的阅读教学,过
期刊
[摘 要] 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都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作者结合长期 的教学实践,发现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提倡“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同时促 进师生教学相长。文章主要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通过以电子商务上课内容为例,力求构建“合作学习方式下的案例教学”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博客互相交流与研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行动研究,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丰富了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与方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一成长方式将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接受、熟悉和喜爱。教师博客将对促进我国小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教师博客;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作用  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媒体正在日益改变
期刊
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生应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可是,平时由于高中生的学习日程安排比较紧,各科课业负担很重,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有限,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做许多学生又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如果硬让学生完全在课外独立阅读,学生只会
期刊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中学教育肩负着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
期刊
创新,应是教育的追求,也是教育的主旋律。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教育创新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践教育创新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的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以实现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  进行教育创新,教师就必须乐于和善于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真正的关爱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好态度、忠诚友谊和
期刊
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法,让我们充满了激情,学生充满了活力。对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课堂是教学的场所与中心,教师教学最主要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及作用、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
期刊
“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这样的: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或创生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决定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中,为了让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我们有必要充分明确“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学生“学情”。当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候,一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关键教师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教”。我在一些课例中,时常采用这样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