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呼唤教学策略

来源 :大视野·教育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205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它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生理素质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
  我觉得,过去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手捧教参教案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执行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长此以往,导致阅读教学效能低下:教师面面俱到,吃力不讨好;学生漫无目标,兴味索然。
  针对此种现状,我开始了“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的探索。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
  “个性化阅读”是在“三维目标”指导之下,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
  “个性化阅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教案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执行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让我深深体会到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还懂得多、钻得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令我猝不及防,不得不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语文课便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有地生根了。
  我认为,课堂教学永远都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主阵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强调读出自己的感想,才能促使学生张扬个性,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我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营造民主和谐、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活动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绝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增加阅读空间,要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从而读出感觉来,读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自然地产生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情感体验。
  要给学生提供说出自己阅读体验的机会,交流时只有师生双方的地位没有高下之分,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由于学识的限制,学生自然会产生体验的局限性,教师不能轻易用教材惟一的答案去否定学生个性的感受,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利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其个性得以弘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当然,也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个性化阅读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解老师和学生之间尊卑长幼的“师道尊严”;有利于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互惠”。
  二、以课文为例,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和独特的言语表现形式,在阅读文本时,不管融入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的把握去理解文本的意义。
  教师应该以课文为例,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平等地提出阅读要求,精心地设计阅读对话,通过不露痕迹的阅读提示,把自己阅读、研究教材时的发现,巧妙地换成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伴随着个性化阅读的那种豁然开朗似的快乐。
  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绝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除个别生成性问题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是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绝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体现自主性、完整性和多元性。
  教学设计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自主取舍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丰富阅读课堂的教学资源,展现自主的阅读新方式。
  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及准备状态。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此外还有情境、资源、工具、评价、反思等要素及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还要考虑完善课堂阅读教学成效考评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利用学生差异设计差异教学,开发个性化教育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引导课堂教学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运用“生活联系”、“逆向反弹”、“审视批判”等多种阅读方法阅读,取得多样的阅读效果。
  由此可见,要使个性化阅读教学设计的指导有效,一定要根据课程目标,尊重文本意义,关注言语形式;一定要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一定要有多元的预设;一定要选择多种阅读方法的互融;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灵活多变,才能使课堂阅读更见个性。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课堂阅读教学更无普遍适应的模式。课堂阅读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导”出来的,教师是“教学生学”的主体,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1.激情导趣,促进学生感受体验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激情导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触发创意,促进个性化阅读。例如:语言性强的课文,可安排学生自编自演朗读;篇幅短小,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巧用电教,可根据内容选配背景音乐图画等,拓展愉悦空间;内容较为浅显的文章,可让学生互学互教互评等;这样的多样化阅读教学不会使学生感到厌倦,相反,学生伴随着音乐、影像等进入学习情境,智慧的火花会不断被引燃,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不断递增,便能真正唤起学生的感受体验,变被动的接受为能动地自己学习,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得以充分彰显。
  2.重视课堂互动对话,“引导”感悟文本
  课堂阅读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课堂阅读教学必须重视互动对话,以推动个性化阅读。课堂互动对话包括“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和“时空互动”。
  生生互动的课堂应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弥补、完善、优化自我结论,提升阅读质量。
  生师互动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阅读能力的相互提高。
  时空互动即文本、文本作者和阅读主体的相互交流。
  笛卡尔说:“阅读所有好书好比同历代最出色的人交谈。”文本传达的信息,文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思想、趣味和意境,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读者面对文本所存在的时空差异,从而导致代代读书人对原著作出各自不同的阐释。于是,趣味和魅力也就产生了,读者凭着自我生存环境和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征,审美趣味,直觉经验,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寻找契合点,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这一互动过程,其乐无穷。
  我认为课堂互动交流还需要三方面的保障:一是时间保障,课堂务必留给学生1/3的时间;二是舞台保障,要有交流的场所,有活动的范围,有任务的定向;三是机遇的保障,人人都有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要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巧设探究点,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断发问,提倡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为他们提供积极思维的广阔舞台,巧设探究点,使学生的理解与文章的主题充分融合,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挖掘教材中可资质疑之处,精心设疑,通过设置连续性的、有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组织和引导使学生更明确地突击重点、直击难点、撞击疑点。借此把思考引向深入,把学生引向新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审视。
  其次,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设置一些诸如“你最喜欢什么?”“你的观点有哪些?”“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放开思维空间,畅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以理服人,以开启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真正使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
  再则,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问难,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要善于鼓励学生提出追问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激起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这样,学生个性阅读的创造力便能得到最好的锻炼。
  4.大胆整合教材,引进难度适宜的课外时文进行课堂阅读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看,也需要我们及时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具有较强时代气息的阅读材料。为此,围绕本课题的指导思想,我对现行教材进行大胆的整合。在不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的基础上,从每单元的文章中挑选一篇比较典范的文章作为精读范本。另选两篇作为略读,其余的作为自读。以腾出时间,引进适宜的阅读文本进行迁移训练,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所谓问题意识即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的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尤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更应以提高问题质量,提高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
  具体的整合策略是:①选择同题目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②品味同题目、同题材文章的不同写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同一“情感或主题”的文章进行阅读。③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就文章的内容、写法、主题等方面对照着读,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文风。④通过单元整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多了,而且不同的文章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受,无疑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战已经吹响号角。来自多方面的数据资料表明,明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不管压力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勇敢地面对。在这场就业大战中,虽然很难有人能够为我们提供切实管用的兵法,但有些技巧和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本刊推出的这个策划,只要大家仔细去琢磨,相信对求职会有所帮助。    情报篇  求职2004,八类人才大路通天    转眼又是岁末年初。在这个盘点与计划的时段里,2004届高校毕
期刊
[摘 要] 在目前的考试指挥棒状态下,历史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是无法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的;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只能是在边缘化的位置。具体现状如何?我们应采取怎样的策略,让学生能重视历史学科呢?本文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分析了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的现状,并提出了对应策略。  [关键词] 历史 现状分析 对策  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抓好教的同时也要抓好学,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尤其要分析掌握学生历史学习
期刊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通过深入研究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后发现,运用积极情绪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潜能,不仅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积极情绪体验的概念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创始的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
期刊
新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该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与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将阅读教学实践中“质疑——讨论——释疑”式教学的一些浅显经验,
期刊
新课程提倡发现式学习,它强调学生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上讲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因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
期刊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际数学界普遍赞同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和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都十分重视数学建模教学,把数学建模活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法,作文教学也摸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偏向: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博取高分,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情感在作文里的应有作用。  作文是学生实现生命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载体,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往往缺乏情感积累,不善于感悟、表达情感。《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关注情感在作文中的作用,“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
期刊
常听家长抱怨现在的儿女真难带,哪像自己小的时候,兄弟姐妹一大堆,常恐不讨父母的喜欢。现在的孩子,不仅常和爷爷奶奶顶嘴,有时连爸爸妈妈的管教意见也不当回事。是家长没有威信?是妈妈太娇惯了他?还是孩子的心变“野”了?怎样才能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为这事很多家庭真是越费心越感到困惑。在前一阶段收到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让孩子做什么,他装作没听见,即使命令他做,他也是一副很不
期刊
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之三)》提到“实践证明:实施计算机教育将有力促进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主体化、多元化和社会化。……”  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已得到无数的证明。它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媒体和手段的趋势,日趋完善,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无数的研讨、实践,也挖掘出了
期刊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核心的四大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而新课程标准也对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概念教学值得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和关注。  生物学的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物学的概念是学生进行生物学学习和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建立各种生物学的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