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光弄影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200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刚玉 仙娜4×5相机,150mm施耐德镜头,f22,1/60秒闪光同步,五支布朗灯营造冶炼场面,一次曝光拍摄。
  
  胡黎明1949年10月出生,毕业于空军第七航空学校,空中飞行十年整。1979年转业到吉林省出版局,在其下属书店的一个小报从事摄影工作。因酷爱摄影,不擅言辞的他,携夫人连续半年前往领导家中静坐,表明他宁可不要单位房子,宁愿放弃书店丰厚收入,也要到吉林省五矿公司任专职摄影师。感其对摄影的执着, 1981年他被准以“人才流动”。1992年,他舍去铁饭碗南下深圳,开始了自由职业者的生活。
  胡黎明,靠拍“五金矿产”进入广告摄影,当年没想着以后会靠这个行当自谋了生路。
  那年头,能按自己的意愿找个工作,拿着玛米亚,照些彩色的照片,真是让人羡慕死的事。但没人知道迷恋摄影的他,成天面对的是一些金属与石头。
  “五金矿产”的产品是那样的单调、缺乏色彩与美感。因为他爱摄影,居然乐意成天躲在摄影室中琢磨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体,即使在大过年的日子里,在人们大吃大喝大玩的时候。
  


  绿草 这是一张关于房地产广告的作品,采用多次曝光拍成。首先是进行一次普遍的不足曝光,而后是用光导纤维进行很多次的曝光,F16,每一个光斑是1秒。
  
  日久天长,他竟与它们有了许多割舍不去的情感。他说,当他拿着这些产品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种冲动,他要去发现它的美。
  在摄影师的眼里,它们不再是物体而是一个个知心的伙伴。这些伙伴,因为被他赋予了情感的光芒而显得那么丰富、奇特,甚至浪漫。
  在那一束光线、一抹背景、一点道具、一个技巧……之间,你会感受到这位削瘦的摄影师,他的内心流动着的激情、沉思与幻想。
  有道是“十年磨一剑”,胡黎明用了13载对光影的苛求、与无语世界的对话,练就了一双识光辨影的慧眼。他说:以前拍照时是在找光,有时半天才找到他心中所要的光的效果;而现在,几秒钟就能解决这个关键问题。这为他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效益。
  


  皮包 第一次曝光拍摄皮包和商标,F32,1/60秒影室灯闪光,第二次曝光只将商标照亮,相机对商标焦点有意调虚,F5.6,1/60秒闪光。第三次拍摄下方的皮包,F22,1/60秒闪光。
  
  现在,他拍摄的题材可谓全面彻底,从食品、家具、家电到汽车、房地产,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生存的需要。但令他钟情的仍然是那些有着金属品质的产品,因为这些完全依靠光线来实现创意与效果的产品,更让他领略“点铁成金”的挑战;感受智慧之神的垂爱。他希望全部的成功都仰仗于主观的创造,而非偶然性的因素。
  1999年他获得中国广告摄影作品展交通类金奖的作品《摩托车 1》,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他说,构思不算,光是准备工作,如砌墙、修整;买颜料、配色;刷洗数百块鹅卵石、染成同一颜色;找木架与背景布再染色,就花了四天时间。拍摄时,又买来干冰制造现场气氛。连续两天拍了20多张,才感觉有一两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个预期的效果,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具有深厚、坚实、高贵品质的产品形象,胡黎明称之:这也是我自己内心的风格。


  酒杯 使用四支布朗闪灯,灯顶在酒杯的正上方50公分,右方有2支侧灯,一支平行酒杯的底部,一支垂直酒杯的右侧,另外一支聚光灯照在背景纸上。用仙娜座机,4×5柯达菲林,F16,1/60秒闪光。
  
  当问及这所有付出的报酬时,他说是15000元人民币。“不过,到后来,付不付钱已经不重要了。我很感谢客户对我的信任,他们说你拍成什么样我们都要。而常常,客户是不会认可摄影师的发挥的,甚至你明明知道他的想法不对仍要去完成。这是一种无奈,但我们要有耐心陪他们一起成长。”
  事实上,胡黎明已经陪他们成长了18年,但现实的状况依旧不容乐观。虽然,他已经从当年一位“较真”的摄影师(交给我拍,还管那么多事!),转变成相当市场化的摄影师(您还有什么要求?这样可否?),但他常常还是要碰上一些无知的责难与要求。同时,他一样面临着价格大战带来巨大的压力。他说,当一幅120反转片被标明38元、4×5为100元的拍摄价格时,职业摄影师已经无法承受。但这就是市场!广告摄影师必须在这场经年不衰的混战中,靠实力、耐心、技巧去生存与等待。
  目前,胡黎明正在着手400平米大影棚的筹建,这是他心中的又一个梦想。他希望中国的广告摄影师能在他这一代人,与国际水准接上点轨。1994年他无偿出版《创意广告摄影实例》一书就是这个目的,虽然有人惊呼胡黎明公开拍摄秘密是要砸自己的饭碗。
  但这就是一个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用实践与理想,让人觉得踏实与感动。


  风行世界 12月的黑河冰天雪地,风行世界的大众新车帕萨特初露锋芒,拍此片时零下40℃左右,用哈苏相机实地拍摄,F22,1/30秒。天空流动的云彩,后期在电脑中加强,尾部和车身的光泽分别作了与环境相呼应的调整。
  
  


  音响 这是一张多次曝光合成的4×5底片,先将前面的音响拍成,共用四支灯,F22,1/60秒闪光,再将背景的幻灯图象合成在同一张底片上,曝光是按幻灯的照度进行,F8,1秒。
其他文献
上田义彦以执着的追求和深厚的功力,以及富有个性的作品赢得了日本广告摄影界的认同和称誉,有些传媒甚至把他誉为日本广告摄影界的“年青的巨匠”。   1957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的上田义彦,并没有接受过摄影专业的正规教育,在他20岁那年,一位拍摄巴黎的摄影家的作品令他十分着迷,并且使他从此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80年到1981年,他先后到广告摄影家福田匡伸和有田泰而门下学习摄影,两年之后的1982
期刊
这是一个相当华丽、充满画意风格的网页,以动画的画面引导,一排精巧的小按钮引你进入十几幅风格多样的数码摄影作品,所有照片都有简要的说明。照片的风格主要以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力见长:比如一位裸体女郎和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一起在月球上合影;一位人体女郎被拉链从皮肤拉开后,里面又是一个人体形象(见图);拉链还可以将一对鲜红的嘴唇紧紧封闭起来;还有留着秀发高耸云天的女郎、抽着雪烟的猫咪、牙膏里挤出的苗条女郎(见图)
期刊
刘家祥1959年生,没能上山下乡,当过建筑工、公共汽车售票员。当兵5年整,放了5年电影。业余画画,1982年拿起相机,进入发烧友行列。1992年任《人民摄影报》记者、编辑。1999年离开报社进入商业广告摄影领域。当年获得首届“商业广告摄影优秀作品展”饮料类金奖。   为刘家祥的访谈写下这样一个题目,似乎有些过于悲壮。但事实的确如此,无论从他的经营状态还是拍摄状态。   约见刘家祥不是很顺利,几
期刊
我初次接触中片幅相机,还是在读初中的时候,那是一台国产海鸥4B型双镜头相机。当然,那时的4B只是用来操练摄影的基本技巧,还无意拿它与135相机做性能和操作上的比较。后来,当我使用小片幅相机拍下难以数计的照片后,当我对照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后,便自然而然地又想到了中片幅相机。   我想,大多数影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即选定和购买一台适合自己的中片幅相机不是易事,希望得到最佳性价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
期刊
十年前,在当代艺术大潮的推动之下,人体艺术在美术界掀起不小的波澜,而后波及到摄影界,也就是那时我也随着大潮而动,拍了不少的艺术人体作品,虽然有几幅也发表获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情,大部分作品还是沉于箱底,一放就是十年,自去年走进数字影像的领域,我不由得想起那些作品,虽谈不上什么得意之作,但也是自己的心血,我就想利用数字影像使这些作品有新的意境和表现力。数字影像的合成,最大的优势在于给平面艺术带来
期刊
个人简历及摄影成就:  1940年生。六十年代起从事宣传工作,开始用禄莱相机拍照片,并洗印成幻灯干片用在电影放映之前的幻灯宣传,再后来,曾用E4、E6工艺拍反转片,并自己动手冲洗,这样,对于一些重要活动也能及时地作宣传报道,此方式虽费工费时、成本很高,但宣传效果很好,也为我后来使用反转片搞摄影打下基础,对我后来出版各种画册非常有益。现在我每年的摄影除了纪念照都是用各种不同尺寸的反转片,使我获得很好
期刊
自从买了数码相机,一直想买台可以打印高质量照片的打印机,但是,许多照片打印机的打印幅面小不说,它们只能打印照片,功能实在是太单一了。正在我挑来捡去之时,这台爱普生公司刚刚推出的EPSON STYLUS PHOTO 875DC彩色喷墨打印机进入了我的视线。   EPSON Stylus Photo 875DC的外观一改EPSON喷墨打印机的传统形象呈流线型,而真正吸引我目光的是它正面右上角的适配
期刊
个人简历及摄影成就:  生于1948年1月15日。1987年开始摄影活动,1994年脱离单位后正式从事摄影创作。1996年6月第一篇作品《开锚交23的女人》在《大众摄影》发表,往后就一发而不可收,四年间在全国各主要媒体上共发表廿多组专题报道。出书两部,1999年4月《聚焦生存——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2000年10月《另类人生——一个摄影师眼中的真实世界》问世。在国际上也有少量发稿,分别是意大利
期刊
知道何健民这个名字,是因为1989年创办的《广告摄影》这本杂志。印刷精美、图片精采的摄影杂志,在当时可是凤毛鳞角,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挺大气的刊物,想象她的主办人一定高大、时尚,不料,却是一位中等个子、传统模样的中年人。唯独那双明亮的眼睛让人回味着《广告摄影》里闪烁的智慧之光。更没料到,这本标榜“专业化、艺术化、高层次、高品味、权威性、国际性”的商业性刊物,却没有商业的效益。在没有拨款、没
期刊
个人简历及摄影成就:  河北霸州市胜芳镇人,1953年12月生,1972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研究生文化程度。主任记者,现任国防科工委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摄影部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理事。  在国内国际多次获奖,出版《走向世界》《伏尔加河之旅》《丽江古城》《心雨集》等二十多本画册。  年收支比例:  在部队从事摄影工作,基本上是吃皇粮,人是单位的、相机是单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