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精神道场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bcn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最痛心两类学生:第一类,高中三年,他们未曾读过一部完整的书,他们经历三年的语文学习,目的全是考试,他们没有自主阅读的兴趣和方法,也不曾受过老师的引导与帮助;第二类学生,数理化成绩优异,进入大学后,他们将告别人文学科,专注于理工类专业的学习,但是现在,他们还从没有被一本好书感动过,滋润过。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他们的语文老师,算不算失职?
  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必定引导他的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每周四的阅览课,我都精心“策划”,希望我的学生在那一刻是受着文化滋润的,是向着亮处生长的。
  我的选读菜单
  备好课,批完作业,随手翻阅张潮《幽梦影》,想到“夜雨孤灯乱翻书”的诗句,更觉此刻读书之乐,清在“夜”,妙在“孤”,趣在“乱”。窗外暗香浮动,忽又想起翁森(宋末)《四时读书乐》:“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识字人的最大快乐,想来就是读书了吧。然而快乐并不代表有意义。周日自习课一学生偷读《琴帝——团灭银龙》,也算痴迷沉醉,欲罢不能,他也很快乐,但他的阅读有价值吗?
  读书的意义何在?我认为是让生活有品味,让人生有方向。读书,是一种精神临摹。
  五年前,我在同事的支持下,拟定了我校学生“高中三年必读书目和选读菜单”。 选读菜单提供每阶段自由阅读选择的范围,更有利于阅读过程的组织与调控。但菜单的拟定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兼顾兴趣和目标的关系,既照顾个人口味,又讲究营养丰富;以补缺型、拓展型、提高型皆备的作品达成多类别、多层次的优化组合。例如,高二选读菜单由“文化探幽” “经典对话” “打通文史哲”以及“时文选萃”四个专题组成;每专题提供若干作品,例如“打通文史哲”专题提供《古典的中国》《万历十五年》《论语别裁》《人间词话》《美学散步》《中国地脉》等作品选读。
  周四阅览课,选哪个专题阅读?该专题还可以补充哪些篇目? 面对这份选读菜单,我陷入沉思。
  “我们想读人物传记!”
  周二上午的语文课,前五分钟语文演讲——“我最爱的作家”,一学生谈培根,提及“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有一学生插问:“读人物传记的价值何在?”看来他很爱读人物传记。我一时语塞,突有灵光乍现,想起傅雷《贝多芬传译序》,我深沉背诵——“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任何时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治疗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
  如石激浪,学生纷纷表示希望本周四读书课阅读人物传记。
  我应当尊重并保护学生内心深处对书籍的渴望,这是强烈的阅读内驱力。当即决定阅读人物传记。我出示“选读菜单·与名人对话”专题——
  重点推荐类:《名人传》《梵高传》等9种,每种复本80册,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可供全班同学阅读,建议必读其中一种。
  选读推荐类:《人类群星闪耀时》《斯巴达克斯》等28种,各有复本2—5本,图书馆二楼书库,建议个性化选读一种,有意选读者需在读书课前借好。
  群情激奋,无意中我诱发了如此积极的接受心境,可以肯定周五的阅读效益。
  构建“精神道场”
  周三读书课前一天,我照例到读书现场阅览室,静坐思考,这是备课的一个环节。
  朱熹《朱子语类》谈读书“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是啊,读书必须有“境”——窗明几净、书册盈架是环境;正襟危坐、安详宁静是心境。
  我想爱读书爱学生的教师,定会满怀欢喜心慈爱心建设阅览室环境:他会走遍书市,收集具有“高贵血统”的书籍,不断充实阅览室藏书;他会讲究书籍摆放的序列、桌椅围坐的氛围;他甚至会张挂字画点缀花草……总之,像林语堂的心愿“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意”一样,务必使阅览环境舒适,成为书香幽幽的“精神道场”。
  我环顾:图书楼背面“天一”湖,阅览室在三楼,绿竹掩映、月桂提拔,阳光充足、窗明几净,可容纳150人阅读。这样的物质环境,是经过了多少努力得来的!
  我整理:将本月本专题重点推荐书目整齐放在第一排桌上,可以省去学生找书时间,避免课上拥挤混乱。虽汗流浃背,但心中只有泉眼似的汩汩喜悦。
  我布置:环境是文化,墙上,是我请书法老师用楷体书写的条幅——“放开眼光读书,立定脚跟做人”“会读书,书如甘草;不会读书,书如草干”“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还该做些什么?匆匆下楼,跟图书馆老师鼓吹“造境”说;推荐书单,说服馆长赴图书交易中心购买。走出图书馆,我暗暗发誓,一定利用校长的信任购买鲍鹏山《风流去》100册,作为我校学生必读书目之一。
  爱心感之,细心导之,热心鼓励之
  虽是冬天,却是难得的晴日,窗明几净、书册盈架,一切是这样的好!我从窗户俯视中央广场,午自习刚刚结束,学生已经轻快穿过樱花林,冲向图书馆。我看到他们在笑,在跑,而且人手一本笔记本。我很快乐,因为他们爱读书,并且有好习惯。
  时间到了,我到门边微笑静候。学生敛声屏气,鱼贯而入,拿起昨天我早已放置好的书本,安坐,抬头,眼光注视着我。
  我朗声道:“古人有拿《杜诗》医头痛,还有人拿《汉书》做下酒物。少年高尔基被福楼拜《纯朴的心》迷住了,竟将书页对着亮光反复细看,想从中发现文字的‘不可思议的魔术’,就连那个引号、感叹号、省略号,也好像个个活了起来……而这一切,首先取决于阅读者具有一颗审美的‘觉心’,它安宁又善感,培养‘觉心’,让眼前的文字醒过来,立起来……”
  读书开始。宁静得令人满足。
  我训诫,“居敬持志”(朱熹),要有纯净专一的心境和坚定远大的志向。
  我提醒,提要钩玄,“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颔首,发现有人读到得意处轻轻朗诵,发现有人举手要求解疑。
  铃声响时,听到有学生的叹息:“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
  我的课堂结语是:“余秋雨说,‘茫茫书海中,有那么一块,与你的生命有着亲切的对应关系’,在辽阔无边的文化原野中发现了自我,发展了自我,这是一种蝉蜕般新生的极乐。”
  读书课,我以爱心感之,以善心觉之,以细心导之,以热情心鼓励之,以欢喜心称赞之。
  “酿花成蜜”的努力
  再一次读朱光潜的“好读书”论:“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使他自慰‘吾道不孤’读书的过程,就是‘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千灯相照,互相增辉’”。“回响”“相照”“增辉”,每读到这里,我都怦然心动,感慨万千。我扪心自问:你的学生,读书触及心灵了吗?
  “酿得百花成蜜后”, 教师还应当做些什么,读书才会有酝酿、蒸馏和升华?
  应当设计多元、灵活、可操作的读书交流活动,在评价性阅读、表达性阅读、探究性阅读、迁移性阅读的联动中求读“破”、读“通”、读“化”。
  我以为,阅读能力=阅读理解(感受、体验、鉴赏) 阅读运用(评价、借鉴、迁移)。读书课上,只是进行“半程阅读”。
  现在,我正在批阅学生的“三真牌”批注,“真体验,真智慧,真表达”。选出其中三则,准备下周课上交流:
  “书卷多情似故人”,与《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次握手。(生1)
  每天清晨,你必须掀开废弃的碎砖石,碰触到翠绿的、生机盎然的种子——这是我心中的“开卷有益”。(生2)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每次读《觅渡,觅渡,渡何处》,总会想起这句诗。从象牙塔到十字歧途,瞿秋白真所谓“荷戟独彷徨”!(生3)
  金圣叹、毛宗岗的点评批注,寥寥数语,剔肉见骨,成一家之言。其实,学生也有火眼金睛,也能炼石成丹。
  批完灵心妙舌的“三真牌”片言批注,我照例得思考拟定专题探究话题,以便每隔一月开设读书沙龙,以文会友,深度探究。
  本着锻炼思维、拓展视野、丰厚底蕴、提升品位的原则,我为同学拟定以下探究话题:
  照彻时空的思想火炬——传主和时代
  心心相映,肝胆相照——作者与传主
  倾听,凝视——传记告诉我们什么
  百代之后,见其风采——传记的细节与想象
  披沙拣金,百炼成钢——传记的素材
  ……
  如此,阅览课告一段落。此刻,竹影摇窗,晚籁细细,我矜平躁释,心因清明而倍添一份温暖幸福。
  读书,最后沉淀的是人格。我深深思考我的阅览课。
  [作者通联:江苏天一中学]
其他文献
许多年以前,曾祥芹先生过访寒舍,看到现代书法大师沈尹默高足戴自中先生为我题赠的一些书法作品后,便托我代为求字一幅。我记得曾兄嘱告的书写内容即是题写“拓荒斋”之斋名。自中兄特意选用恩师遗赠的染色古宣,神完气足地挥毫写就这三个遒劲中带有几分高逸的大字。当时我的直感是纸好、字好、两位仁兄的品格都好。  多少年过去了,这张字的豪放洒脱印象和曾兄的刚毅执着乐观形象,在我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分明了。  我初次听到
自从分省自主命题之后,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发展之路,收获了荣誉,也饱尝了争议与批评。本文拟从三个维度对近三年来江苏卷作一粗略透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向度分析  向度是一个含义较为丰富的词汇,指事物所隐藏或呈现出的不同指向的特征,包括:时间向度、语言向度、价值向度、逻辑向度、伦理向度、情感向度、精神向度,等等。我们考察江苏卷的命题主要从它的价值、情感以及精神向度上进行,这三个向
【评议文章】陶本一、于龙《“语文”的阐释》,原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1期  【原文提要】作为“天赋”的“语文”是指人天生具备获得语言的本能。作为“素养”的“语文”是指人在言语实践中逐渐习得、学得和内化的一种综合语言素质。作为“学科”的“语文”是一个系统培养综合语言素质——理性和艺术地运用母语的素质——的逻辑体系,它所强调的应该是“学得”。  术语分析,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
单波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的前沿领域中探索,一直持守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注视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每一步走法。走偏了一步,或走歪了一步,他都会及时发出守护的警示,促进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探索的深入发展,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警醒人和富有实践智慧的引领者。他对语文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的文化思考以及语文课堂问题  的文化反思,给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探索以深层性的文化启示。    一、语文课程设计的文化渗透    “课程是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在逐步丧失。正如有的学者所说“语文论坛最热闹,语文教学最混乱,语文教师最焦虑。根源之一是,语文教学缺乏专业性,缺乏专业尊严”(王晓春语)。如何确立或重塑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建设性的探索。王荣生教授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之作,文中有许多意外值得我们品味,首先文中的对话描写之多就是一个意外,我们很少见过像这样密集的文言对话。其次,文中的结局很意外,唐雎经过一番舌战后,使秦王色饶,长跪着向唐雎道歉。一个如此强大的秦国国君竟然屈服于一个弱国的小小使臣。但文中最耐人寻味而又被很多人忽略或曲解的细节,应该是唐雎“挺剑而起”这个动作了,这是全文为数不多的动作描写中的一处,而且是使整个对话情节发生转变
早春二月,烟雨江南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节,更让人心神不宁。果然,就在再次电询师长病情之际,噩耗传来,3月9日8时10分,我敬爱的导师顾黄初先生不幸与世长辞!真不敢相信,先生怎么这么快就匆匆地走了?怎不叫人莫名惊痛!  顾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审查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席学术顾问、扬州大学教授、民进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原扬州
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语文学科作为高中的核心课程,最大变化就是把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必修占1.25学年,选修占1.75学年。这一重大举措,是这次课改的一个“亮点”。它力图结束单一的必修课设置格局,实现语文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结合。  自2005年以来,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整体设计动机及
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人教版必修五),不仅思想精深,立论博大,而且语言表达含蓄幽默,耐人琢磨。这篇课文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难。  《谈中国诗》虽说是一篇演讲稿,但却有严密的论说文的逻辑结构:一二两个自然段为文章的引论部分,回答了在外国人看来,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三至七自然段,论述了中国诗的基本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八自然段是文章的结论部分,顺带点明了文章针对的问题。下面就文本做
时下师生“对话”的形式很多。面对学生的解读,很多教师只是一味表扬:没有纠错,只有捧场;没有引导,只有迎合。这样的对话显得“假”、“空”、“俗”、“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展开对话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重视语感,注重语理    新课标强调“感悟”和“人文性”,但这两个概念均带有不确定性,操作起来难以把握。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分析时,常常忽略语文课科学理解的一面,使其变成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