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小组合作 “一对一”帮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tng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再进一步推行,使得教师越来越重视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入到初中教育之中,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运算能力的学科,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的运算能力强调在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抽象化与逻辑化的方向发展,可见,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和重点,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运算能力;问题及对策
  
  运算能力在重视学生正确运用运算算理的基础之上强调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密切相连,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有层次的运算能力发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问题
  学生的运算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表现,在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课业压力往往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成绩的提升而相对忽略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只是停留表面和形式。其次,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往往局限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然而运算能力的内涵远远超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更加强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使学生准确运用数学知识、合理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另外,教师在初中数学中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大多是基于课本之上,没有引入学生生活当中的实际例子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不牢固,导致学生在进行运算的过程当中没有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能够为提高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质量拓展新的途径,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通过组织小组合作的方式带动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一)遵循运算规律,注重循序渐进
  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的运算能力是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提升的,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运算基础知识学习,通过遵循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实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有理数估算无理数的范围,通过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引导学生进行无理数的学习,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实数,除了整数和分数以外,还存在着一种新数,希伯斯发现了无理数的存在,我们将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其他的便是无理数,也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深入的学习无理数,首先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的时候,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接下来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展开合作,探讨一下用何种运算方法来进行求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通过将无理数的产生背景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的方式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了数学教学情境之中,在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发挥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时的自主性,充分给予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有的学生说道:“可以用面积法和平方根的相关知识求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回顾了有理数运算方法的过程当中进行了新课知识无理数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实践之中了解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接着,教师再将无理数的运算引入到课堂之中:“虽然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但是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规律同样适用于实数的运算,接下来就请大家估计一下2大概是多少,可以用计算器求其近似值。”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启发了学生的数学运算思维,通过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运算的角度进行了理解,另外,教师遵循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回顾有理数运算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行实数的运算,做到了在尊重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展开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保留自己的答案,使學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进而完善自己的答案,通过学生在数学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带动学生从浅到深的运算能力的培养。
  (二)激发运算兴趣,培养运算习惯
  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运算过程之中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过程,在一个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之下提升学生对于运算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运算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
  例如,在讲解《整数的乘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的运算能力一共有三个层次,即从简单的运算到熟练的运算到掌握运算的技巧,学生的运算习惯也是通过这三个步骤逐渐培养起来的,烦琐的运算可能会压抑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的主动性和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数学教学课堂,通过生成性的动态课堂带动学生运用运算技巧,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讲解的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下黑板上的这两个问题,3×3×3可以简写成?a×a×a可以简写成?”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通过一个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整数的乘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之中,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再引入乘方的概念:“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让我们再观察更多的一些式子,看看他们的指数和底数是怎样变化的?”接着,教师再展现一些具有规律的式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充分带动了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的参与度,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进行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归纳总结:“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同底数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那么大家可否用算式来总结一下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呢?”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当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小组合作之中,学生能够通过互相学习进行更好的总结,接着,教师可以邀请小组内的成员来进行小组讨论结果的展示,有的小组说道:“am·an=am n”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算技巧的提升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欲望:“大家说得非常正确,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再继续探究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来表示运算的结果呢?”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在激发了学生运算兴趣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同底数幂相乘的新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提升了自身的运算能力,使学生在通过运算的法则进行思考的过程当中培养了运算习惯。   (三)注重运算训练,提高运算能力
  基本的运算方法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运算练习才能够更熟练地掌握,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当中引导学生进行运算训练的时候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训练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带动学生运算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乘法除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分数乘法与除法的法则,那么大家可以通过语言来描述一下分数乘法与除法的法则吗?”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相关知识的运算法则,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呈现分数的乘法与除法这部分内容的运算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相信大家对于分数乘法与除法的掌握已经比较好了,接下来让我们分成四个组,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运算题目,这些运算题目都是不同的,我们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地计算出题目,一个小组中率先完成的同学可以说出你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将数学游戏融入了初中数学课堂之中,将枯燥的运算训练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游戏课堂,在这个过程之中,小组竞争与合作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在进行运算训练过程当中的积极性,不同的题目能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当学生计算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没有不一样的答案,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辨别答案的正确性,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校对对方的运算题目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运算训练更好的复习与巩固分数乘法与除法的法则,在大量的运算训练当中提升自己的运算思维。另外,在展开这样的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保证所有学生能够参与到运算训练之中,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以解决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理念仍然比较落后,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当中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然而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准确、合理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小组合作进行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遵循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于运算兴趣的基础之上,带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之中,并且在数学课堂之中注重学生的运算训练,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之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培养自身运算能力过程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云峰.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47-48.
  [2]范万朝.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9):125.
  [3]马莉莹.基于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初中数学新授课架构:以“分式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9):80-81.
  [4]刘金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8):120.
  [5]汤儉.试析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4-45.
  [6]刘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188.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自信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师,让想象作翅膀。本文就在课标基础之上对习作教学进行的探索实践做分析与总结:驭泛以细,将泛而大的目标精细调整,多元实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习作教学、训练,以期提升习作教学效率,达成学段目标。  关键词:习作教学;精细目标;多元实训;目标达成  习作,既是一种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训练,也是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输出与体现,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习作的地位毋庸置疑。  然而,学生
摘要: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板块。故事类书籍深受小学生热爱,是增强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有效资源。但在以往的阅读中,学生只是单纯地看个热闹,很少深入思考,导致他们和许多有趣的思想与知识失之交臂。针对这类情况,教师有必要围绕故事类书籍展开阅读指导,让学生真正地品味到故事的精彩,感受到趣味的灵魂。  關键词:小学语文;故事阅读;指导策略;教学方法  目前市面上流行许多深受小学
摘 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从2016年开始,教育部为响应新课改又推出了一套新的语文教材,与旧版的一年级语文教材对比,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最突出的变化在于将“识字与写字”和“汉语拼音”两个板块教材编排顺序做了调整,并且将原来四个单元的汉语拼音学习内容整合缩减到两个单元,这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来说,既是一次跨越,也是一个挑战。故事教学法以其激趣、贴近生活情境、符合6~7岁儿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是孩子们在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孩子们发挥其社会性的最佳途径。”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也是幼儿社会化培养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同伴交往会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创造性的戏剧主要利用其即兴的和非演出性的,并以过程为主的形式,教师也可以在实际执行之后,利用具有创造性的戏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让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戏剧中找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技能,
摘要: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仁爱版英语Unit 1 Topic 3 Section C The Modern Olympics为例,从导入、读、思、言四个阅读教学环节浅谈如何通过英语阅读课实现文化品格的培养。指出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教材中文本的文化内涵,做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有心人。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阅读;文化品格  一、 引言  自从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摘 要:当代幼儿可获取的物质资源丰富、生活水平优越,大部分需要动手操作的事情多由家长代办,对于他们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十分不利,还容易养成幼儿好逸恶劳、挑吃挑穿的坏习惯。生活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应积极打破“书本与生活”的限制,引领幼儿感知生活、参与生活,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构筑桥梁。文章以幼儿为研究对象,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传统“耕读文化”,旨在构建幼儿绘本阅读与种植活动的协同策略,以供相关人员
摘要:就我国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实际生活的相关联系还是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有陌生感,有抵触情绪。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老师应该注重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教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
摘 要:《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这一理念,结合和谐教学原理,本文就数学概念的“引入”“认知”“强化”“运用”“梳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和谐教学;概念教学;生活情境;成功;本质     数学概念
摘 要: 本文拟针对偏远村小、学习习惯极差的学生,教师如何开展有效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探讨。笔者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三个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并展开论述,认真总结了近一学期的做法和成果。    关键词: 慢慢来;有感受;共读;讨论       一、 引言  一所偏远村小,六个年级六个班,学校总学生数61人,其中包括学前班学生8人。绝大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省打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更加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赋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的使命。现在小学數学教材,应用了多种数学工具来协助学生展开上述能力,其中,“方格图”在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应用最广,它有利于学生进行动态思考。文章从“方格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的数学价值及运用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让“小方格”起到“大作用”。  关键词:方格图;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运用  在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