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就想通的事
采访马苏时,离《芈月传》的热播已经过了半年。这部当时让她甘愿以女三身份接演的戏,最终豆瓣上的评论停留在了5.2分。比起《甄嬛传》,这落差不可谓不大。
当时所有人都不理解,马苏为什么要接这部戏:戏份少,扮相老,人物单一,而且演的还是一个“坏人”。对于一个出道第一部戏就是央视女一号,现在已经是飞天、华鼎、金鹰奖三料视后的演员来说,这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时马苏给的答案是:导演信任我。同时也有点忐忑,不知道演出的效果怎么样。六个月后,同样的问题,她回答得很肯定:我觉得还不错,毕竟是第一次演,我在演坏人的道路上还是个初学者。她的满意,是因为给自己的技能树上又点上了一格。一部戏的评价和好坏,影响的因素太多,但唯一不变的,是把自己的部分做好。因为,“你不知道哪片云下会落雨”。
至于别人纠结的排位问题,她在十年以前就想通了——虽然代价有点大。
当年的马苏,也有过非女一号不演的时候。现在提起她的第一部剧《大唐歌飞》,都会感叹一声运气太好,21岁,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一,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就“喊她的名儿了”,几年后的采访中马苏还记得当时的电视预告:唐国强,吕丽萍,孙海英,王璐瑶,马苏……模仿的时候她的尾音还会俏皮地微微上扬。那么多的实力派演员,捧出来一个惊艳绝伦的许合子。尽管当时还在和母亲一起住在北京的半地下室,马苏知道,“自己要成了”。很多人当时也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不是怕暴露年龄,我还能仔细回忆一下当年自己追剧的热切情景。
但没想到的是,坚持接了几部女一号后,马苏发现,渐渐没人来找她拍戏了。最困难的是刚毕业的那几年,本该年华最好的二十四五岁,在马苏的记忆中,是在骑着自行车满北京城溜达的无所事事和等待拍戏的焦虑中度过的。“那是最不好的几年”,她这样认为。
这样无所事事的日子持续了有三年之久,马苏后来给自己找原因,毫不留情:就是态度不对,演得不好。
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认识到自己“演得不好”,对马苏来说其实是比其他人要更难的事。
从北影入校起,每一年专业考试她都是班上的第一。有之前五年的舞蹈基础,自觉的下意识,老师一直觉得这是个悟性不错的孩子。马苏毕业前,学校老师黄磊和班主任王劲松一起拍一部剧《后海前街》,选了马苏当女主角,在那部戏里,同学汤唯只是她的配角。
当我提起这部剧,她怀念地笑了笑:真是好久以前了啊。有意义的是,黄磊,王劲松,汤唯和马苏,这四个人刚好代表了四条演员的道路。“应该是觉得我当时的状态,适合这个角色。” 马苏解释。
不管怎样,她是老师会喜欢的那一类型学生。多年后,已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的王劲松,在接采访时回忆起自己印象深刻的学生,“海清和马苏在冬天穿军大衣,天天头不抬眼不睁地泡在剧场里,大衣里面就是戏服了。马苏动作利索、反应快,性格泼辣。”
但马苏认定自己“真正”学会演戏,还是2008年演《北风那个吹》的时候。那部戏的女一号和男一号分别是闫妮和夏雨,在两个天才型的成熟演员面前,那种差距让她感到了绝望。剧拍到三分之一时,剧组组织了一次回看,“那才是演戏啊。”闫妮一场戏里吐舌头的处理让马苏震惊,原来可以这样,那样行云流水,手到擒来,意想不到,又合情合理。
马苏说这部剧是自己人生的转折。我这次问她,自己演的戏里最喜欢哪一部,她还是选了这部。“这部戏很纯粹,讲纯真年代情感的事,它会给你心里留下一份纯粹的感觉,我不希望忘记,所以它永远是我很重要的一部戏。”
之后她的自尊心,更多的体现在磕演技上。2013年拍《心花路放》,导演宁浩和对手戏的黄渤都是处女座,一场一个字的台词让她重拍了上百遍。两三天的时间,每天半夜开始拍,早晨睡觉,用了各种不同办法、不同声音、不同状态、不同想象,但导演还是失望地摇摇头。旁边黄渤递给她一瓶啤酒,马苏喝了一口,就哭了。黄渤后来拿她当“典范”,见着女演员就说,小心点啊,马苏刚哭完走的。
“宁浩是我同学,黄渤是我师弟,我在他们面前不能丢脸。”马苏解释她自尊心重,但又觉得“这个自尊心应该要打碎一下,否则会骄傲”。后来,凭这部片里的表演,马苏在中美电影节和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都拿到了最佳女配角。
“你现在就处在人生阴影里面,但阴影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马苏觉得电影里的这句台词很励志。
拼博是一种内心的强悍
之前三年的空白期,给马苏留下的最大的后遗症,大概是工作特别拼命。金星这样形容她接戏的强度:只要有时间,只要能站起来,只要能睁开眼,就会接。很长一段时间,她这部戏还没完就知道下部戏拍什么,生怕错过任何机会。
她拼命的姿态深入人心,最开始时,是因为自己母亲在半地下室,炒菜都要翻墙出去的心酸回忆;再后来,是为了证明自己不仅仅是“孔令辉的女朋友”。 有人曾用知音体脑补过一篇文章,想象她如何在吵架时被男方叫滚出去发现无处可去,如何坚持自力更生买了房,没有装修的钱,等了六年还完贷后才装修,如何连化妆品都舍不买,却在买家具时全买了奢侈品和名牌。
有人问起她对这篇文章的评价,马苏回答,文笔不错,想象力丰富,高端黑。
尽管没有那些脑补的狗血剧情,和世界冠军爱情长跑的11年中,她的确是在有意无意地以一种与娇美外表不符的强悍面貌示人。早在“女汉子”这个词还没流行时,她开博客时给自己的介绍就是“姑娘我真是个汉子”。她给导演和剧组演员的印象总是能吃苦,能干活,不娇气。当男朋友是“国家的人”,一年到头的封闭训练聚少离多,要忍受思念,要理解和包容,坚强的样子顺理成章。
2012年,为了《北京青年》里权筝的角色需要,一直留长发的马苏剪了短发。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她的头发越来越短,在微博上常常耍帅,那时网友对女明星喊“老公”、“撩妹”的行为还不是增粉利器。而那一年正是她宣布分手的前一年。
我们采访时,马苏早已留回了翩翩长发。我问她,这是否也代表了心境的一种变化。她说,剪头发没关系,但留头发确实有关。可能也是年龄越来越成熟了,她希望更有女人味,不想像假小子一样。“我也不喜欢让人看到说,哦,她像个男人一样特别拼。”她现在觉得,拼搏这种事是一种内心的强大,并不是让人看到的外在。
2016年初,马苏在金星秀上被问起,是否考虑过和孔令辉复合。面对同样在军艺学舞蹈出身的前辈和偶像,她坦诚地说,现在他们也还是朋友,周边的朋友也提过,“但再复合就是责任了”,而自己现在太忙,不能好好照顾他。
不管众人如何为她不甘不平,她选择了最温柔也最强悍的回答。
“上一段恋情是11年,下一段准备谈多久呢?”金星问。马苏回答:“一辈子。”
想周游世界,带着孩子,狗和我的爱人
那一年拍《北京青年》给马苏带来的影响还有,赵宝刚导演改变了她“劳模”的工作模式。
那部戏里的青年演员说起来都是劳模,开拍之前,赵宝刚导演跟每个演员谈话,建议他们不要同时拍别的戏,说带他们出去玩玩,可以发现工作是有很多乐趣的。“现在看似什么都有了,但是缺点激情。这个理念我当时一下子就接受了。”
那部戏之后,这些“少拍一部戏都不行”的演员们都有了变化,李晨立马跑去赛车,马苏和王丽坤、姚笛约着去旅游。马苏说自己学会放松了,愿意给自己放假。
她不再着急,可能也和过了30岁有关。“我觉得成熟了,很多事不焦躁了,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最大的改变是,以前看待事情,“就像小孩,是因为他们不好,都怪他”,而30岁之后,“从来不会说是因为别人不好,遇到问题时首先会找自己的问题。”
如果能重回二十四五岁的那段时间,会做什么呢?“如果能回到那会儿,我可能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骑自行车在路上转悠。”马苏说,她可能会去学学英语,方便出国和别人交流。“我是那么爱和别人交流,对世界那么好奇的人,你特别希望可以了解更多的东西,语言成为我的很大障碍。”
劳模的思维模式,在她身上还是很明显。
她觉得没必要去刻意排解焦虑的情绪, “没关系,只要凡事有个度,你可以去焦虑,去困惑,但我觉得在这种时候找一点事干,把时间安排得满一些,人可能就不会想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了。”
她的拼博,她的野心,她的执着,其实都是为了和平常人无异的幸福。如果现在可以实现三个愿望,她会选:父母健康;专业上能得奖;最后,过一个安定幸福的生活,“带着我的孩子和我的狗,还有我的爱人,周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