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精神,其中“倡简”,顾名思义,就是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他认为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头绪简化,目标单纯;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我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赶海》一课时,做了如下尝试:
一、目标为导航,教学媒介当省则省
语文课上,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要用其当用,不可随便滥用,教者千万不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我准备上《赶海》这一课时,好几位热心的同事向我推荐网上的《赶海的小姑娘》Flash动画,我一看,这动画确实制作得很漂亮。但我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它对我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不大。《赶海》这一课,我把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引导学生感受赶海的“趣”,热爱美好的童年生活。而《赶海的小姑娘》Flash则主要展示的是大海的美,对本课课时目标的实现没有太大帮助,是可用可不用的。于是我对同事们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觉得Flash动画应该为我的课堂服务,千万不能变成我为它服务哦!不能因为它制作得漂亮,就把它硬塞进我的课堂中。如果这样做,不就本末倒置了吗?”同事们都理解地笑了。
二、慧刀斩乱麻,教学环节当简则简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张庆先生认为“剪枝”的策略是可取的。语文教学的“剪枝”就是剪掉那些只是表面热热闹闹,实质效果不大的“徒枝”(花架子),保留下能实现目标,见实效的“果枝”(有效教学环节),从而让有限的肥料(时间和精力)集中用在长“果子”(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上课前,我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反复地研读课文。因为只有吃透了文本,教师才能长出一双“慧眼”,准确判断教学环节中的“徒枝”和“果枝”,成为“剪枝”能手。教案预设中,我原先让学生在课始交流搜集赞美大海的诗歌、文章,再对大海说一句最想说的话。钻研教材后,这些环节都因对实现教学目标帮助不大而省去了。
试教课上,本组的老师们指出我设计的课始、课末都欣赏一段《大海啊,故乡》太冗长,气氛沉闷。课末有两段教者富有诗意的描述,但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让人感觉教师在卖弄文采。另外,第二小节中的“闹”字虽然学生表演起来很热闹,但是,因为不是本课重点,所以没必要费时太多。于是,我缩短了课上学生整段欣赏音乐的时间,把《大海啊,故乡》转换为背景音乐,淡化对“闹”字的渲染,改课末老师诗意的描述为师生互动的环节。
这样,学生在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赶海的乐趣和童年的美好。的确,减少就是为了增加呀!
三、训练为主线,教学方法当细则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赶海》这一课关键就是“读”——扣读导悟,读中见悟。
1.点练结合,凸显奇趣。
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指出,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关键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我在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时,首先问学生:“课文中具体写了几件赶海的趣事?分别是哪些事?”这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交流时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你认为其中最有趣的事是什么呢?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可以边读边做动作哦!”趁机点拨学生体会作者动词运用的巧妙。
怎样才能读出趣味来呢?我让学生自由出声地练习朗读,挑战读、比赛读、配乐读、奖励星读……师生进行即时、精妙、动情的评价,赶海的“趣”自然而然就读出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还注重读练结合,如:“从‘嘿’、‘哎’、‘咦’、‘哦’这几个语气词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呢?老师这儿有几个句子,你也能填上合适的语气词吗?”就这样,学生们在读与练中内化吸收语言,课堂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2.耐心等待,享受美丽。
在朗读指导中,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读书、自我反思。强化初读,课堂上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课文不读熟坚决不“开讲”。当学生不知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和语气时,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当学生不知怎样处理轻重缓急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当学生读得不够正确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上一个学生好几次把“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读得不够好,我没有着急,而是以期待的眼光看着他,给予耐心的等待和热心的指导,请他反复朗读,终于这个学生读好。这样做,虽然课堂时间流失了,但是学生收获了信任与尊重,我相信这种等待的美丽一定会终身留存在学生的记忆里。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努力地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简简单单上课,扎扎实实训练,我相信更精彩的永远是下一课。
(责编钟岚)
一、目标为导航,教学媒介当省则省
语文课上,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要用其当用,不可随便滥用,教者千万不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我准备上《赶海》这一课时,好几位热心的同事向我推荐网上的《赶海的小姑娘》Flash动画,我一看,这动画确实制作得很漂亮。但我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它对我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不大。《赶海》这一课,我把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引导学生感受赶海的“趣”,热爱美好的童年生活。而《赶海的小姑娘》Flash则主要展示的是大海的美,对本课课时目标的实现没有太大帮助,是可用可不用的。于是我对同事们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觉得Flash动画应该为我的课堂服务,千万不能变成我为它服务哦!不能因为它制作得漂亮,就把它硬塞进我的课堂中。如果这样做,不就本末倒置了吗?”同事们都理解地笑了。
二、慧刀斩乱麻,教学环节当简则简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张庆先生认为“剪枝”的策略是可取的。语文教学的“剪枝”就是剪掉那些只是表面热热闹闹,实质效果不大的“徒枝”(花架子),保留下能实现目标,见实效的“果枝”(有效教学环节),从而让有限的肥料(时间和精力)集中用在长“果子”(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上课前,我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反复地研读课文。因为只有吃透了文本,教师才能长出一双“慧眼”,准确判断教学环节中的“徒枝”和“果枝”,成为“剪枝”能手。教案预设中,我原先让学生在课始交流搜集赞美大海的诗歌、文章,再对大海说一句最想说的话。钻研教材后,这些环节都因对实现教学目标帮助不大而省去了。
试教课上,本组的老师们指出我设计的课始、课末都欣赏一段《大海啊,故乡》太冗长,气氛沉闷。课末有两段教者富有诗意的描述,但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让人感觉教师在卖弄文采。另外,第二小节中的“闹”字虽然学生表演起来很热闹,但是,因为不是本课重点,所以没必要费时太多。于是,我缩短了课上学生整段欣赏音乐的时间,把《大海啊,故乡》转换为背景音乐,淡化对“闹”字的渲染,改课末老师诗意的描述为师生互动的环节。
这样,学生在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赶海的乐趣和童年的美好。的确,减少就是为了增加呀!
三、训练为主线,教学方法当细则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赶海》这一课关键就是“读”——扣读导悟,读中见悟。
1.点练结合,凸显奇趣。
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指出,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关键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我在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时,首先问学生:“课文中具体写了几件赶海的趣事?分别是哪些事?”这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交流时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你认为其中最有趣的事是什么呢?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可以边读边做动作哦!”趁机点拨学生体会作者动词运用的巧妙。
怎样才能读出趣味来呢?我让学生自由出声地练习朗读,挑战读、比赛读、配乐读、奖励星读……师生进行即时、精妙、动情的评价,赶海的“趣”自然而然就读出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还注重读练结合,如:“从‘嘿’、‘哎’、‘咦’、‘哦’这几个语气词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呢?老师这儿有几个句子,你也能填上合适的语气词吗?”就这样,学生们在读与练中内化吸收语言,课堂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2.耐心等待,享受美丽。
在朗读指导中,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读书、自我反思。强化初读,课堂上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课文不读熟坚决不“开讲”。当学生不知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和语气时,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当学生不知怎样处理轻重缓急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当学生读得不够正确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上一个学生好几次把“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读得不够好,我没有着急,而是以期待的眼光看着他,给予耐心的等待和热心的指导,请他反复朗读,终于这个学生读好。这样做,虽然课堂时间流失了,但是学生收获了信任与尊重,我相信这种等待的美丽一定会终身留存在学生的记忆里。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努力地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简简单单上课,扎扎实实训练,我相信更精彩的永远是下一课。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