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石火了,拯救了水深火热的董洁,商学院火了,长江跳进黄河也是洗不清了。
田朴珺喜欢吃王石亲手做的红烧肉,一吃一锅。全国人民喜欢八卦,所有EMBA的学员都被红烧,请君入瓮。
曾经有本正规出版物很有名《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现在走下神坛的人物不多了,被“八”下神坛的却是一个又一个。
那些刚刚还在“八”别人的,一会工夫就被别人“八”了个精光,样子更为丑陋。
而那些丑陋的灵魂,一会工夫就又穿上了光鲜的外衣,在这个金钱崇拜的人潮人涌中重新找到位置。
所有的财富和名气,本来无所谓好坏之分,只不过当被我们拿来用的时候,都穷尽了它恶的一面。
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其实穷教育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毁了整个教育的尊严。
EMBA全称为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广受争议,从最初十几万的学费,如今已经飙升到50万上下,也从侧面验证了超发货币和通货膨胀。
谁周围不认识几个EMBA学员,为什么去读EMBA,为什么大家热衷于游学。事实上,EMBA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某一个阶层人的游戏,与真正的教育无关,当金钱可以具备了超能购买力之后,它所释放的破坏力是无法预见的。
加藤嘉一到了北大,就编造出了东京大学的虚假信息,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环境影响了他。因为他发现,这里充满了谎言和虚伪,对于环境,个体更多的是适应环境而不是改变。
这个时代,我们发现我们该谴责的都谴责不过来,于是我们选择了八卦和娱乐,我们苦中作乐,这是何其悲哀呢。
幼儿园教师虐童,群情激愤。我们在心痛孩子,但换个角度,加害者是不是也是受害者呢?一个年轻的女教师的变态行为,是天生的么?她又经历了怎么样的人生?
看看互联网传递给我们的讯息,我们以沉沦为乐。
我们看着商学院的倒下,也看到更多的精英富豪涌进商学院。
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钱的错,还是鬼太多人太少,还是有钱的更鬼、没钱的变鬼呢。
红烧过的商学院,在这个时代也许变得更香,因为更符合这些灵魂的胃口。
反正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红烧的时代。
红烧的味道,田朴珺说味道好极了,您说呢?
[经济史话]
股市谋杀清王朝(上)
1910年的盛夏,大上海的股票市场遭遇崩盘。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制造无数倾家荡产的企业家的同时,也加速着大清国的消亡。
中国股市始于清朝。那时的股市有如一张巨大的麻将桌,人人渴望“短、平、快”地捞一把。彼时,大清国股民众多,“炒股炒成股东”远比“炒房炒成房东”更为主流。
然而,一派繁荣的景象并未持续太久。一家名为兰格志的橡胶公司,在上海的股市画出了一道陡峭的阳线,大盘随之全面飙升,同时也引来全球的瞩目。起初,兰格志股票面值仅100两,却迅速被拉抬过了1000两大关。
这种橡胶的全球热潮,起源于美国的产业升级。
1908年,美国福特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售价不足500美元,不久又下降到300美元,相当于一个美国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这不仅将汽车价格大幅拉低,也将汽车从奢侈品变身为大众消费品,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由此进入了汽车时代。伴随这种变革,汽车轮胎的需求猛增,其原料橡胶也成为硬通货,全球橡胶市场立即被蜂拥而入的资本挤得满满的。
从1909年开始,伦敦市场的橡胶价格一路高涨,已是1908年的五倍,世界资本市场也闻风而动,以外资为主的橡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上市。那些熟悉中国市场的洋行纷纷投身这场圈钱运动。仅仅1910年6月,就有30种新的橡胶股票挂牌交易,卷走1350万两白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钱庄和票号的加入,并且通过他们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吸纳着中国各个角落里的资金,形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民炒股运动。
在极为有限的主权保卫下,清政府已经成为国际资本策马扬鞭的牧场。而在腐败的国内政治诱导和逼迫下,大量的民间资本、国有资金,甚至借贷资金,或主动或被动地通过众多的银行钱庄票号涌向租界,一方面寻求在黄龙旗下无法获得的安全,另一方面涌入股市争相攫取暴利,并通过租界内的上海证交所与世界接轨。
[财经阅读]
《免费》
作者:[美] 克里斯·安德森 著 蒋旭峰 冯斌 璩静 译定价:68.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在数字化网络时代,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伎俩,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这种“免费”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电脑字节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如果某样东西成了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免费》将从商业模式的角度阐释在“价格为零成为常态”的竞争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专业与美丽》
作者:丁菱娟
定价:32.00元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9月
本书集结了台湾奥美资深公关人丁菱娟在台湾《经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的专栏文章,展现了作者从曾经的文艺少女成长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奋斗故事和在职场与创业中对专业精神的感悟。站在公司老板和“过来人”的角度,丁菱娟与读者分享了如何专业地摆平各种棘手难题、如何明智地权衡情理法,以及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女性找到快乐工作的秘方:专业是谋生的必备基础,美丽是人脉关系的加值条件。
田朴珺喜欢吃王石亲手做的红烧肉,一吃一锅。全国人民喜欢八卦,所有EMBA的学员都被红烧,请君入瓮。
曾经有本正规出版物很有名《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现在走下神坛的人物不多了,被“八”下神坛的却是一个又一个。
那些刚刚还在“八”别人的,一会工夫就被别人“八”了个精光,样子更为丑陋。
而那些丑陋的灵魂,一会工夫就又穿上了光鲜的外衣,在这个金钱崇拜的人潮人涌中重新找到位置。
所有的财富和名气,本来无所谓好坏之分,只不过当被我们拿来用的时候,都穷尽了它恶的一面。
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其实穷教育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毁了整个教育的尊严。
EMBA全称为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广受争议,从最初十几万的学费,如今已经飙升到50万上下,也从侧面验证了超发货币和通货膨胀。
谁周围不认识几个EMBA学员,为什么去读EMBA,为什么大家热衷于游学。事实上,EMBA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某一个阶层人的游戏,与真正的教育无关,当金钱可以具备了超能购买力之后,它所释放的破坏力是无法预见的。
加藤嘉一到了北大,就编造出了东京大学的虚假信息,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环境影响了他。因为他发现,这里充满了谎言和虚伪,对于环境,个体更多的是适应环境而不是改变。
这个时代,我们发现我们该谴责的都谴责不过来,于是我们选择了八卦和娱乐,我们苦中作乐,这是何其悲哀呢。
幼儿园教师虐童,群情激愤。我们在心痛孩子,但换个角度,加害者是不是也是受害者呢?一个年轻的女教师的变态行为,是天生的么?她又经历了怎么样的人生?
看看互联网传递给我们的讯息,我们以沉沦为乐。
我们看着商学院的倒下,也看到更多的精英富豪涌进商学院。
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钱的错,还是鬼太多人太少,还是有钱的更鬼、没钱的变鬼呢。
红烧过的商学院,在这个时代也许变得更香,因为更符合这些灵魂的胃口。
反正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红烧的时代。
红烧的味道,田朴珺说味道好极了,您说呢?
[经济史话]
股市谋杀清王朝(上)
1910年的盛夏,大上海的股票市场遭遇崩盘。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制造无数倾家荡产的企业家的同时,也加速着大清国的消亡。
中国股市始于清朝。那时的股市有如一张巨大的麻将桌,人人渴望“短、平、快”地捞一把。彼时,大清国股民众多,“炒股炒成股东”远比“炒房炒成房东”更为主流。
然而,一派繁荣的景象并未持续太久。一家名为兰格志的橡胶公司,在上海的股市画出了一道陡峭的阳线,大盘随之全面飙升,同时也引来全球的瞩目。起初,兰格志股票面值仅100两,却迅速被拉抬过了1000两大关。
这种橡胶的全球热潮,起源于美国的产业升级。
1908年,美国福特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售价不足500美元,不久又下降到300美元,相当于一个美国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这不仅将汽车价格大幅拉低,也将汽车从奢侈品变身为大众消费品,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由此进入了汽车时代。伴随这种变革,汽车轮胎的需求猛增,其原料橡胶也成为硬通货,全球橡胶市场立即被蜂拥而入的资本挤得满满的。
从1909年开始,伦敦市场的橡胶价格一路高涨,已是1908年的五倍,世界资本市场也闻风而动,以外资为主的橡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上市。那些熟悉中国市场的洋行纷纷投身这场圈钱运动。仅仅1910年6月,就有30种新的橡胶股票挂牌交易,卷走1350万两白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钱庄和票号的加入,并且通过他们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吸纳着中国各个角落里的资金,形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民炒股运动。
在极为有限的主权保卫下,清政府已经成为国际资本策马扬鞭的牧场。而在腐败的国内政治诱导和逼迫下,大量的民间资本、国有资金,甚至借贷资金,或主动或被动地通过众多的银行钱庄票号涌向租界,一方面寻求在黄龙旗下无法获得的安全,另一方面涌入股市争相攫取暴利,并通过租界内的上海证交所与世界接轨。
[财经阅读]
《免费》
作者:[美] 克里斯·安德森 著 蒋旭峰 冯斌 璩静 译定价:68.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在数字化网络时代,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伎俩,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这种“免费”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电脑字节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如果某样东西成了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免费》将从商业模式的角度阐释在“价格为零成为常态”的竞争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专业与美丽》
作者:丁菱娟
定价:32.00元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9月
本书集结了台湾奥美资深公关人丁菱娟在台湾《经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的专栏文章,展现了作者从曾经的文艺少女成长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奋斗故事和在职场与创业中对专业精神的感悟。站在公司老板和“过来人”的角度,丁菱娟与读者分享了如何专业地摆平各种棘手难题、如何明智地权衡情理法,以及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女性找到快乐工作的秘方:专业是谋生的必备基础,美丽是人脉关系的加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