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小珠落玉盘”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a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听那冷雨》是来自海峡对岸的诗人、学者、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的一篇诗化散文。在美轮美奂的绵绵春雨中,我们和余先生一起聆听着那动人的乐曲,一起欣赏那中国式的写意画面,一起感受那如歌如泣的不尽的乡愁。文中叠字的使用非常典型也恰到好处地在汉字的重重叠叠之间让我们听到了作者的汩汩心泉,听到了一位21岁时离开大陆到台湾,64岁重回故土时,“掉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的老人那厚重的思念、绵延的苦痛、不绝的乡愁、深情的呼唤。
  文中的叠字运用从头到尾随处可见,宛如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散落其间,而它又串成了一条绵绵不绝的情感的河流。例如: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
  “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
  “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阁阁,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
  “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
  …………
  所谓叠字,谭永祥在他的《汉语修辞美学》中的定义是“将音、形、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紧密相连地用在一起,造成形式上的整齐、语感上的和谐或加强形象的摹拟,这种修辞方法叫‘叠字’。”在这里叠字的运用除了形成“形式上的整齐、语感上的和谐、加强形象的摹拟”的积极作用外,还让我们置身于其中,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从“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潇潇、潮润润、凄凄切切、点点滴滴、滂滂沱沱、细细密密、滴滴点点滴滴、清清爽爽新新、虚虚幻幻、清清醒醒、铿铿、凉凉、鳞鳞、轻轻重重轻轻”到“潺潺、湿湿、回回旋旋、干干爽爽、霏霏不绝、湿黏黏、冷冷、间间歇歇、轻轻、沉沉、细细琐琐屑屑、淅沥淅沥淅沥、哗哗、滂滂沛沛”等等,叠字连绵,形态、动态、声响三者俱出,把雨的质感写活了。这一系列的表现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叠字生动细腻地传递着这雨的形态、动态和情态,在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罢,所能满足?而在听觉上“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宛如“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表达效果上正如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谈到的“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或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这就是“感性”,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直接的感性。各种感觉交错在一起,不但把意念写出来了,而且把实在的感觉写出来了。在这个可以看得到、可以听得到,甚至可以触得到的现场中,我们获得了丰富的视、听觉冲击,深切体会到雨绵绵情深深的情状,从而获得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美感愉悦。善用叠字,文章读起来有浓浓的古典韵味,巧构的叠字辞格又引出一连串的遐想。
  叠字是汉语特有的构词形态,也是汉语特有的表现形式,是属于中国的形式特征。文中的叠字从结构形式和数量上看,种类繁多,五彩缤纷,别具一格。其中一般的重叠形式有:AA式,如“潇潇、霏霏、湿湿、皑皑、铿铿、潺潺、冰冰、凉凉、鳞鳞、冷冷、轻轻、沉沉、徐徐、挞挞、斜斜、纭纭、纷纷、挟挟、绵绵、翩翩、纤纤、啾啾、唧唧、阁阁”;AABB式,如:“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沥沥、凄凄切切、点点滴滴、滂滂沱沱、细细密密、潮潮润润、滂滂沛沛、虚虚幻幻、清清醒醒、层层叠叠、曲曲弯弯、咀咀嚼嚼、间间歇歇、嘈嘈切切、凉凉甜甜、干干爽爽、回回旋旋”;有ABB式,如“潮润润、湿漓漓、灰蒙蒙、白茫茫、绿油油、湿黏黏”;还有化用中国古典诗词语句形式的新奇重叠方式:有AABBAA式,如“滴滴点点滴滴、轻轻重重轻轻”(这显然师承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AABBCC式,如“清清爽爽新新、细细琐琐屑屑”;另外还有别具一格的ABABAB式,如“淅沥淅沥淅沥”;有独树一帜的AABBABB式,如“忐忐忑忑忐忑忑”。叠字叠句的用法在作者笔下出神入化了,让人一看便不禁吟哦。这样的文字简直就是凄恻的雨点或缠绵的雨丝,使人们感到汉字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合一,领略到象形文字的无穷魅力。正像余先生在文中所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如此多样美妙的叠字形式不禁使人们联想到《诗经》中的“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古诗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音韵;也让人想到《西厢记》中的“悄悄冥冥潜潜等等。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西游记》中的“洞中有叮叮当当滴水泉,泉下有弯弯曲曲流水涧”……中国古典诗词已化成作者的血液,那种缠绵悱恻新颖绮丽的诗句在他笔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大量叠字的运用,营造了字美、画美、情美、音美的美的境界。它可以塑造意象、升华意境、锤炼声韵、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到强调的作用。
  文中叠字的使用还与双声叠韵词、长短句的大量运用连成一气,处处呼应,让语句错落有致,具有一定旋律,也造成了极富敲打乐式的音乐美感。同时加上本文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式,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进而淋淋漓漓,是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阁阁”……句式整饬而有变化,气韵流动,让人们感到读文就是读诗。余先生有一篇文章叫《缪斯的左右手》,余先生挥动“缪斯的左右手”,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梁实秋先生对其有一个评价就是“其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堪称“诗文双绝”。文坛宿耆柯灵说:《听听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文字和现实文学的表现力增加一点信心,也应该承认这在‘五四’以来的散文领域中,算是别辟一境。”
  余先生在百家讲坛“创作与翻译”的讲座中谈到:“一个真正的诗人有两样东西他应该自诩、自负,那就是:第一,诗人应该保持民族的想象力;第二,诗人应该保持民族的表达力。当然,这个表达力要用民族本身的语言来表达。”“凡是这些修辞的技巧,不过都是一种想象力,都是一种广阔的同情,是一种想象的同情,要没有这个东西,所有的艺术品都显不出来。”叠字辞格出神入化的使用正是余先生张扬丰富而美丽的民族想象力、传递无穷的民族表现力的体现,同时也表达着余先生作为诗人所特有的广阔的同情。语言立体而多元,层层叠叠间把美丽的中文表现到了极致。
  我们在听那冷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从远古到现代、从海峡到大陆、从黑发到白头的那场雨细细密密地浸入我们的心,湿润着每个人。
其他文献
以“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来修身的陶渊明作为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其田园诗既体现了“云无心出岫”的淡远洒脱,又表现了其独守本真、息交绝游的清明纯朴,更有其识命知性、重返本根的自信和欣慰。  宋代曾红评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风格时说:“余尝评陶公诗,早于平淡而意境深远,外形枯槁,中实敷腴,其诗人之冠冕也。”这段文字精辟地阐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淳朴、自然而寓意深远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田园诗,诗句简约通俗,毫
期刊
教学实录  笔者所任教的是少数民族班,学生来自各乡镇的初小校、完小校,语文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学生对现代诗难以领会,很难达到和作者共鸣的境界。通过对现代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教学实践,我似乎摸索到了诗歌教学的门径。  上课开始,我就开门见山提问:“我们经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青少年或青少年时期?”学生都跃跃欲试,争先抢答。一下子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我说:“从你们激情洋溢的
期刊
不久前“粉丝”一词还在网络上火爆流行,而如今一种与之不同的新的汉语表达方式“粉X”(“粉”作为程度副词),又成为当今网络媒体中的新热点,让我们来看这些例子:  (1)和男生同行,如果刚好下了一场及时雨的话,这就表示近日内,你和他将会有一段粉浪漫的故事发生哟!(新浪网 2005年7月13日)  (2)粉可爱粉时尚爱MM何不送她明基江南(文章标题)(电脑之家网站 2006年12月27日)  (3)有个
期刊
现今的娱乐媒体及网络流行的一个新词——PK。  大家都认为PK的来源是英文缩写,但分歧在于是哪个英文的缩写,是P&K,还是Players Killing或是Penalty Kick,多数认同前两者。  PK在华语娱乐圈的流行,始于台湾1994年的《超级星期天》,火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之所以新词PK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红遍大江南北,与其承载的社会功能有关。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期刊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日渐被人重视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是接受知识的灌输过程”的学习观,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作了重新定位,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建立在观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样的学
期刊
线索是什么?线索是贯穿于文本(一般是记叙文或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脉络,是作者组织材料的道具和安排叙述的轴心。  在记叙文或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线索清楚,说明作者的思路清楚,叙述的过程顺序清楚,也说明作品的层次分明,主题鲜明。如果线索不清或没有线索,黑压压的文字,就是一盘散沙,一群乱兵,一堆游勇。  社会生活色彩斑斓,写作的题材千差万别,作者的思路千变万化,因此,不同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其线索也各不相同。
期刊
华夏五千年文明,上下求索,名人巨著层出不穷,孔子、孟子、李白,《诗经》、《红楼梦》、《三国演义》……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距今两千多年的千秋太史公司马迁。因为司马迁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和《史记》一样,千秋于世。今天我们再一次缅怀司马迁,不仅仅是文化的研究,更包含着一种精神的复活。面对着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对着关于人的话题的讨论,司马迁的精神又一次给了我们参照标准。本文阐述了司马迁的精神
期刊
五言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全诗共353句,1765字,为我国古代现存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在我国现存所有的古代诗歌中,也是除屈原所作《离骚》外最长的一首。该诗以其娴熟的语言技巧,传神的细节描写,高度的艺术魅力及深刻的思想性,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放射出熠熠光彩。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在其所著《艺苑卮言》中称它为“长诗之圣”,它代表了我国古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在我国古代文学
期刊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在古代诗歌史上确有“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①或“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之类的诗存在,前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后者如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②然而,这绝不会撼动情景交融作为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标志的重要地位。  关于情和景,古人有许多经典的描述:“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
期刊
《秋声赋》是一篇老课文。关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以为是比较明确的。课前也查阅了很多赏析方面的文章,它们基本都持作者思想消极一说。代表的观点如下:作者感于秋声对自然界万物的摧败,产生了人生短促的感慨,认为人们不该自寻烦恼,自我伤害,从而宣扬了清心寡欲、养生全命的消极思想,并且认为作者深受老庄一派消极思想的影响。这样一个消极、清心寡欲的人物形象似乎已经成了定论。我也基本赞同这样的观点。  我还拿其他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