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材新读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一出,震撼全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更是圆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当有记者问及获奖后是否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了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他接着说,“当你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跟你有多密切的联系。一旦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受,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
  素材解读:成功的理由,或许各有各的不同。然而我们没想到,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竟然是自己的那片故土。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
  适用话题:成长路上、震撼、铭记、心灵的故土、心愿、那句话、感恩。
  ■ 罗曼·罗兰:挫折造就文豪
  年轻的罗曼·罗兰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酒会,邂逅了一位美女。这位名叫索菲娅的美女,一袭雪白的礼服长裙,气质高贵,谈吐不俗,令罗曼·罗兰眼睛一亮。伴着柔和的月光,他们在酒会宽大的露台上攀谈起来。他们从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谈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又从《马赛曲》谈到了雨果、孟德斯鸠、司汤达和巴尔扎克……说着聊着不知不觉已近午夜,两人都为彼此的投契而兴奋。
  有一天罗曼·罗兰终于忍不住内心灼热的情感,向索菲娅吐露了真诚的爱慕之情。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索菲娅居然非常有风度地婉拒了。“我们这一生只能是朋友啊!”索菲娅喃喃地说道。望着索菲娅远去的背影,罗曼·罗兰简直崩溃了。他从此一蹶不振,整日茶饭不思,学业不继,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好几个月的光景。终于有一天,罗曼·罗兰清醒了,他明白,“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人,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从此,他刻苦攻读,一切生活的挫折都成为他生命的加油站。他从1898年开始写作,陆续发表了长达10卷的不朽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正是凭借这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罗曼·罗兰于191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代文豪就这样诞生了!
  素材解读:人生路上,没有谁会一帆风顺。有意思的是,那些越是遭遇了重大失败与挫折的人,取得的成就往往越是巨大。看来,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在挫折面前你能不能获取超越的信心与力量。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生或许会少了许多痛苦与烦恼。
  适用话题:与美同行、战胜自己、超越、清醒、成功、学会爱、境界、友爱。
  ■ 罗素:中国将给世界希望
  他,多智且多情,1950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更是一位哲学巨匠,其思想传遍全世界,影响深远。他就是那个从英国剑桥走出的多情才子——伯兰特·罗素。罗素一生几乎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罗素曾经于上个世纪“五四”运动之后来到中国讲学,并于1922年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书中反映的诸多问题,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罗素在本书中发表的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见,让他在当时获得了“中国问题专家”的美誉。一般来说,通才与专家往往是对立的,正如鲁迅所说,“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但罗素大概可以免于此讥。罗素乐观地预言:“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成就。”他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工业将会有迅速的发展,完全能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如果中国的改革者在国力足以自卫时,用全副精力投入科学和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经济制度,那么中国对世界可以说是尽了最恰当的义务,并且在当时那种令人失望的时代里,会带给人类一种全新的希望。他称,正因为这一希望是能够实现的,所以中国人应该受到所有热爱人类的人们的极高崇敬。
  素材解读:所谓的预言,其实都是思考的结果。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异国的哲学家,近百年之前思考的那些问题,留下的那些预言,后来竟然多成了事实。透过那束惊人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位哲学巨匠的智慧之光,看到了一种心怀世界的美好情怀。
  适用话题:胸怀、最美的情感、回首、思考的魅力、生活的方式、致敬、记住。
  ■ 川端康成:我没什么可说的
  沉默,是川端康成的一大性格特点。当有客人来时,一般人不管怎样也要找些不咸不淡的话题,陪客人闲聊。川端康成则不然,他只是瞪着两只大眼睛盯着对方,半小时、一小时一言不发是家常便饭。时间一长,客人只得起身告辞,而这时川端康成好像猛地醒过来了似的,方才开口:“急什么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的沉默对坐。
  川端康成打发采访者也是与众不同。人家记者请他说点什么,他总是以“我没什么可说的”加以拒绝。如果记者要拍照,他倒是不拒绝,但一旦照完相,记者再怎么问,他都是哼哼哈哈,从不认真回答。等记者觉得可能写不成稿子了,要告辞时,他却突然冒出一句:“你随便写吧!就当我说的。”据说,一位年轻的女编辑到他家向他约稿,川端康成又是一言不发在那里长时间枯坐。女编辑感觉不对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川端康成还是不开尊口。女编辑终于耐不住这种沉默,突然“哇”的一声哭起来。川端康成这才大吃一惊,开口问道:“怎么啦?”还有一次,川端康成应邀到神户讲演,他居然来了这么一段开场白:“我讨厌讲演,可又被请来了。因为邀请者说只要露个脸儿就行,那我就将展示脸喽!我现在开始在此静坐一小时,你们看个够吧!”说完便瞪起他那双大眼睛开始沉默,惊得听众目瞪口呆。   素材解读: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总能与美邂逅,写出“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之类佳句的大作家,在众人面前竟然是如此沉默而笨拙。其实这也并没有什么奇怪,他只是将所有精力放到了自己喜爱的事物之上。大智若愚,说的当是这种境况。
  适用话题:做回自己、寻找、与众不同、生活的哲学、本色。
  ■ 萧伯纳:享誉世界的幽默大师
  英国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乔治·萧伯纳,一生完成了51个剧本。因作品《圣女贞德》的巨大影响,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备受人们的崇敬。即使遇到误解与攻击,他也总是用镇定自若的态度和机智的语言去面对。
  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他应邀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停演吧!”观众大吃一惊,用高声的抗议来反对这个人的挑衅。谁知道萧伯纳并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他又指着场内的其他观众说,“可惜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出剧本演出吗?”两句话,引起全场一阵响亮的笑声,紧接着响起暴风骤雨般的热烈掌声。
  还有一次,萧伯纳在一家旧书店翻看削价处理的书,看到了自己的一本剧作集,而且该书的扉页下方有他给朋友亲笔书写的“乔治·萧伯纳敬赠”。他当即买下这本书,在题赠下写道“乔治·萧伯纳再次敬赠”,然后将此书又寄回给那位朋友。
  萧伯纳视死亡如同叶落归根一样自然。他一直活到94岁,墓碑上风趣地写道:“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一定会发生的。”
  素材解读:成功的人很多,但成功之后能够像萧伯纳这样宽容的人却很少。无论是他礼待挑衅时的那个深深的鞠躬,还是再赠友人作品时的那份雅趣,无不将他伟岸的人格展示得淋漓尽致。有时候,你淡然地面对一切,美好或许便悄然来到了你身边。
  适用话题:语言的魅力、情趣、态度、面对、微笑、礼节、淡然。
  ■ 海明威:站着写作的文坛硬汉
  美国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这位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非常勤奋,每天从早晨六点半开始,他便站着聚精会神地写作,一直写到中午十二点半。为了便于修改,他喜欢用铅笔写作。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一天用7支铅笔,令人惊叹吧?!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文章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还得改一遍。他认为,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六个月,修改又花了五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一直没有离开房间。
  素材解读:最美的雕塑,往往要经历千雕万刻。同样的道理,最美的文学作品,往往也离不开反复严谨的修改与完善。当我们看到海明威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他为此付出的那些严谨而辛苦的劳动。
  适用话题:成功的理由、追寻、背后、我们都一样、说勤奋、标杆。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良好和谐的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一个熔炉。所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班级里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应该是一个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安定有序、人际关系和谐、充满活力的团队。创建一个优秀和谐的班集体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工作。建设好和谐班级对于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对于班主任的工作乃至学校和国家的发
期刊
黑尔谈到小说时指出,它能够“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旨趣、情况、人物、性格、生活状况乃至整个世界的广大背景。”小说是能够反映最为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文体。在小说中通过作者讲述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环境,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经验、认识人生、丰富思想、辨别美丑、受到教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就语文教学而言,好的教材则是小说。    一、从人物形象上观照性格特征的美丑    小说靠形象
期刊
他们的寒假不畅快——轩轩“被”安排的寒假:  这是放假的第二日,别的同学要么兴高采烈地飞奔出家门玩耍,要么还赖在暖和的被窝,尽情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慵懒。大伙儿都以灿烂的心情迎接假期的到来,唯独轩轩垂头丧气的。他原本计划好寒假跟同学一起去“城市流浪猫狗爱心站”做志愿者,谁知,妈妈早已为他安排好了整个假期。学钢琴,补英语,练溜冰,甚至还有一周的远游计划。虽然妈妈的安排很详尽、很丰富,但轩轩一点都不开心,
期刊
北宋元丰七年,曾经沧海的苏轼远离尔虞我诈的官场,游历泗州南山,在南山里喝着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苏轼不由自主感慨一句:“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1844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生梭罗放弃了城市里的高薪工作,一个人身居远离闹市的瓦尔登湖畔。他自建小木屋,一待就是很多年。他独自一人从事着最原始的建设与耕种,用充裕的时间来思考,思考自然,思
期刊
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那天,玛娅望着妈妈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每次进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
期刊
阳光在午后不久就从小巷里悄然离去,巷口的老皮匠闭上眼皮进入了梦乡,一只苍蝇在他的鼻尖上盘旋。时间静止了。  这条小巷叫螽斯巷,这样的巷子在我们这个江南小镇上有许多条。蜿蜒的青石板路面,汪着岁月的光;两旁粉墙斑驳,是风雨留下的记忆;小巷间隔不远就有一扇门,推开,是另一个世界。  这世界里到底有什么?  我不清楚。虽长年生活在这个小镇上,但我对小巷是陌生的。每次路过,我只是好奇地探头朝巷子深处张望,目
期刊
俊逸讲述:捐钱风波  昨天放晚学前,班上举行了“为山区献爱心”募捐活动。因每个人捐款数目未公开,今天一下早自习,就有不少好奇心强的同学以互换秘密的方式四下打听。  教室里,或高调或含蓄的“爱心宣言” 一句接着一句,像喧嚣的波涛此起彼伏,我却看到张一哲把头埋得极低,右手紧握的钢笔,半天没写出一个完整的字。  他不会是因为捐得太少,感觉羞愧、没面子吧?  我有充分的理由这样想。作为他的同桌兼好友,私底
期刊
【文题呈现】  当前,不少中学生存在着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与学习现状:他们少有幸福感,学习成绩是唯一的奋斗目标,其他的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有的在学习上缺乏科学方法,虽披星戴月地苦读,却不断遭受挫折和打击,身心疲惫;有的盲目追逐各类明星,迷失自我;有的缺乏理想信念,各类心理疾病加剧……  请以“留点 (执著、快乐、健康……)给自己”为题,先补全文题,然后写一篇文章,主题自定,文体不限,
期刊
蹦跳的油瓶盖  中午放学的时候,奶奶正在厨房做饭,小云在客厅里听到奶奶一直嘀嘀咕咕在自言自语,她好奇地走进厨房想看个究竟——奶奶平时可不是这样的。奶奶见小云进来了,立刻指着灶台上缺了盖子的色拉油瓶奇怪地说:小云啊,今天真是奇怪啊,油瓶上的盖子突然“噗”的一声飞走了,我拾起来盖上后,只一会儿就又“噗”的一声飞走了。前几天也出现过这样的怪事。  小云拿起奶奶拾起的油瓶盖子仔细研究了起来:色拉油的盖子原
期刊
同学们都知道在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时,当遇到分式方程的结构较为“复杂”,解题步骤较为“繁多”时,在求解的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形形色色的错误,现将分式方程解题中的几种常见错误分类举例如下.  一、忘了验根  例1 解方程■+■=■.  错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2)(x-2),得3(x-2)+2(x+2)=8. 解这个方程,得x=2.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2.  剖析:分式方程是通过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