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正迁移 排除负迁移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yr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告诉我们,先前已经形成的旧的知识技能,对后面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有迁移作用。如果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促进新近学习的知识技能,就会形成所谓的正迁移,我们需要提倡它,培养它,强化它。如果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对新近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消极干扰作用,就会形成所谓的负迁移(也称干扰),我们需要预防它,减少它,排除它。
  以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为例(图一),教材中说:“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每次这里教学后会发现,总有不少学生完成练习时在确定第几行出现错误。为什么在确定第几列时不易出现问题,在确定第几行时就容易犯错呢?
  笔者通过查阅寻找对比了解发现,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中主要是学习“左”、“ 右”、“ 前”、“ 后”、“ 上”、“ 下”等方向。
  学生通过学习并加以练习后对这些方向词语已经非常熟悉并运用自如。在认识左右方向,一年级和四年级教材呈现方式前后是一致的,都是从左向右方向“→”,所以学生通过正迁移,能很快掌握怎样确定第几列。而确定第几行时,教材中呈现的两张座位图方向是相反的,一年级教材中学生是背对我们(图二),四年級教材中学生是面对我们 (图一)。学习一年级《认位置》中的“前”与“ 后”,从前向后和生活中的读书写字习惯是一致的,都是从上向下“↓”的顺序。而四年级《确定位置》中的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这里的从前向后是从下向上“↑”的顺序。学生受到学习以前的知识习惯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在这里就产生了负迁移,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重点讲解、加强对比、反复练习加以克服、消除。
  在学生学习掌握了怎样正确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基础上,如何描述位置?从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位置到第几列,第几行表示位置,再逐步简化到用两个数字确定位置,突显了数对的形成性、规范性和简洁性。教材中接着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可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这个知识点时又出错了,总有人分不清列和行在写数对时,谁在前,谁在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通过和易犯错的学生交谈发现,原来生活中找位置,往往总是先找第几排(第几行),然后再找第几个(第几列)?比如,人们进入电影院或会议室找位置,都是通过过道在方便行走的过程中先找到第几排(第几行),然后再找第几号(第几列)来最终确定自己的位置。所以他们认为用数对表示时该是行在先,列在后。而问没犯错的学生,他们大多数说,四年级上学期在学习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中,认识横轴和纵轴时,一般都是先观察横轴,再观察纵轴,而且横轴上的数据都是按从左向右“→”,纵轴上的数据都是按从下向上“↑”的顺序标注的。所以用数对表示时应“列在先,行在后。”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到底谁对谁错呢?为什么用数对表示位置一定要“先列后行”呢?是“约定俗成”还是“另有蹊跷”呢?
  笔者通过翻阅有关资料发现,其实,数对的上位数学知识是中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是与中学的知识一脉相承的,它只是将中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具体化、形象化(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数对的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在《课程标准》随后的例题中已经说明,学习数对的过程要有利于学生将来直观理解直角坐标系,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做好铺垫。也就是说“数对”的价值更多地是体现在表示平面中点的位置。数对其实就是坐标的原型,是点的位置抽象,有了数对我们可以计算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数与式来描述点的运动轨迹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从座位图引入后不妨早些过渡到例题中呈现出的点子图(图三)。
  师生根据点子图来研究数对所表示的方法与规则,这样也可以更好地直观理解上文中提到的“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的道理,避免过多纠缠日常生活中的排与座,减少由此带来的负迁移。通过点子图的学习运用,可以进一步为后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作好正迁移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韩永昌,符丕盛.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丁学明.“先列后行”是“约定俗成”吗?〔J〕.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4(21)
  [4]罗永军. 确定位置为什么要用数对〔J〕.教学月刊·小学数学.2015(4)
其他文献
摘 要:实际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阅读学习活动相当重要,原因在于他们不仅可以在此学习实践中巩固所学基础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拓展自身语文知识积累,最终促进自身语文综合能力增强。据此,平时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时时研究如何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活动,以在顺利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热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探究行为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学生阅读学习目的达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科学指导  综合分析
期刊
摘 要:合作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它强调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和讨论探究之中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具有综合性优势。本文基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以问题为导向的合作型课堂教学开展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当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地进入到了数学课堂之中,它虽然不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但其为课堂教学效率带来的积极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英语学科的教学充斥在信息化的氛围中,形式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的现代教育资源,逐步成为英语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新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突破课堂的界限,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在本文中就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进行了分析,尝试说明如何做好信息技术和高中英语教学的深入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英语;导入环节  为了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探索全面培养人才的
期刊
摘 要:新世纪呼唤新课改,当前,小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创新课堂,就要切实抓好培优的补差工作。  关键词:培优;补差;重视;方法;自信心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培优补差工作使学生转变观念,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由不会学
期刊
摘 要:本文将结合“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教学设计”对其展开全面的探索与详细的分析,并且会根据当前的电子技术教学现实情况对其提出相应的看法与意见,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教学上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堂教学;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设计;方法应用  本文将在集成运算方法七的教学背景下对其进行几个方面的讨论与分析,并且会结合设计的理念以及设计的方法展开论述。另外,会综合四个小点进行深度论述。分别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规则教育的主题内容,对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渗透和落实规则教育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规则意识  学校规则教育是化解学生个体对规则认识误区的有效途径,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该牢牢把握这一载体,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真正使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实际行为,享受规则带来的保障。  一、明确规则内涵,端正规则认识  规则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提升高中生作文水平的重視,不断改善写作教学的模式,注重学生写英语作文的体验,设计有效的训练逐步增强学生个人写作技能,提升他们的英语素养。笔者在本文提出了三点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有效教学策略  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科的写作课不够重视,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上写作课的频率过低,
期刊
摘 要:古诗作为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学任务。古诗教学不同于其他文章的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字词的含义,并通过古诗的创作背景来探讨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古诗的学习都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在展开古诗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主动地应用语文教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手法,并借助相应的教学辅助工具,以帮助学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学生对函数部分的理解以及解题思路的现状,主要对高中数学函数部分解题过程中运用多元化对解题的帮助进行研究,从而促进学生在函数的解题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解题方法,不断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掌握函数部分的要领,以及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运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来应对高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方法;举例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水平蒸蒸日上,现在的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主
期刊
摘 要:数学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科目,因为数学对于学生来说真的非常重要,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是必须要学的。数学是每一个人与数字接触并运用的一个连接的桥梁,那么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小学已经学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初中则会开始接触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名词和数学思维,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重点是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这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