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始终都是学界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自“05方案”实施到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开始显著,但是至今依然还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拟从教材、教师、教育三个方面着手,粗浅的探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阻碍因素。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阻碍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已经获得丰富的结论和成果。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弱化现象”依旧存在。 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来自不同方面,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原因,也包括当今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不同层面的原因。因此,本文从“三教”,即教材、教师、教育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阻碍因素,方能“对症下药”,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许多观点。但总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道德观、心理等进行系统的教育, 使其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价值导向,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品质保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是关乎高校是否能培养出当代合格大学生的重要保障。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苗丽芬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在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是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结果的可靠性。 ” 通过百度词条搜索,“实效性”指的是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采取可行性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出合格大学生的目的而产生的可靠性效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仅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还能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意識形态水平和思想境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阻碍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的必要。现如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势。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模式的背景下,电子网络不断覆盖着生活的方方面;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非主流文化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文环境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问题日渐凸显。所以,想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就应该科学的分析它的阻碍因素。从教材、教师及教育这“三教”入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大体系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到它的阻碍因素。
(一)教材:内容重复古板,文字性东西太多
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目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材是由国家进行统编,经过多次修订的,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在全国高校设立,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四种教材紧紧跟随时代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内容上的真理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翻看每一本教材,不难发现,内容重复古板,文字性的东西太多是每本教材的共同点。首先,内容重复古板体现在与高中政治课有内容上的重复。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度的升华上远超高中,但是这对于经历过高考的学子来说,进入高校后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时往往有不耐烦的心理状态。部分大学生会认为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里的内容是高中学过背过的,因此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课上刷手机、打游戏或是学习其他专业课。加之古板的教材内容更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其次,文字性东西太多在四本教材上也体现得“十分抢眼”。 翻看每一本教材,不难发现文字的堆砌给部分学生在阅读上无形中增加了障碍,很多学生会因此缺乏阅读的兴趣。 据不完全统计,完整的阅读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学生寥寥无几,更有甚者会认为阅读教材的这些学生是另类的“奇葩”。因此,教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内容上的重复古板和文字性的东西太多将成为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大因素。
(二)教师:教学方式老套,理论高度不够
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里的教师主要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其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有明显的改观。但是部分教师个人素质却成为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又一重要阻碍因素。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老套。 长期以来,教师都延用“文本化的教育方式”来给学生上课,这种简单粗暴的授课方式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毫无压力, 照本宣科的教案不仅可以年复一年的使用,而且还能继续在课堂上堂而皇之的“说教”, 成功的为部分教师们减轻负担。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老套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政课的了解出现偏差。 部分学生会认为,上这类课的老师们对学生要求不严厉,听这一类课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等,最终会导致出现“老师讲自己的,学生做自己的”情形。其次,部分教师的理论高度不够,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 如何讲好一堂思政课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反省和深思的。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方法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们的理论素养是决定一堂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三)教育:义务及规约性过多,权利及关爱不够
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明显目的的教育活动,其作用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思想素质。都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但是当前学校和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否与“主阵地”相违背呢? 我们应该思考类似这样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是什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如果教育本身没有弄清其要求和目的,那么这样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讲义务和规约性太多,而对教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及关爱是不够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状况,当有人问思政课教师,你认为在课上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得到的回答是,我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当有人问大学生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会了你什么? 或许有的学生会说,我背下了很多考试的知识点。 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教师背负的义务是“讲道理”,教师又把这种义务转化为对学生“划重点”。并且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官方文件等进行,长此以往,这种教育往往偏向形式主义的道路。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来自组成这一系统的各个方面。既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影响,也有来自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社会、校园等大环境的影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各个影响因子,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苗丽芬.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13.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6-67.
【3】唐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和困境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5】陈晓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9).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阻碍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已经获得丰富的结论和成果。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弱化现象”依旧存在。 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来自不同方面,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原因,也包括当今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不同层面的原因。因此,本文从“三教”,即教材、教师、教育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阻碍因素,方能“对症下药”,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许多观点。但总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道德观、心理等进行系统的教育, 使其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价值导向,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品质保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是关乎高校是否能培养出当代合格大学生的重要保障。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苗丽芬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在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是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结果的可靠性。 ” 通过百度词条搜索,“实效性”指的是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采取可行性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出合格大学生的目的而产生的可靠性效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仅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还能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意識形态水平和思想境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阻碍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的必要。现如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势。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模式的背景下,电子网络不断覆盖着生活的方方面;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非主流文化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文环境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问题日渐凸显。所以,想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就应该科学的分析它的阻碍因素。从教材、教师及教育这“三教”入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大体系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到它的阻碍因素。
(一)教材:内容重复古板,文字性东西太多
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目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材是由国家进行统编,经过多次修订的,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在全国高校设立,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四种教材紧紧跟随时代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内容上的真理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翻看每一本教材,不难发现,内容重复古板,文字性的东西太多是每本教材的共同点。首先,内容重复古板体现在与高中政治课有内容上的重复。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度的升华上远超高中,但是这对于经历过高考的学子来说,进入高校后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时往往有不耐烦的心理状态。部分大学生会认为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里的内容是高中学过背过的,因此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课上刷手机、打游戏或是学习其他专业课。加之古板的教材内容更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其次,文字性东西太多在四本教材上也体现得“十分抢眼”。 翻看每一本教材,不难发现文字的堆砌给部分学生在阅读上无形中增加了障碍,很多学生会因此缺乏阅读的兴趣。 据不完全统计,完整的阅读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学生寥寥无几,更有甚者会认为阅读教材的这些学生是另类的“奇葩”。因此,教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内容上的重复古板和文字性的东西太多将成为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大因素。
(二)教师:教学方式老套,理论高度不够
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里的教师主要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其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有明显的改观。但是部分教师个人素质却成为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又一重要阻碍因素。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老套。 长期以来,教师都延用“文本化的教育方式”来给学生上课,这种简单粗暴的授课方式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毫无压力, 照本宣科的教案不仅可以年复一年的使用,而且还能继续在课堂上堂而皇之的“说教”, 成功的为部分教师们减轻负担。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老套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政课的了解出现偏差。 部分学生会认为,上这类课的老师们对学生要求不严厉,听这一类课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等,最终会导致出现“老师讲自己的,学生做自己的”情形。其次,部分教师的理论高度不够,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 如何讲好一堂思政课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反省和深思的。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方法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们的理论素养是决定一堂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三)教育:义务及规约性过多,权利及关爱不够
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明显目的的教育活动,其作用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思想素质。都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但是当前学校和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否与“主阵地”相违背呢? 我们应该思考类似这样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是什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如果教育本身没有弄清其要求和目的,那么这样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讲义务和规约性太多,而对教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及关爱是不够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状况,当有人问思政课教师,你认为在课上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得到的回答是,我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当有人问大学生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会了你什么? 或许有的学生会说,我背下了很多考试的知识点。 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教师背负的义务是“讲道理”,教师又把这种义务转化为对学生“划重点”。并且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官方文件等进行,长此以往,这种教育往往偏向形式主义的道路。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来自组成这一系统的各个方面。既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影响,也有来自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社会、校园等大环境的影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各个影响因子,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苗丽芬.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13.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6-67.
【3】唐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和困境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5】陈晓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