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多因素及对策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遗留因素及解决对策。 方法:本次探讨选取我院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救治的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中残余胆囊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术前病程,手术适应证及术者年资情况。 结果:残余胆囊发生率达到4%,高于其他手术并发症。对手术前病程合理规划,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主治医师均为经验老道者,技术熟练对于避免残余胆囊的发生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结论:在减少残余胆囊发生率方面,对手术适应证的严格控制,合理的病程规划,熟练的操作技术,丰富的手术经验能够大大减少残余胆囊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持续应用。
  关键词:残余胆囊;病程规划;胆囊切除术;
  由于胆囊切除术中没有完全做到胆囊切除,导致胆囊管残留过长,使得残余胆囊伴有胆囊管结石,致使残余胆囊扩张,胆汁潴留而引发感染[1]。胆囊切除术属于常见肠道外科手术,现今大部分胆囊手术采用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通过腹部穿刺口行腹腔手术。由此产生的手术适应证放宽迹象使得并发症增多,增加了残余胆囊发生率。为研究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遗留因素及解决对策,对我院选取的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今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探讨选取我院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救治的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70例,女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35至80岁,平均年龄为58.9岁,对所有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之后由于胆道系统症状出现残余胆囊患者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全部患者均做过胆囊切除术,手术后又产生右上腹疼痛症状,病情较轻患者以上腹隐痛不适,腹胀及厌油腻为主要症状,病情严重患者以右上腹间歇性阵发性绞痛伴向右肩部蔓延,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患者首次出现该类症状的时间不同,时间最短出现于手术之后十天,最常出现于手术之后三年。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残余胆囊。
  1.2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Fisher s exact test和Mann-whitney test对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手术适应证,患者结石大小,手术名称及术者年资行单因素分析,之后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影响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因素分析
  残余胆囊发生率达到4%,高于其他手术并发症。对手术前病程合理规划,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主治医师均为经验老道者,技术熟练对于避免残余胆囊的发生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
  3 结论
  为研究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遗留因素及解决对策,对我院选取的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中得知残余胆囊较为常见,临床上往往会将残余胆囊误诊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使得患者不会继续作影像学检查,患者因此得不到有效治疗,加重病情。由此可见,残余胆囊危害极大,我们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产生残余胆囊原因主要有:1 病情原因:胆囊急慢性炎症会导致网膜及周围脏器出现黏连迹象,发生胆囊与十二指肠,胆管,结肠内瘘之类的严重病理变化。急性胆囊炎致使胆囊壁出现重度充血水肿症状,手术操作中很难将其剥离,只能行胆囊大部切除术[2]。2 解剖因素:患者胆囊管解剖迂曲,开口在左侧壁,若还发生合并症就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3 人为因素:由于医院胆囊切除术不断开展,各个医院手术医师手术经验大不相同,操作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对于胆囊手术的技能及处理手术意外能力存在不足,不能很好的熟悉胆囊三角的解剖方式,导致手术效果存在差异。一些年轻医师由于过于自负,对于胆囊切除术的基本操作不屑一顾,手术经验不足,造成了一些手术意外。有关资料显示,手术经验在三年以上医师对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发生率达到6.2%,五年手术经验医师达到2%。手术治疗中麻醉存在缺陷,术野暴露较差,照明不充足,手术切口较小,导致胆囊剥离不完全,遗留部分胆囊[3]。更甚者有些医师为了手术速度,不按照手术规程操作,一次贯穿缝扎,造成胆囊残留。
  残余胆囊治疗:具备以下指征患者适宜进行手术治疗:1 伴有胆囊结石患者;2 还具有其他应作上腹部手术疾病患者。在手术前须做好常规术前准备,急症患者需要积极做好抗感染治疗,过了急性期后再行治疗。3 存在反复发作胆囊炎史;同时伴有残余胆囊结石患者;针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胆囊切除术后又出现手术之前症状,无需做其他解释,首先就应该想到作系统影像学检查,ERCP,B超及MRCP这三种诊断方法各具优缺点,将它们配合使用,发挥其潜在优势,能够用有效提高残余胆囊炎诊断率[4]。由于残余胆囊病变较小,局部易出现粘连,与十二指肠,胆总管粘连十分严重,因而再行手术时,手术成功关键就在于完善麻醉,精细解剖及清晰术野暴露。只有详细了解胆总管,胆囊管及肝总管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为切除残余胆囊打下基础。
  预防残余胆囊:有效预防残余胆囊的前提是必须加强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操作规范性,确保胆囊切除术的手术质量。根据规划内的步骤流程精细解剖胆囊管,明确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三者关系后,在距离胆总管0.5厘米处将胆囊管切断结扎[5]。对于胆囊三角区解剖困难,炎症严重患者,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争取完全切除患者胆囊,在必要情况下切开胆总管,从胆囊管口处采用金属探条插入引导,了解解剖关系。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患者胆总管及胆囊管维持在松弛状态,若过度牵拉导致胆总管成角,则会影响操作正确判断。实践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残余胆囊发生率较OC显著高,所以在行LC手术时可以优先考虑中转开腹手术[6]。对于胆囊切除这种深部操作手术,需要避免盲目的希冀小切口切除胆囊,尤其是在行急诊手术,这种做法能够有效预防患者胆道损伤,预防残余胆囊发生。
  综上所述,在减少残余胆囊发生率方面,对手术适应证的严格控制,合理的病程规划,熟练的操作技术,丰富的手术经验能够大大减少残余胆囊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持续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宏文, 郑雪咏. 三种术式胆囊切除后残余胆囊的临床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 35 (4) : 454-458.
  [2]保红平, 高瑞岗, 方登华,黄晓强, 冯玉泉, 黄志强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J] . 消化外科, 2009, 2( 5) : 356- 359.
  [3] 徐长禄, 林国英.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32 例分析[J]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8 (9) : 2200-2201.
  [4] 陈金明, 陈吉林, 毛泽军.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诊治[J] . 浙江医学, 2011, 33 (9) : 1359-1361.
  [ 5]孙经建,张柏和,张永杰,等.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13例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4(12):324—325.
  [6]黄晓强, 冯玉泉, 黄志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 J] . 中华外科杂志, 2010, 11( 6) : 654- 656.
其他文献
1. 試验目的  通过美肤散多次局部给药实验兔,了解受试样品的中毒剂量,进行药物初步安全性评价。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⑴受试品:美肤散,散剂,常温保存。  ⑵生理盐水  ⑶仪器:微量电子天平。由美国双杰兄弟有限公司、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生产。  ⑷动物:健康实验用兔1.5-2.0kg,由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2 药物配制  高剂量组:取受试品20g,用60ml生理盐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磷酸肌酸钠用于改善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心肌损害病例7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常规实施生命体征稳定、保证内环境等对症治疗,必要情况下实施吸氧;研究组3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用药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和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CK-MB和cTnI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至7月收集的80例脊椎手术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超声用于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间甲状腺结节患者90例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随后行活检穿刺检验,比较单纯应用彩超诊断结果与超声引导下介入活检的诊断结果。结果:单纯彩超诊断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炎的比例分别为48.9%、28.9%和22.2%,而超声介入诊断分别为了53.3%、26.7%和20%。与超声介入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囊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运用开窗减压术及囊肿塞治疗32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患者,术后患者自行囊腔内冲洗,每3月行全景片或CBCT检查,对比术前全景片或CBCT进行比较,如颌骨囊性病变完全消失则不需行Ⅱ期手术,否则通过Ⅱ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性病变来达到治愈目的。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反复感染,开窗术后颌骨形态良好,颜面部畸形明显改善,均未出现神经及重要组织的损伤。术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8例。男13例,女5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15例同时行CT检查,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总结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8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0.3~1.6cm,平均0.9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18例X线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封闭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64耳,对照组62例72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2、丹参注射液及利多卡因耳穴位封闭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0.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位封闭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关键词:穴位封闭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 主要采用荧光光谱法,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测定,同时探讨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结果: 阿司匹林与人血清白蛋白存在猝灭效应,且具有静态性;同时范德华力为阿司匹林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主要作用力。结论:阿司匹林与人血清白蛋白主要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因此阿司匹林一旦进入人体内部会有较快的代谢速度,此外,二者结合后会改变蛋白质构象。  关键词:阿司匹林
期刊
摘要:目的:对合成的姜黄素类似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筛选,以其能得到比姜黄素更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解释其作用机理、开发新药提供基础。方法:应用琼脂孔扩散法测定41种姜黄素类似物对7种细菌微生物抑制作用的初步检测,对有明显抑菌效果的类似物用相同的方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姜黄素类似物A12, B09, B13, B14, C09 和C14在初步活性检测中显示出极其明显的抑菌活性;在它们的M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常用电刺激诊疗方法对人体心脏电活动的影响,探讨电刺激疗法的安全性。方法:同步观察电脑中频电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小脑顶核电刺激、电针灸及神经功能重建治疗时心电图的变化,患者主观感觉及局部组织损伤。结果:1、电脑中频、小脑顶核、电针灸、神经功能重建治疗时心电图无明显变化;除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组外,其余三组治疗过程中心电图均存在交流电磁场干扰波。2、MECT治疗组心电图变化率94.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