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写意大境界

来源 :中华书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h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国画领域,山水、花鸟、人物各类品种中,以花鸟画创新最难。原因之一是千年以来历代经典作品积累丰富,后人要有所超越,绝非易事;之二是花鸟画为被描绘的客观形象所限制,新风格、新样貌的出现,在题材上突破的可能性较小,而主要依仗于章法、构图和笔墨语言的新探索。而绘画中的“语言”乃其艺术价值的核心,并非从事绘画创作者人人所能领会和掌握的。人们常常把那些描绘自然表象而无人文内涵的绘画称之为“俗品”,因为这些作品只表现了客观物象的样貌,而没有发掘它们内在的美感,也没有画出作者自己的真切感受。至于绘画独有的形式语言特别是笔墨应该传达的情趣,更是毫无踪影。人们观赏它们时,味同嚼蜡。
  不过,可能正是由于花鸟画创新的难度,激发起许多有志者的热情,他们锲而不舍地在奋斗、在追求,在创造的道路上求索,不断取得革新成果,使花鸟画传统连绵不绝、薪火相传,并呈现出富有时代和个性的风貌。20世纪以来,包括花鸟画在内的传统国画,虽然面临写实西画的挑战,一度受到压抑,但是时代的巨大变革,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潮流,中西艺术的碰撞引发的思考,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的丰硕成果,以及一次又一次对传统笔墨问题的热烈讨论,极大地开阔了艺术家的视野,推动了国画变革的步伐,涌现出在传统的基础上锐意革新的花鸟画大家,萧朗是其中的一位。
  萧朗自20世纪30年代末拜师已享有盛名的王雪涛,追随其左右十多年,在此期间,在艺术上还得到齐白石、陈半丁的点拨。萧朗遵循研习中国画的原理,先重师教、师古人,而后师自然,逐步走向独立创作的道路。在师从方面,师其迹,更师其心。他早期的小写意花鸟画颇受老师的影响,但他的作品之所以出众,却在于对老师艺术精神的深入理解。王雪涛曾在文章中这样评价他这位得意的门生:“能从极似中蝉蜕而出者,非印鈢而谁何?”蝉蜕于极似,不模仿客观真实,从自然中吸取营养,用意写的笔墨表现自己的感受,在似与不似之间驰骋自己的才能,应该说是萧朗一生的艺术追求,也是他花鸟画的独特之处。
  传统的写意理论虽广为画家们所熟知,也是大家的奋斗目标,但能真正脱颖而出的却寥寥无几,因为如何处理艺术创造中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如何自由地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并非人人能够领会和善于诉诸自己的创作实践。绘画的表现方法有共同的法则,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也是普通大众易于接受的,但艺术作品能够感动人的,不是靠这些人人通过学习便能掌握的共同法则,而是画家在运用这些法则时“破格”的个性化表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创造贵在有法与无法之间。萧朗曾反复说他一辈子要研究新东西,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古今中外有许多画鸡高手,萧朗笔下鸡的各种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画法,独具一格。他观察对象之细致,表现手法之大胆,章法之奇变,笔法墨法之干净利落,令人赞叹。萧朗极能处理虚实关系,在构图上讲究开阔、爽朗,把人们的想象从有限的空间引申到无限。他以宁静的心情体察对象,捕捉其跃动着的生命体态,在动中取势,变中见奇,笔墨沉稳而富有激情。他洞悉绘画创作中的辩证原理,用十六字来概括花鸟画的构图法则,即“一大一小,一长一短,一多一少,一纵一横”,指出“构图就是找矛盾,最后达到对立统一”。其实,萧朗的这种辩证思维不仅见于他的构图,还贯穿在他整个人生态度与艺术创作之中,包括他对生活与艺术关系的理解,如何处理描写客观物象和表现主观感情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墨与色的有机结合,如何在笔墨语言中适当引进西画的体面造型并使两者融为一体,等等。我认为,也正是依靠这种辩证思維,萧朗出色地解决了他作品格调中雅与俗的矛盾。他深知绘画作品是为大众看的,从作品内容到表现技巧,他都注意到能为大众接受和欣赏,他发掘了一些传统绘画中少见而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题材,如他专门为猪画像,创作了一幅题为“阿肥”的作品;他爱描写普通的花卉、菜蔬、鸟禽,显示了他绘画创作的平民作风。可贵的是,他的绘画作品在适应观众欣赏趣味的同时,又以其质朴、清新而雅致、大方的画风,以其在平凡物象中所揭示的诗意和美感,以其笔墨语言中散发出来的趣味,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心灵,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国画格局和风貌有南北之分,这里且不说绘画史上的南派北派孰优孰劣的争论,仅就地域来说,生长南方和北方不同的自然万物,必然会在画家们的题材、章法和笔墨中反映出来。萧朗出生在北方,他早期的作品多以北方花卉鸟虫为主要表现对象,“文革”期间他被迫下放到广西十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的同时,那里特有的草木虫鱼和鸟兽,也给他提供了新的素材和创作资源,这既见于他的许多写生稿,也反映在之后的创作中。南北两地题材的融合,为他晚年的作品增添了异样风采。
  萧朗长期在学院教学,是一位尽力尽责的教育家。他把自己长期储备的知识,把艺术实践中的心得、体会,陆续整理成多种关于花鸟画教学方法与理论的书籍,供后学者研习。这些论著也是我国最早较为完备、难得的花鸟画教材。
  萧朗留给我们丰富的绘画实践与理论成果,对它们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对当今与未来花鸟画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在现代中国花鸟画史上,萧朗的名字和他小写意、大境界的绘画作品,将会永远熠熠发光。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高胤园
其他文献
在书法史上,张瑞图(1570-1641)是一位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书法大家,因书魏忠贤生祠碑文,名列逆案,为人所诟病,清修《明史》将之载人“阉党传”。数百年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学界相关研究亦多。笔者重新检索文献,拟从前人评价及其与叶向高之交游再论其人其书,中兼论人品、书品之关联。  一、“一艺之工不以人废”——张瑞图书法之评价与“人品即书品观”再审视  张瑞图,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
期刊
赖昌平  1964年生,浙江丽水人。现为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中心中国画院副院长、贯休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赖昌平的书法从汉隶入,得力于《西狭颂》《石门颂》诸碑,雄拙高古,兼收楚简及帛书之奇趣。同时上追三代金文,点画熔金铸铁,具有苍茫高古的意趣。行草则兼收近代大家的意趣,如徐生翁之古拙、谢无量之飘逸、弘一之圆融无碍等,均能多方吸取。  不知道昌平是什么时候开始画山水画的,他平日多从锤炼笔墨
期刊
主讲人:王博(北京大学副校长)  时间:2018年12月  地点:北京·中国大饭店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最近的一点想法——善意和留白。  其实,善意和留白,是两个不是很搭的词。善意,是一个跟伦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状态相关的词汇,我们总是希望处在一个比较善意的环境之中,我们也都希望跟别人建立起善意的关系;留白则更多是跟艺术相关的一个概念,书法、绘画、建筑等等艺术里面,都讲究留白,而且一个艺术家处理留
期刊
石榴在传统文化中是多子多福、团圆喜庆的象征,也是喜聞乐见的绘画题材。古人描绘石榴多以折枝形式出现,而我在写生过程中更加关注石榴树野逸苍茫的全貌,重点表现斑驳雄劲的老树干,以营造视觉冲击力。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有一些体会:  写生之前,首先要进行观察,充分认识物象的结构和特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平时在临摹中掌握的笔墨技法进行写生。我在写生过程中,追求具体物象与传统笔墨语言的统一,以书写性的用笔
期刊
1989年生,山東菏泽人。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城市学院书法系讲师、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特聘教师。  自荐语:近年来,我愈发感觉到书法与中国文化、哲学的密切关系。相对而畜,篆隶书是静态的书体,创作中没有行草书那样强烈的形式对比和视觉冲击力,情感的表达也不如行草书那样直接;但正是慢下来的过程。却流淌出了人的真实心性。透过一个点画。就能够看到书家独特的审美
期刊
元代画家王振朋(或作王振鹏),不见于正史,虽然他曾官居五品,但并未被编著《元史》的宋濂等人关注。元代画史画论和诗文集中,却多有关于王振朋生平和其主要作品的记载、评述。翻检陈高华编著的《元代画家史料》“王振鹏”条,可以知道《图绘宝鉴》卷五、《道园学古录》卷十和卷十九、《秘书监志》卷九《题名》、《道园遗稿》卷五、《清容居士集》卷四十五、《至正集》卷八、《张光弼诗集》卷二、《铁崖文集》卷等文献中都记录了
期刊
蔡元培(十首)  题越州名胜图  故乡尽有好湖山,八载常萦魂梦间。最羡卧游若有术,十篇妙绘若循环。  赠周峻  我相迁流每刹那,随人写照洛殊科。惟仰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书赠鲁迅  养兵千日知何用?大敌当前喑无声。汝辈尚容说威信,十重颜甲对苍生。  几多恩怨争牛李,有数人才走越胡。顾犬补牢犹未晚,祗今谁是蔺相如?  无锡乡间二首  一片青青大草场,谛观如感稻花香。先民选种谈何易,粒粒艰辛
期刊
法若真(1613-1696),明末清初胶州人。字汉儒,又字师百,号黄山、黄石、黄山衲、小珠山人、黄山逸史等,斋号有倾古堂、逐斋等。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福建乡试正考官,迁秘书院侍读,掌六部章奏诰敕撰文。后授浙江按察使,又擢安徽布政使。康熙十七年(1678),大臣冯溥、李蔚、杜立德,合疏推荐他举博学宏词,因有股疾未应试。从此法若真弃官归里,隐居胶州南乡的黄山(今青岛市黄岛区宝山
期刊
一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为纪念李公朴遇刺牺牲而发表的“最后一次演讲”,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之中,成为那个时代永不消失的一次拍案而起,一声发自肺腑的怒吼,成为至今依然回荡在教科书中,也回荡在人们心中的一首绝唱,一曲悲歌。作为一个诗人,一名学者,一位追求进步的民主人士,闻一多先生的生命就此画上了休止符,戛然而止在一个风雨如晦的岁月之中。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
期刊
2008年3月,我国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萧朗先生,將自己不同时期的花鸟画代表作品25幅,慷慨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这位在津门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报国之举给予高度评价,特为其举办了隆重的捐赠仪式,并向萧朗先生颁发了捐赠收藏证书。2016年适逢萧朗先生百年诞辰,萧老先生的子女们又将其65幅绘画精品和10幅书法力作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非常值得褒奖。  萧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