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方式;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169-01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它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文化是现实的反映,会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传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一、文明的优势,源于传统文化的优势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后来的学者对当时的文化格局有“十家”之说,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兵家十种学术流派。需要说明的是,释家文化(佛教)虽然是外来品,但它很早就流传于中国,它被中国本土化且发扬光大于中国,历来对中国的习俗影响很大,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待,如果这样看问题,中国传统学术流派应该是“十一家”。
在这“十一家”之中,可以称为哲学的有“儒、释、道”三家,所以它们历来也被称为“三教”,因为其他学说都不侧重于世界观,只是侧重于方法论,相对于儒、释、道,它们对中国习俗的影响相对还很有限,而儒、释、道三家对中国影响致深致远。下面,我专门谈谈我对这三家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二、对中国习俗影响致深的三种传统文化
(一)释家文化:释(佛)家文化倾向于一种宇宙观,不能算是一种世界观。因为这种思想把事物放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中去观察,认为人不是一生一世,而有千世万世的转世和轮回,它的大慈悲普及一花一叶,有“一叶一菩提”之说,释家把众生放在等同的地位去看问题,而不是把人看成万物之灵。促使人们进行自我心灵的净化,以祥和心态去面对各种不美好,进而和现实的不如意现象达成内心的迁就和谅解,以体现出释家“恕”的美德,那就是无限包容和超脱。所以,释家文化促成了人们流水白云般的高尚情操,培养了人们大悲、大勇、大智慧的人格魅力。但是,因为释家把事物放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中去观察,这种视角,虽然注定了释家的大智慧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也注定了释家对现实的无限超脱。
(二)道家思想:道家的思想和释家思想类似之处,那就是超脱世俗,道家毕竟是一种“出世学”,但和释家不一样的是,道家立足于当世去观察问题,而不把精神寄托于来世,这使得它的思想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它对中国风俗,特别是对中国民间俗文化的影响,道家一直就超过了儒家,道家文化是讲“无为”的,它强调顺其自然,强调“水”的美德。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但总而言之是把自己作为中心来看待问题的,这就决定了道家思想的局限性。
(三)儒家思想:儒家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思想,它是一种现实主义思想,儒家教育人们“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君子固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育人们去做一个集“仁、信、智、直”于一身,清能有容,直不过矫的“中庸”君子。
三、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是历史的必然
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时的国家没有统一,争霸是各国的最首要的事情,儒家思想不是争霸天下的学问,也不是立竿见影的方法论,它只是治理天下的学问,所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儒家思想不仅仅是没有市场,也缺乏传播的起码条件。虽然很少为各国采纳实施,但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依然是很大的,孔子学生三千,成名的有七十二人,这是其他各家学派不能望其背的。秦朝灭亡以后,汉高主、汉文、汉景三代吸取了秦朝的教训,走上了秦朝的另一个反面,三代运用了道家的宽缓思想去治国,其意在于使老百姓修身养息,缓和各方面的社会矛盾,这对于生产力的恢复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孕育了国家的祸害,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使得中央政权对诸侯国约束力的不足,国家凝聚力下降,高主、文、景三代,一直是国家叛乱不止的时代。因为道家思想本来就是“出世”之学,它忽视了个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政治思想是不可取的。
蒋介石就一直全力主张要尊儒的思想,运用儒家的原则去解决民国存在的问题,蒋介石跑到台湾以后,依然把孔子的诞辰日作为台湾的教师节,一直到现在也如此。在大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就是儒家的“民重”思想,文革批林批孔时代,人们往往把离婚看成一种伤风败俗的东西,其实也就是源于儒家道德思想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一直到后来“三讲,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一系列主张,都是对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弘扬。把德治作为前提,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把个人和国家的利益联系起来看问题,这是儒家的价值观念,这种文化理念是符合国家利益的,所以,儒家思想远远优于其他思想流派。
四、儒家思想对中国的贡献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性和连续性,人们普遍认为这主要应归功于一个人物,一个制度。这个人物是孔子,这个制度是科举。事实上有一些道理,汉武帝以来,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就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正统,特别是科举制度产生以后,儒家经典作为历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儒家的思想,它培养的不仅仅是中国士大夫独特的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中国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还有众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事迹、精神、著作固化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或潜意识中,感染了我们一代有一代,不仅仅形成了我们中国今天特有的风俗伦理,也培养了我们勤劳、善良、包容、含蓄、坚韧、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
五、探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其他各种传统文化并行的文化,有一些是糟粕,有一些是精华,尤其是不同的传统文化流派,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不一样的,正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 :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 儒学亦绌老子”。孔子会把“见义勇为”作为美德,而老子则把“见义勇为”作为愚蠢,孔子会教育人们“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老子会教育人们“无为而治”。对比各种传统文化的长短,了解他们的内在区别,有利于批评和继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方式;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169-01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它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文化是现实的反映,会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传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一、文明的优势,源于传统文化的优势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后来的学者对当时的文化格局有“十家”之说,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兵家十种学术流派。需要说明的是,释家文化(佛教)虽然是外来品,但它很早就流传于中国,它被中国本土化且发扬光大于中国,历来对中国的习俗影响很大,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待,如果这样看问题,中国传统学术流派应该是“十一家”。
在这“十一家”之中,可以称为哲学的有“儒、释、道”三家,所以它们历来也被称为“三教”,因为其他学说都不侧重于世界观,只是侧重于方法论,相对于儒、释、道,它们对中国习俗的影响相对还很有限,而儒、释、道三家对中国影响致深致远。下面,我专门谈谈我对这三家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二、对中国习俗影响致深的三种传统文化
(一)释家文化:释(佛)家文化倾向于一种宇宙观,不能算是一种世界观。因为这种思想把事物放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中去观察,认为人不是一生一世,而有千世万世的转世和轮回,它的大慈悲普及一花一叶,有“一叶一菩提”之说,释家把众生放在等同的地位去看问题,而不是把人看成万物之灵。促使人们进行自我心灵的净化,以祥和心态去面对各种不美好,进而和现实的不如意现象达成内心的迁就和谅解,以体现出释家“恕”的美德,那就是无限包容和超脱。所以,释家文化促成了人们流水白云般的高尚情操,培养了人们大悲、大勇、大智慧的人格魅力。但是,因为释家把事物放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中去观察,这种视角,虽然注定了释家的大智慧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也注定了释家对现实的无限超脱。
(二)道家思想:道家的思想和释家思想类似之处,那就是超脱世俗,道家毕竟是一种“出世学”,但和释家不一样的是,道家立足于当世去观察问题,而不把精神寄托于来世,这使得它的思想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它对中国风俗,特别是对中国民间俗文化的影响,道家一直就超过了儒家,道家文化是讲“无为”的,它强调顺其自然,强调“水”的美德。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但总而言之是把自己作为中心来看待问题的,这就决定了道家思想的局限性。
(三)儒家思想:儒家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思想,它是一种现实主义思想,儒家教育人们“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君子固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育人们去做一个集“仁、信、智、直”于一身,清能有容,直不过矫的“中庸”君子。
三、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是历史的必然
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时的国家没有统一,争霸是各国的最首要的事情,儒家思想不是争霸天下的学问,也不是立竿见影的方法论,它只是治理天下的学问,所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儒家思想不仅仅是没有市场,也缺乏传播的起码条件。虽然很少为各国采纳实施,但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依然是很大的,孔子学生三千,成名的有七十二人,这是其他各家学派不能望其背的。秦朝灭亡以后,汉高主、汉文、汉景三代吸取了秦朝的教训,走上了秦朝的另一个反面,三代运用了道家的宽缓思想去治国,其意在于使老百姓修身养息,缓和各方面的社会矛盾,这对于生产力的恢复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孕育了国家的祸害,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使得中央政权对诸侯国约束力的不足,国家凝聚力下降,高主、文、景三代,一直是国家叛乱不止的时代。因为道家思想本来就是“出世”之学,它忽视了个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政治思想是不可取的。
蒋介石就一直全力主张要尊儒的思想,运用儒家的原则去解决民国存在的问题,蒋介石跑到台湾以后,依然把孔子的诞辰日作为台湾的教师节,一直到现在也如此。在大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就是儒家的“民重”思想,文革批林批孔时代,人们往往把离婚看成一种伤风败俗的东西,其实也就是源于儒家道德思想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一直到后来“三讲,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一系列主张,都是对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弘扬。把德治作为前提,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把个人和国家的利益联系起来看问题,这是儒家的价值观念,这种文化理念是符合国家利益的,所以,儒家思想远远优于其他思想流派。
四、儒家思想对中国的贡献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性和连续性,人们普遍认为这主要应归功于一个人物,一个制度。这个人物是孔子,这个制度是科举。事实上有一些道理,汉武帝以来,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就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正统,特别是科举制度产生以后,儒家经典作为历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儒家的思想,它培养的不仅仅是中国士大夫独特的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中国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还有众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事迹、精神、著作固化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或潜意识中,感染了我们一代有一代,不仅仅形成了我们中国今天特有的风俗伦理,也培养了我们勤劳、善良、包容、含蓄、坚韧、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
五、探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其他各种传统文化并行的文化,有一些是糟粕,有一些是精华,尤其是不同的传统文化流派,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不一样的,正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 :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 儒学亦绌老子”。孔子会把“见义勇为”作为美德,而老子则把“见义勇为”作为愚蠢,孔子会教育人们“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老子会教育人们“无为而治”。对比各种传统文化的长短,了解他们的内在区别,有利于批评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