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工和他的母亲(外一篇)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工的母亲是地主家的女儿,虽然她没有血债,也不讲吃,更不讲穿,生活简朴得很,唯独对饭菜的要求是绝对要合她的口味。她的口味,不是大饭店厨师手艺,也不是小饭馆的特色,是丈夫去世前培养出来的“胃口”——只吃丈夫做的福州菜。现在丈夫去了,她改为只吃儿子做的北京菜,偶尔有不合口味的时候,老太太就两个字——不吃。
  张工的父亲一辈子就是这样侍奉妻子的,遗憾的是“文革”中父亲因为是地主的女婿,哥哥在海外,而被折磨离世。张工的母亲精神上受了刺激,从此,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吃别人做的饭菜。张工还有一个姐姐,但自己是儿子,一定要跟母亲一起过,从此遵守着母亲的“三不”原则。
  張工是水利厅一个部门的处长,妻子是老师,儿子在美国读研,他和妻子与母亲共同生活。妻子很孝顺,特意请了一个保姆,母亲对这位五十岁左右的保姆很满意,她干活利索,人也勤快,但有一条,只要儿子在家,不让保姆做饭。张工几乎不出差,几乎不参加任何应酬,一旦非出差不可,他会提前准备好菜,放在冰箱里,保姆每天热一下饭菜即可。若是工作上有应酬必须前往,张工也要先回家给母亲做好饭,才去赴约。
  张工已做了六年处长,一直没有提拔,管人事的评价说:“张工有能力,也有孝心,但是为了他妈耽误了不少事,是妈重要还是党重要?这样的共产党干部够格吗?”
  一天领导找到张工的母亲,将张工的表现说了,也将组织要提拔她儿子的事说了,最后对张工的母亲说,听说您很爱张工,非他做的饭菜不吃,但您老也要想想,这样会影响儿子进步的。
  不知道是儿子的领导来看望她激动的缘故,还是那句“这样会影响儿子进步的”话刺激了她,晚上老太太没有吃饭,张工一连做了三种菜,可老太太一筷子都没动。
  这下可把张工吓坏了,他一边问妈您哪点不舒服,一边一迭连声检讨自己最近太忙,饭菜是不是不可口呀。老太太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语不发。
  几个小时过去了,老太太见儿子儿媳妇急得够呛,这才慢慢地开了口:“你给我做饭,就这点儿事还闹到单位去了?你领导说我耽误你前程了。”
  张工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他不知道是哪位领导来的,都说了些什么,但从母亲的脸色看,是真的生气了。
  “妈,不是,我跟大家吹牛皮,说我做的饭菜香,妈只吃我做的饭,谁成想领导会误解呢。”
  “不是误解,是领导说得对,妈不应该这样,耽误你前程。”
  “不是的妈,领导只是一说,一是我的能力有限,二是我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有什么可提拔的,应该退居二线了。”张工一边说,一边把饭菜递给母亲。
  母亲还是没有吃,但老人家拉着儿子的手说:“自从你爸走后,我突然脑子不清醒了,今天你们领导一来,我忽然又清醒了,儿子,从明天开始,让阿姨做饭,你好好工作。”
  张工听了母亲的话,激动得叫起来:“妈,这和工作没有关系,还是我给您做饭,这么多年了,我什么工作也没有耽误,您放心,我会好好工作的。”
  母亲笑了,说:“吃饭。”
  第二天张工回到家,眼前让他吃了一惊,饭菜居然都做好了,母亲笑眯眯地坐在饭桌前,正等着他一块儿吃饭。张工看了看桌上的饭菜,依然是那几样——一盘清蒸鱼,一碟肉炒小白菜,一盘素炒苦瓜,一盆西红柿鸡蛋汤。
  张工觉得今天的饭特别好吃,既像自己炒的,又不像是自己炒的,总之味道特别香。
  水利厅又开始选拔干部了。领导开了腔:“根据中央精神,选拔有理想、有作为、敢担当、敬业爱岗的干部上来,现在李副厅长要退休,我们要提拔一名副厅级干部,刚才进行了分别谈话,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一致的,认为张工同志符合我们这几条要求,但也有的同志明确反对,说张工同志一心扑在他母亲身上,为了给母亲做饭从来不加班,从来不出差……”
  会场鸦雀无声,大家都在等着领导下面的定音之语。
  “一个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孝顺的人,他会爱岗敬业吗?!”
  会场静默了几秒钟,随即掌声四起。
  心 锁
  “没有激情的夫妻,最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这张床!”吴哥近乎怒吼地跳下床,抱起被子,冲进了书房。
  妻子王一泪光闪闪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她知道自己对不起丈夫,但她真的不是不爱吴哥,而是现在压力太大了。就说今天吧,编辑小李向她报告:又怀孕了。小李负责三个版面,一旦生小孩谁来接替她呢?
  王一不敢再想,赵丽正是月子期间,小马孩子才三个月,她这个《文化周刊》编辑部一共九个人,男生一名女将八位,都是80后,一个接着一个生孩子,生了一个又怀第二胎,她们轮流地怀孕生孩子,谁当主编谁不愁呀。
  已经两年了,王一又当主编又当编辑,还要当广告发行员,她已经将大部分人的活儿都揽于一身了,封二、封面的作者,她组织,中心彩页也是她约,卷首语她一个个打电话组织,工资吃紧了,还是她四处筹钱。总之,谁让你当主编呢?她想要人,要男生,社长说,你看吧,你的前任只要女生不要男生,现在你只要男生不要女生,我怎么办?
  今天,还是今天,孙涛差点儿出了大事,她居然把领导人的名字写错了,吓得王一一身冷汗。如果不是在最后三校时她发现了,明天一见报纸,她的乌纱帽摘掉是小事,她手下的这些个编辑们可怎么办呢?
  孙涛很不好意思,站在王一面前,说:“主编,我小孩生病,哭了一夜,我实在困得不行了,所以出了差错。”
  王一能批评他吗?他知道错了,他的孩子才一岁,你能够不让他的孩子生病吗?天天如履薄冰,日日小心翼翼,回家后就瘫软了,她哪里还有什么情、还有什么爱的心思呀。她知道吴哥特别喜欢孩子,她也曾经答应过丈夫,忙过这两年,咱们一定生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然而,一旦忙起来,谁能够做得了自己的主呢?聚少离多,无话可说,无情寡欲,渐渐地小两口把自己的心锁了起来。心一旦上了锁,吴哥与王一的婚姻就像漂浮在冰湖上的一只小船,船上是两间紧紧挨着上了锁的小船舱,没有人气,没有生机,孤零零地在生活的湖面上航行,随时都有可能冰破船翻。
  偶尔夫妻亲热一回,夫妻俩心头也是凄凉的,结婚才几年,难道真的就剩下“左手牵右手”的感觉了?终于,王一发现了丈夫的秘密。吴哥平时很少花钱,最近他放在家里的钱似乎总是比平时少了些。女人嘛,敏感之极,爱胡思乱想,他有女人了?难怪偶尔亲热一次他也是毫无激情,只是尽义务。
  王一陷入了痛苦中,但她又觉得自己对不住吴哥,所以并没有多问,把这份痛苦埋在了心底。
  吴哥对王一的不满只是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对自己不关心不喜爱,冷冰冰的像个机器人。“人家是主编,我是穷工程师,嫌弃我啦……”吴哥这阴阳怪气的语气,往往让王一心更痛。
  每逢此时,王一并不多说什么,依旧一心扑在工作上,她想好了,明年一定辞掉主编职务,好好跟吴哥过日子,跟丈夫生个孩子享受天伦之乐。而她暗地里却在默默地关注着吴哥的回家时间,特别是吴哥的工资。终于,她抓住了吴哥的把柄。那天在为丈夫洗衣服的时候,王一发现了一张汇款单收据,金额1000元,寄往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收款人是巴兰花。
  王一的心跳已经达到200了,脸涨得发烫,她知道,丈夫一定是有小三了,一定是因为自己不跟他生孩子,有了别的女人。
  在卧室柔柔的灯光下,在那张令王一和吴哥欢乐过又痛苦过的双人床上,夫妻二人和衣相背而坐。王一慢慢地说着:“你不要欺骗自己了,也不要再伤害我了,咱们离婚吧。”吴哥心里一惊,转过头来,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知道王一是为了什么要离婚,遂试探着问道:“你有心爱的人啦?”
  此时王一已经泣不成声,说:“我有心爱的人啦?你寄钱的单子我看见了……”
  吴哥此时方才明白是妻子误会了自己,他转身将妻子搂住,说:“对不起,是我的错,我没有跟你商量,我领养了个穷困学生。”
  两个人相拥而泣,又相拥而笑。这一夜,心锁打开了,这张床不再冰冷寂寞,不再平静如水。
其他文献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的开篇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芸芸众生自然会因为各自的情感所系、欲望所得而有不同的体悟。何荣芳小说中的四奶奶生活在高家大屋里,作为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她是破落的传统社会最后的余脉,四奶奶不可动摇的旧时代情绪使其对这个新时代充满排斥与恐慌。她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同时又是新时代的阴影,她在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中艰难地继续担当旧式思想的捍卫者,她的拼命挣
期刊
一  宴席终于散了。  是几个在一起几十年的老伙计,为老葛光荣退休攒的一个酒局,席上喝了茅台。老葛舍不得喝,捏着酒盅舔。他们都笑他馊抠,说你喝下去,一口喝下去!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除了警服,就没一身像样的衣裳,你亏不亏嘛!老葛便一仰脖,把满满一盅茅台酒,一口喝干。  盅子小,一盅才六钱。这地方喝酒,时兴“走盅”,一桌子上的酒盅,别管多少,都跟着一个人的盅子走,酒量瓤一瓤的,一趟盅子走下来,就
期刊
阿月在古镇开茶楼,茶楼是父亲买下的。阿月的父亲喜欢去茶楼喝茶,泡一壶好茶,清茶的香气就在身边缭绕,听周围的人谈古论今,说东道西,其乐无穷。  茶楼是两层的小楼,木格子窗户,旧木桌子,旧木凳子,还有旧竹子藤椅。阿月负责送茶,客人一落座,阿月轻轻地走过去,手提一个冒着白色烟雾的长嘴铜壶,缓缓将开水倒入放好茶叶的白瓷杯里,动作轻柔,行云流水般。茶叶在三起三落間,沉入杯底,未饮,清香飘出,不知不觉间让客人
期刊
应王春林教授的邀请,我谈谈自己对文学批评的感想。《安徽文学》非常有锐气和担当,能在此发表文字非常荣幸。我正规从事文学批评工作是2002年在山东读硕士的时候。在此之前,我在国企工作过多年,做过工人、门卫、保管、财务、秘书等工作。因为是文学青年,我也尝试发表文学批评。我还记得,第一篇文学批评是关于张爱玲研究的,发表在一家地方大学学报。2002年,我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求教于著名批评家吴义勤教授门下,攻读
期刊
最冷一天  我将滚动中不断蜷缩的梧桐树叶  认作受惊四窜的栗鼠  但没有低估屋外的沉重  严寒刺激了口腹之欲  也解放了我们犹犹豫豫的手脚  它拆穿虚假的漂亮  如同否认确凿的美丽  好多街道其实从未涉足  一些巷子已经分辨不清  热气是存在的  磅礴却无计可施  潜进室内  中央空调回水的声响  就像麻雀在集体哺乳  哦,妈妈  我决定宽恕这个纸糊的世界下层建筑  十年前,集镇中不存在寺庙  除
期刊
这是一篇不错的小说,但绝不完美。作为编辑要清楚地知道一篇小说的亮点和缺失,要在心里有一套稳定的评价标准和评分体系,《守》可以给60分,尚有40分的空间值得商榷和进步。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传统宗法秩序的维护者“四奶奶”,在当今城市化进程的社会转型期中,愈发格格不入,无论是其刻意维护的、象征着传统家族范式的“高家大屋”,或是她固执坚守的、乡村视域下稳定的道德伦理,都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而分崩离析。在
期刊
这个冬天冷,出门少,腿脚都闲出了病,走路有些跛,一定要出去走一走了。  我与老三都住隆康路,得闲时总是约好一同买菜、逛街、去福利院看望姑妈。两人年龄、高矮、胖瘦均相差无几。区别就是一个脸尖一个脸圆,可活着活着就活成了一个样子,她的圆下巴尖了,我的尖下巴圆了;她的高跟鞋矮了半截,我的长头发短了五寸;我俩从一个理发师手中出来的发型,可作双胞胎样板工程。  我说你最近看到一个新闻吗?题目像句诗——我于昨
期刊
1  睡梦中的许诺是被落在脸上的热吻惊醒的。那吻,像雨点一般落在许诺的脸颊上,额头上……似一阵暴雨,强烈又饱满,还夹杂着花朵的清香,最后,这玫瑰花般的清香凝聚到了许诺的口腔里,逶迤前行至咽喉处戛然而止。许诺猛然从床上坐起身,他的目光在柔和的灯光下寻觅,直至停滞在穿衣镜前。  万籁俱寂的午夜时分,室内的一切都散发着安静的气息。许诺却在刹那间听到了自己剧烈的心跳。伴随着心跳,他的语速也很快,“你是谁?
期刊
1  走读淮河,自然是要走一走淮河最重要的支流——涡河。涡河不仅是淮河的第二大支流,涡河的岸边还诞生了老子、庄子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为寻觅2500多年前的老子留下的圣影和气韵,我们一行四人在春夏时节两次穿越了300公里的淮北平原,沿着亘古流长的涡水,一路行进寻觅,嗅着前人留下的墨香,寻访了河南的鹿邑、安徽的亳州和涡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
期刊
大概十年前,海飞和我是同行,我们都为报人,喜好的却是文艺兮兮的腔调。而在做报人之前,海飞做过不少行当,当兵,当工人,当保安,摆过小摊……这是我最近才知道的。最近的海飞,我们可称他为作家、编剧和《浙江作家》杂志的主编。  最早认识海飞,是在他的家乡浙江诸暨,他张罗一场笔会活动,同游五泄同吃西施豆腐什么的。当时我的印象是,海飞怎么可以这么年轻就写得这么好?而且更匪夷所思的是,又挑不出他的什么毛病。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