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体嬗变的规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梁启超与蒋百里分别在《翻译文学与佛典》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翻译事业之先例》中几乎同时预见性地描述了中国翻译实践中翻译文体的历史沿革轨迹,即直译→意译→直译→直译加意译。二人的参照点不同,但异趣同归。本文认为这一预见性观点首先由梁氏提出,而蒋氏只是受到启发,换了一个参照点而已。
  关键词: 梁启超 蒋百里 翻译文体
  梁启超与蒋百里都是近代中国学界的知名人士,均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二人似乎很巧合地几乎同时预见性地描述了中国翻译实践中翻译文体的历史沿革轨迹,即直译→意译→直译→直译加意译。一般认为,梁启超无论是成就还是知名度而言,无疑都在蒋百里之上,所以译界如果想当然地将这一桂冠套在梁氏的头上,那么恐怕鲜有质疑的声音;然而若将其归功于蒋氏,则可能更容易给人振聋发聩的感觉,但这违背科学精神。我们通过译论史上的两段文字比对和考证,发现这一极富哲思的预见应当推梁氏无疑。
  先从蒋百里的一段译论说起。
  “历史上翻译事业之进步,亦若有一定之行程焉……有短篇之直译,进而为长篇之意译,是为一进步……此时之译必其文顺而旨乖者多。反动继之,乃再尊重直译,是为又一进步。今则求真之念切……时代更进一步,则并意译、直译之名词而消之,而译事乃告大成”[1]248。
  这段文字录自蒋先生于1921年7月15日《改造》第3卷第11期上发表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翻译事业之先例》一文。蒋百里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生于1882年,原籍浙江海宁,早年曾赴日本、德国留学,主攻军事研究,兼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艺术。蒋先生一生主要活动于军界和外交界,就文学、翻译发表的著述不多,主要就是受梁启超委托,撰写了《欧洲文艺复兴史》及在自己参与主编的《改造》之“翻译事业之研究”专栏上发表的上述一文。这里拟讨论蒋先生的翻译思想,所以撇开《欧洲文艺复兴史》一著作不谈。
  该文所及可谓面面俱到,对翻译意义、翻译方法、翻译文体、翻译事业与民族事业的关系等方面都有涉猎,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跟同时代的文学研究会其他核心人物郑振铎、矛盾等人的相关论点遥相呼应,互为鼓手。此文给译界最大的启示在于它的方法论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翻译比较诗学的早期经典作品之一。因为他自觉地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翻译史和中国当时的翻译现状进行共时比照,同时将翻译活动和国语运动、民族事业做了历时推演,从而得出了该文第四部分归纳的掷地有声的结论。
  尤其上引一段更是受到译界的追捧。著名翻译史家、《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作者陈福康先生曾给予这样的评价:“蒋氏又以战略家的眼光,从宏观上总结并预言了整个译事及译学理论的发展。”[1]247-248从措辞来看,陈先生像是认为翻译文体的沿革有其固有规律:直译→意译→直译→直译加意译,而这个规律的发现者当首推蒋百里先生。我们认为,陈福康先生的结论把蒋先生的贡献说得太过了;假如说这确乎是一个规律,那么其首先的总结者可能是梁启超,而非蒋百里。理由如下:
  为讨论之便,先引一段梁氏的相关论述,以备对照。
  “其在启蒙时代……吾名之为未熟的直译。稍进,则顺俗晓畅,以期弘通……吾名之为未熟的意译……及兹业浸盛……于是求真之念骤炽,而尊尚直译之论起。然而矫枉太过,拮鞠为病;复生反动,则意译论转昌。卒乃两者调和,而中外醇化之新文体出焉。此殆凡治译事者所例经之阶级……”[2]99-100
  大致上,两段文字讨论的都是翻译文体的历史演进问题。纵观历代翻译,每次引进新学,所译外来著作浩如烟尘,然而文体的嬗变更替莫不如此。但先人一步发现这个规律的,到底是梁先生,还是蒋先生?我们认为,答案应当是前者。
  一、梁文在前,发表于1920年;蒋文在后,发表于1921年。两文均发表在同一刊物《改造》上,而该刊又是梁氏主持、蒋氏编辑的,后者不受前者影响当然是不可能的。
  二、梁、蒋二人私交甚笃。比蒋氏年长近10岁的梁氏是近代中国首屈一指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大学者,在思想界、文化界影响深远,对文学、佛典、翻译均有精深的造诣。这样一位文化界泰斗曾对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蒋氏表示过有意提携之意,蒋氏之受宠若惊则是势所必然的。统观蒋氏从事军事活动之外的文化事业,特别是作为当时文化界著名人士的经历,多半都和梁氏有关。1910年蒋氏游学归国,梁氏即委以重任,让其负责松坡图书馆,并请他用德语翻译《职分论》;1918年,梁氏赴欧考察,更是携蒋氏同行,经月回国,梁氏又邀请他编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同时将“共学社”和“讲学社”的负责人之职托付于蒋氏;此外,蒋氏还受梁氏之邀,负责编辑文学研究会的阵地性刊物《改造》杂志之重要专栏《翻译事业之研究》。凡此种种,足以证明梁氏对蒋氏的信任与青睐及蒋氏对梁氏的崇敬与支持。亲密无间的个人关系无疑会影响二人一系列思想观点的契合,翻译思想固然也不能例外。
  三、上述两段文字的用词有很多相似之处。梁氏追溯了译业自启蒙至兴盛的文体得失之历程,蒋氏从整体上回顾了译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梁氏指出,文体得失,“实为焦点”,“蒋氏则说,“历史上翻译事业之进步,亦若有一定之行程焉”;梁氏使用“顺俗晓畅”、“诘鞠为病”等词语描绘译语特征,蒋氏则用了“文顺而旨乖”、“佶屈”等;梁氏说,“复生反动”,蒋氏说“反动继之”;梁氏说“求真之念骤炽”,蒋氏说“求真之念切”……在这样文意密集的两小段文字中,重叠使用的词语竟然如此之多,应该不是巧合。如果分别将上述两段文字放到各自全文中进行对读,则可更清晰地发现,二者确有很多意思互参之处,如果从两人对翻译理论的研究程度及学术影响力的大小来推断,蒋氏就应当细读并反复咀嚼了梁文,然后结合自身学养进行了有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产生了上述一文。
  四、两文都用到“求真之念”这一字眼,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巧合就了事儿。据陈福康先生的考证,今人反复在翻译文章中说“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出自唐代译经大师玄奘,是犯了一个张冠李戴的谬误。其实,这八个字倒是来源于梁启超,是“梁氏对道安的‘三不易’中的‘一不易’的‘撮其大意’的表述”[1]33。梁氏对佛经典籍有很深的研究,因此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的思想可说是烂熟于心,这一点可从《翻译文学与佛典》和《佛典之翻译》等相关论著中得到印证,上述文论正是串联了汉末以降的古代翻译思想而高度归纳的卓识远见。相比较而言,蒋氏则对佛经典籍没有什么研究,对翻译理论精神的把握只能望梁氏之项背,因此不可能像梁氏那样理所当然地留心道安的观点,至于“求真”一词为什么会出现在他的文章中,想必是他读了梁文之后,不自觉使用了梁氏的术语。其实,结合我们上面的论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牵强。
  五、蒋文的论证方法可能受了梁氏的影响,用的都是比较诗学的方法,不同的只是二人选取的参照点不一致罢了。梁氏是在全面梳理与评说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理论过程中阐发翻译文体从直译到意译,再到直译,最后到直译意译相结合的嬗变规律的。梁氏没有欧洲国家游学的经历,自然不能像蒋氏那样自觉地联系德国的路德、法国的阿米欧作比,从而论说中国的翻译事业与民族语运动。但梁氏古今参照的言说方式很可能给了蒋氏中西互鉴的理论灵光,从而激发了蒋氏的理论自觉,转换观察视角,完成他的大作。其实,蒋氏作为一个“业余”理论家,能在翻译史上保有一席之地,他真正的高明之处很可能就是这种研究范式上的借鉴。从学术研究角度讲,借鉴他人的观点远不及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已故中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杨自俭先生生前多次呼吁译界学人要从古人、外国人那里继承和发扬科学的研究方法。
  至此,我们可以说,梁氏对总结中国古代翻译理论的强调,加上蒋氏以西方译史作为参照解读中国翻译史的经典范例,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方法论财富。时至今日,无论是从事翻译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史研究,都离不开这种古今比较、中西比较的基本方法。因此,细究起来,梁、蒋二人功劳大矣。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分析中医专业床边教学的意义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保证床边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强调通过注重床边教学质量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思考、加强带教老师队伍建设、定期举办讲座和病案讨论等诸多途径,保证中医专业床边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中医专业 床边教学 临床思维  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
摘 要: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重要组成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作品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幽默的语言和奇幻的故事内容深受读者喜爱。郑渊洁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儿童文学作家还体现为他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同时身为一位父亲,深知只有先进、科学的教育观才能保障儿童全面发展,传统教育观念相对儿童成长的落后逐渐危害儿童健康成长。对传统儿童教育观的反驳和挑战成为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  关键词:
摘 要: 数字化教学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优质教学资源匮乏已成为数字化教学推进的瓶颈,具体表现为教学资源形式单一、质量欠佳、缺乏有效管理。只有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优秀教学团队、加强教学资源的科学管理等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才是数字化教学有效推进的应取之道。  关键词: 优质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 教学瓶颈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管理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活动室里幼儿大呼小叫,你追我跑;图书角里的图书变成纸飞机,在头顶上飞来飞去;盥洗室里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这段时间是小朋友最向往也是老师最头疼的时刻,因为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老师却要时刻绷紧安全弦,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发生意外。其实,这段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让它更有序,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课间活动难组织的原因  1.在两个集体教学活
摘 要: 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作为一项全国统一性测试,其严肃性不亚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测试办公室对该项考试的流程规定及管理办法还存在一定的疏漏,导致各个高校在组织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旨在梳理这些漏洞,找到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英语专业考试 考务管理工作 解决措施  为检查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评估各高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衡量学生
摘 要: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越南语专业于2011年对2008级越南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了新的改革,至今已有五届。本文旨在分析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越南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新改革的利与弊,并进行思考,以寻找出对独立学院越南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更科学、更实用的方式。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越南语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科研初步训练的主要综
摘 要: 学生在探知数学知识内容、解析数学问题案例的实践进程中,需要借助数学思维活动。反思能力在推进问题解析活动进程,强化问题解答活动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针对高中生反思能力在问题教学中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 高中生 反思能力 数学问题 教学活动  教育实践学指出,学生在探知数学知识内容、解析数学问题案例的实践进程中,需要借助数学思维活动。学生思维
摘 要: 错误是正确的先驱,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变得更精彩;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更具灵性和个性。对教师来说,学生的“错误”是挑战,更是教育智慧的折射。教师只有恰当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彰显差错的宝贵价值,才能使学生在和谐的状态下得到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数学课堂 妙用错误 引导学生 因势利导  记得有人曾说:“
摘 要: 本文讨论初中生物课堂开篇的组织方法,将新课导入置于全新高度加以审视,使新知展现入境、入情、入理,旨在为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献计献策。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打造一个好的开始都至关重要。课堂学习是教师、学生与知识互动的过程,是学生探究未知的过程。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对新知识的好奇程度关系他们的学习质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理解是历年NMET的重头戏。近年来,高考继续加大阅读量,高中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目的在于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在山区中学,由于老师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仅仅学生做,老师对照答案讲解。加上学生使用英语环境窄、利用频率低、资源缺乏、课外补充阅读少等许多不可控制原因,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升。要改善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