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艺术博览会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zhongy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礼是天地之序”——《礼记·乐记》。礼仪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既是人与人之间秩序的建立,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相互来往的一种和谐关系和环境,另外,礼仪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习俗特征。孔子认为, “不学礼,无以立”。在弘扬我国优秀礼仪文化的同时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宣传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更需要通过礼仪文化包括礼品文化来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期刊
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利用纤维状植物的茎杆编制生活用品。《诗经》中就有“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的诗句。在西安半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的器壁上,清楚地印有“十”字、“人”字纹等篾席的模印。  草编工艺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因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故在民间流行十分普及。 周代时已有以莞(蒲草)编制的莞席。《礼记》
期刊
錾花是指通过锤子和錾子在比较光滑平整的金属正反两面进行敲击,形成肌理及线条、浮雕或凹雕等表面效果,实现精细复杂图案的一种金银细工工艺。英文翻译为Repoussage,源自法语词汇“repousser”,意为“反复推压”。  錾花工艺的历史可以上溯至青铜时代,在不同的时代,亚述帝国、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尼泊尔、印度、中国以及欧洲洛可可时期,都出现过优秀的錾花工艺作品。就工艺本身的特点来说,錾花
期刊
髹漆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时代,人们已经学会了用漆制作他们最常用的生活用具——漆碗。可以说,漆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用物质形式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多次承担着国际交流中形象大使的功能,在人类历史上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扬州漆器作为中国漆器行业中一支重要的流派,两千多年来,几经风雨,几度彩虹,已经
期刊
于泾从事玉雕工作35年,所作玉器不计其数,且大多数散藏在国内外藏家手中,对此他并不为憾,至今仍然读书琢玉不缀,所作种类计观音、仕女,动物、压厢(春富),现代人物等,在业界影响深远,  于泾大师每天的工作是从他那间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氛的工作室里开始的,长年累月,城市的喧嚣、人心的匆匆,于大师视若天之浮云,转瞬即逝。  人成就一生,必会遭劳其筋骨,挫其锐气之难,此谓常理,然在于大师的脸上却看不出半点疲
期刊
近年来,收藏界刮起了一股收藏象牙艺术品之风,而梁肖友先生的象牙细刻作品,正是收藏家们苦苦寻觅的对象之一。但事实却又难令收藏者如愿,特别是想收藏有梁肖友落款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但令人惊喜的是,不久以前,梁肖友之子梁世倬先生带来了几件梁肖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艺术创作颠峰时期精刻的象牙细刻书画作品,使我有幸一览了梁肖友先生象习:细刻艺术的风采。  梁肖友,名保熹(1904~1979),祖藉杭州,生于苏州
期刊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珠山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特展”于4月25日在上海世华艺术馆开展,14日在位于复兴中路1199号明园文化艺术中心四楼的上海世华艺术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古陶瓷专家刘新园主持展品开箱仪式,将极为珍贵的宣德官窑斗彩鸳鸯莲池盘放入展台。  此次展览由景德镇考古研究所、上海世华民族艺术瑰宝回归基金会与复旦大学文博系联合主办,在展览中欣赏到江西瓷都——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址出土
期刊
麦积山石窟北魏西魏造像自成一格,具有“秀骨清像”特点,这些满含感粢力的作品在中国雕塑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笔者认为在分崩离析的时代后,佛教的盛行,人们的精神状态,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是促成“秀骨清像”风格的重要因素,文章就此做了相关的分析。  “秀骨清像”在佛教造像中指一种艺术风格,由南朝宋明帝时的皇家宫廷画师陆探微提出,在顾恺之“清赢示病”的维摩诘形象上发展而来的造像样式。这种艺术风格很快在北魏的佛教
期刊
紫砂泥有“五色土”之美称,其色不艳不俗、沉着古雅、朴素自然。清人吴梅鼎曾在“阳羡茗壶赋》中赞曰:“若夫泥色之变,乍阴乍阳。……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庭。迫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岂隋珠之与赵璧可比异而称珍者哉?!”明清两代,亦有不少金石书画家,如顾听、陈曼生、杨宝鳙等尝试用紫砂泥制陶印。近代宜兴篆刻家潘稚亮更擅制紫砂印,曾为书画大师徐悲鸿刻制过不
期刊
年画是中国的,年画是民俗的,年画是童年的印象,年画是故乡的梦境,年画是上个世纪的故事,年画是祖宗先辈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我们的先人希望好事成双,希望神虎镇宅,希望百福临门,希望天下太平……他们把所期冀的一切表现在年画里,因为只有在“年”里,他们的生活才最接近理想。今天,当我们翻开一幅幅画面虽略显陈旧,色彩却依然光鲜的年画,眼前会自然浮现出这样的景象:数百年前的父老兄弟们恭恭敬敬地把财神菩萨请上神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