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t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还会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艺术的教学创设。
  一、备好课是营造良好语文教学氛围的前提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熟悉。教师只有做到对教材充分了解,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备课的环节上下大功夫,不仅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在备教材的过程中,精心钻研教材,弄清重难点,理清教材结构,明确知识要点。备学生,就是对每个学生做到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设定课堂提问内容和课堂练习,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实际上,教师的每一次备课,都是对知识的梳理,对学生的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备课不到位,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在这样的状态下,素质再高的教师,也很难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教师的情感因素是营造良好语文教学氛围的保证
  小学生年龄小,其情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很重要,因为教师的情感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有时一些积极的情感还能起到充分调动学生情绪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把握好自己情感的同时,还要根据所讲内容想方设法来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情景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有效运用情感来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大都渗透着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如对祖国、对亲人、对自然……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和浓浓的爱意。面对这些,教师要因势利导,借助声情并茂的讲解、充满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去感悟作品的真善美。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受到良性情感的熏陶,进而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供有利因素。
  2.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节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耳目一新,还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懒于思考等等。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不都是学生的原因,我们教师不能只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没有了新鲜感,小学生更是如此。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变换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笔者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扮演在寒风呼啸中却衣着破烂的小女孩,体会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期间,笔者还让学生设计了一幅过年的情景: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肉等……通过明显的对比,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的遭遇。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朗诵、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三、有价值的课堂提问是营造课堂气氛的有机补充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成为营造课堂气氛的有机补充。作为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最好和生活、学习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语文离自己很近,讨论起来,气氛才会热烈。而且,这些最真切的感受也会促进语文知识的吸收。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创设有价值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用生活情境去理解课文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李金亭,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或简称《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范围与要求”明确指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在此《考试大纲》的“必考内容”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为“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规定为“识记 A”,要求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警世之作,诗歌结尾“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明确的表达了诗人警示世人的写作意图。  本诗到底想警示什么?浅层次的理解应当是警示父母不要干涉儿女的婚姻。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孔雀东南飞》的题旨应当是倡导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这种理解就是用今人之思解古人之意,拔高了全诗的思想境界。理由如下:  一是南朝以前封建家族制度是统治全社会的正统,没有人敢动摇这个
对于《猫》这篇文章的主旨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与理解。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与看法: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感情。这种观点,但有些细节却不以为然。从练习的设计以及课文的研讨,编者认为故事的主体是“我”,主旨在于冤案的教训,至于对前两只猫的叙述,则是为了铺垫和衬托,是这样吗?   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笔者以为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更全面的把握。在《猫》一文中,猫是不会说话的,但是人会说话,我们可以
古典诗词是中国辉煌传统文化的结晶,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古典诗词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在其中穿插进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而且还可以通过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美”,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古典诗词。现在古诗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了解本节课要讲些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要求?起到一个整体感知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诱导学生开启思维、唤起记忆、调动激情,产生兴趣等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可见语文课堂的开头导入能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关系着一节语文课的成败。笔者结合
作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养成会写的本事。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学生作文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模式,话不会说、情不会抒、大话空话等毛病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细查起来,最大的原因还是多年承袭下来的较为封闭的作文教学导致的,使得学生不会细心观察、体验生活,不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呢?  一、用自己熟悉的生活写作  解放作文教学思想,冲破多年来应试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
我们都知道,在解读文本时必须关注作者原意和文本意义,然而在实际阅读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冒出一点“过度诠释”。如何准确、深入、透彻地品味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意蕴,深切把握到作者的体验,关键在于抓实文本“零信息”。  任何文本都有其意义,即作者想要借文字的力量反映的某种“精神”,大到能反映本民族的历史、社会现实,小到反映个人内心情感。只是“精神”虚无缥缈,这就需要我们凭借文本语言来抓住它。但在平时的阅
当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师资”、“图书”、“环境”和“生智”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旨未能体现出来或仅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导致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能力,与城市学生相比较距离愈来愈大,这的确是件令人不得不重视的大事。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能力,也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由笔者负责的课题组经过多方的调查研究和实验,最后得出
在课改的浪潮中,理念层出不穷,乱渐迷人眼,老师们几度陷入错乱、迷茫、慌乱。曾几何时,当人们开始讲诗意语文、情感教学,语文课便成了花架子;当反复强调自主学习,课堂便成了自由市场等等。老师们一味跟随理念,费尽心思,创设的情境却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使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朴实与扎实。而其实,语文最根本的核心一直是最质朴的“语”,“语言”的“语”。我认为只有关注语言表达,准确定位训练点,才能真正坚守语用本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下是笔者对初中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由题目入手打开阅读的突破口  题目往往是读者最先看到的内容,不仅简洁,而且传神,好的题目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睛,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题目也是文章的眼睛,它统领全文,揭示了文本的重点,是解决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