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4.影响学校教育发展。教师职业倦怠将会直接影响教师发展,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
1.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科教兴国,尊师重教,应落到实处,而不是喊喊口号而已。一份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是决定职业本身是否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偏低,使许多教师心理失衡并最终导致职业倦怠。因此,国家首先应通过政策倾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质性地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并制定优惠政策,如职称评定、住房购买政策等,逐步完善对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其次要利用舆论导向的作用,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好风气,为教师开辟有利的社会环境,真正让教师职业成为社会尊重的职业。
2.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教师评价机制。过去应试教育下“唯分至上”的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同时也抑制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首先要破除过去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体制,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以发展性的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实行多元评价方法,使教师工作得到客观、合理的评价。其次,在教师之间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机制,既形成一定的竞争动力,又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友好、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3.改善学校领导方式,营造和谐的组织环境。改善学校领导方式,以使教师处于良好管理环境中,有助于减轻教师压力,预防倦怠情绪。首先,学校各级领导要实行开放民主的管理方式,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学校管理者应当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教师营造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各管理部门应转变职能,变监督管理为替教师着想、为教师服务,尽力减少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从精神、环境、物质、健康等层面进行人文关怀,使教师心情舒畅,自信工作。再次,要建立科学的聘任、考评、晋升制度,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激发教师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工作动力。
4.搞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间接途径。首先,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要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仅要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加强教师非专业知识的训练,尤其要重视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能力,教给教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从而避免因压力无法及时缓解而出现倦怠心理。其次,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培养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接受继续教育、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已成为教师工作之外的“必修课”。对此,我们要关心教师的各种发展需求,要为教师的学习和提高创造条件,如:为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聘请专家为教师举办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等。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和基础教育质量,而且关系到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能否顺利实施。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特别应努力从教育管理层面创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来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现象的进一步的恶化。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4.影响学校教育发展。教师职业倦怠将会直接影响教师发展,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
1.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科教兴国,尊师重教,应落到实处,而不是喊喊口号而已。一份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是决定职业本身是否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偏低,使许多教师心理失衡并最终导致职业倦怠。因此,国家首先应通过政策倾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质性地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并制定优惠政策,如职称评定、住房购买政策等,逐步完善对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其次要利用舆论导向的作用,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好风气,为教师开辟有利的社会环境,真正让教师职业成为社会尊重的职业。
2.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教师评价机制。过去应试教育下“唯分至上”的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同时也抑制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首先要破除过去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体制,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以发展性的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实行多元评价方法,使教师工作得到客观、合理的评价。其次,在教师之间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机制,既形成一定的竞争动力,又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友好、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3.改善学校领导方式,营造和谐的组织环境。改善学校领导方式,以使教师处于良好管理环境中,有助于减轻教师压力,预防倦怠情绪。首先,学校各级领导要实行开放民主的管理方式,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学校管理者应当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教师营造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各管理部门应转变职能,变监督管理为替教师着想、为教师服务,尽力减少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从精神、环境、物质、健康等层面进行人文关怀,使教师心情舒畅,自信工作。再次,要建立科学的聘任、考评、晋升制度,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激发教师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工作动力。
4.搞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间接途径。首先,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要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仅要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加强教师非专业知识的训练,尤其要重视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能力,教给教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从而避免因压力无法及时缓解而出现倦怠心理。其次,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培养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接受继续教育、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已成为教师工作之外的“必修课”。对此,我们要关心教师的各种发展需求,要为教师的学习和提高创造条件,如:为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聘请专家为教师举办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等。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和基础教育质量,而且关系到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能否顺利实施。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特别应努力从教育管理层面创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来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现象的进一步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