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题的解答应抓住思维切入点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ch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大小往往与他的思路是否宽阔、灵活,思维是否发散等密切相关,发现和找准思维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我们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时,重现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短暂而迅速”的重走一遍,从中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那就等于教给了学生一把开启思维宝库的金钥匙。
  一、正确理解、掌握基本概念
  比如“机械波”的概念,其定义为“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过程。”那么究竟传播的是什么呢?是以振源为榜样,其他媒质中的质点在各自的附近通过相互作用沿波的传播方向由前到后依次做着同频率、同振幅但不同步调的振动。其中又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时间的周期性和波长的周期性关系的各个侧面。由此我们会很自然地得出: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而媒质本身不随波迁移。这样对机械波的概念有了真正的理解,在解决问题时就有了准确的思维切入点。
  例1 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B 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相等
  C任一振动质点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的距离
  D 相距一个周期的两时刻,简谐波的图象相同
  因此,我们不难判知正确的答案是BD
  有些概念之间很相似、相近,由于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及思维定势等知识负迁移的影响,给正确理解、掌握概念形成了障碍,则很容易产生混淆。
  例2 在某一电场中的A点,1C正电荷有的电势能是5J,该点电势为 V;若A点放入单位负电荷,则A点电势为 V;若在A点不放入电荷,则点的电势为 V。
  该题的思维切入点就建立在对基本概念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与电荷的正负、存在与否无关;而电势能则是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与电荷有关。”
  因此,只有正确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才可以达到思维发展的最高境界。
  二、具有创设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要顺利解决物理问题,就必须从基本物理模型出发,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物理情景,通过运用类比、联想、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旧模式再加工,使之与新的物理情景相适应,从而做到难题巧解、繁题简解,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一个小球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的底部作幅度不大的摆动,就要联想到单摆的模型;对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运动问题,就要联想到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模型等。
  三、具有对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以及本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跨越能力
  随着高考综合科目的确定,各学科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试题也不断出现。作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高科技问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物理学科,则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密切。2000年高考试题,计算题第20题,不仅要求学生在物理上正确理解同步卫星的运动规律,而且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纬度和经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正确的空间图象,才能进一步正确解决问题。要想有这样的思维切入点,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且把他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能力。
  四,学会“发现和找准思维切入点”的方法
  (一)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
  捕捉关键词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定条件;挖掘隐含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①找出题目中的“不变量”,以此作为思维的切入点,可以解决一类问题。题目中的“不变量”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从题目中读出的。如,“加速度恒定”、“匀速”、“处于平衡态”、“……不变”等;另类隐含中的“不变量”。如,在力学中,出现“物体表面光滑”则摩擦为零;在讨论电路性质时:串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处处相同”;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在解决静电平衡问题时,“置于电场中的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等。②找出题目中的“临界条件”。若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都有临界现象出现,此题的入手点就应从临界条件入手。
  (二)画好草图,形象物理过程和情景
  画草图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草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等,也可以是由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
  (三)用“功能关系”来解决一些过程复杂的运动学问题
  例:总质量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经运行了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什么?
  此题用动能定理求解比用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简单。只要分清整个过程有几个做功及初末状态的动能,就可用动能定理来解。
  解:对车头,脱钩后的全过程,有
  FL— k(M— m)gS1= —(M— m)V02 /2
  对车尾,有
  —k mgS2 = —mV02/2
  而S= S2—S1
  由原来列车匀速,所以 F =kMg
  联立求解得 S= ML /(M— m)
  (四)变换思路,加强物理情景间的联系
  有些题目,就题论题很难求得结论,甚至得不到结果。此时应马上交换思路,转移研究对象、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加强相似物理情景间的联系,挖掘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导出结论。
  解决问题的思路形式取决于思维切入点,其中思维切入点又包括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式,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因此,教学中对学生发现和找准思维的切入点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等,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好许多其他方面的工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服务,为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服务,还要保障学校计算机及网络的正常使用和运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给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不但要掌握专业技术,还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教师现状  一堂课上,一位授课教师问在座的各位在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的兴趣, 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对小学体育快乐教学法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目标激励法  在一节体育课的开始,教师注意推敲自己的“开场白” 。例如在教“ 跨越式跳高” 时, 教师可以先向同学们讲述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三破世界男子跳高纪录的动人事例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期刊
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对课外英语活动的要求或者说是现行有效的方法很少,致使把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浪费掉了。为此,本文就从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作用及如何有效运用课外校外时间,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浅谈小学英语课外活动教学。  一、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课外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拓宽学生视野,给他们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
期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
期刊
摘 要:传统数学教学中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头表达。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记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学习,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与当前要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极不适应。本文从发展学生提问、讨论、讲评、总结“说数学”能力入手,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去质疑、猜想、进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发挥其
期刊
现代教学中,旧的教学模式很很难适应教学现代化的需要。现代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师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运用多媒体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接地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就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诱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
期刊
人们对于路堑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是伴随着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边坡滑塌事故而开展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价,为实际工程提供合理的边坡结构,以及对具有破坏危险的边坡进行人工处理,避免滑坡出现造成的灾害和损失,因此有必要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治对策,对相关相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  1、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①地质构造。地质
期刊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
期刊
从普及义务教育以来,由于所有的小学生全部升入初中,到了初中,所谓的“后进生”更加“后进”,这样的恶性循环发展导致高一新生在智力、能力、兴趣、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给高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流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妨试一下分层次教育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分层次教学是针对班上学生底子薄、层次多的实际情况,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