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带上我的目光漂泊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迄止2008年5月,尹燕在《江门文艺》发表了六篇打工小说,其中三篇上了“读者评好稿”,两篇发在“本刊推荐”栏目。这点成绩固然微不足道,但对于尹燕来说,却是一份不小的收获,更成了她不可多得的创作动力。
  尹燕是江苏连云港的一名普通社区干部。她的社区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业绩频频出现在当地的电视报纸上,南京、苏州等发达地区的同行们多次前来参观她所在的社区。尹燕获得的奖项摞起来有半人高,塞了整整两抽屉。尹燕本人还是市电视台、报社的优秀通讯员,文章频见报端。
  尹燕首先是个执著事业的人,对于取得的奖项和业绩,她淡然一笑,我只对社区尽职。为了这句平凡的话,她干起工作来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
  尹燕又是个做事低调的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的社区干部,还在利用业余时间看小说,写小说。尹燕主要看与打工有关的杂志。尹燕看得最多的是《江门文艺》。从2000年开始,她先是从在南方打工的朋友那儿借来看,后来让朋友从南方寄来看,再后来,有条件上网了,就在网上看。最近的三四年,《江门文艺》她几乎是每期必读。阅读的兴趣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以前是抱着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去阅读,后来就跃跃欲试写起小说来了。
  尹燕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她写过纪实报道,也写过人物故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她写了第一篇打工小说《失血的南方》,按照杂志上公布的邮箱发给了《江门文艺》的谢荔翔编辑。谢编辑看了稿件后,很快给了回复,在肯定内容的同时,觉得写法不够成熟,建议她修改后再寄过来。这个回复给了她莫大的鼓励。着手改稿前,她又把《江门文艺》等杂志找来看,仔细揣摩别人的创作手法,边悟边改,直至自己感觉满意了,才第二次寄给谢荔翔编辑。这一次,小说顺利通过了终审,并刊发在2007年7月下期。
  这篇小说的顺利通过,给尹燕的创作注入了动力,大大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江门文艺》2007年恰好推出了“本刊推荐”栏目,也为尹燕有选择地学习小说创作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后来,她又接二连三地创作了几篇打工题材的小说,创作技巧得到了不断提高。
  尹燕像一个淘金者,在若干打工故事中提取精华,加以锤炼,突出小说的人性化和戏剧性。小说《我把呼噜弄丢了》就具备了这两个特点,虽然在手法上仍欠技巧,但主题得到了升华,命运得到了改变,一个因打呼噜而受尽困扰折腾的打工者最后终于找到了归宿。
  尹燕的小说很少直面流水线上的生活,更多着笔于打工人的生存现状和意识形态,她喜欢用自己的目光去阅读苦难的打工生活。
  默默地看,默默地写,便是尹燕的业余生活。除了家人和几个文友外,她很少将自己的作品出示于人,更不以写作者自居。社区是她的事业,写作是她的爱好,尹燕很好地把握了这二者间的关系。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尹燕没有南方打工的经历,但对打工生活却有着感同身受的深知和诠释。她第一次去深圳据说是在2000年,那次经历让她与打工者的心灵撞出了火花。
  2000年4月,尹燕通过朋友老光认识了阿怀。老光说,他的朋友阿怀,在深圳做了多年劳务输出。尹燕正为下岗职工谋求再就业出路,便信了老光。这事一开始便藏着阴谋。尹燕所在社区收了十几名打工者的劳务费后,悉数交给了老光。尹燕一行人跟着老光登上了去广州的火车。路上老光一分钱不出,尹燕她们干啃着自己带来的小鱼煎饼。到了深圳老光才磨磨蹭蹭地说,劳务费给老婆搜走了,只带了一点。老光声泪俱下地检讨自己,像给领导干部作报告似的,说这件事我有责任,还请社区干部一起做通阿怀的工作,先安置打工者,劳务费以后补给阿怀。尹燕好说歹说,做通了阿怀的工作,将打工者安置了。从深圳回来,老光迟迟不拿出劳务费。阿怀在深圳连续来电催要劳务费,尹燕一次次与老光交涉,老光便销声匿迹了。
  不久,留在深圳的打工者给家里来了电话,说他们身上的钱都被阿怀骗了,阿怀以给他们办假证为由骗了钱。而且他们本来进了厂,阿怀骗他们说安排他们去某某集团,那边都办好手续了,你们立即辞工吧。这帮人纷纷辞工出了厂,阿怀才说,你们的劳务费至今分文不给,我只好出此下策了。你们想进厂,就得交钱来。一群打工者身无分文,从此夜宿街头。阿怀让他们向家里要钱,说三天收不到钱,你们就走着回去吧。三天后,阿怀消失了,这帮打工者们像断线的珠子散落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尹燕不得不再次南下深圳,通过职介所交了劳务费,安置了十来名打工者。尹燕仍放心不下,花了半月时间去了打工者所在的几间工厂察看情况,有在房顶干活的,有成夜加班的,有背着行囊四处流浪的。打工生活是尹燕不曾料到的。尹燕和他们聊天,问他们的衣食住行,听他们的打工故事。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尹燕接触了打工杂志,其中就有《江门文艺》。这让尹燕对打工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尹燕说,若不是两次南下,就写不出《失血的南方》那么真实的故事来。尹燕真切感受到了以前体验不到的打工生活,成了她日后创作打工小说的一份资本。
  
  能不能带上我的目光漂泊
  
  一本《江门文艺》,两次南下深圳,并不能满足尹燕对打工生活的深刻了解。尹燕在南方有自己的“耳目”。
  老林便是尹燕的“耳目”。老林是2000年由尹燕安置去深圳的,在坪山一家塑料厂上班,在楼顶上洗塑料花。后来,老林凭着自己多年的木匠手艺跳了槽,进了一个家具厂。老林每年回连云港时,尹燕都去看望他,既表示社区的关心,也借机发现创作线索。《我把呼噜弄丢了》一文的故事便是老林讲给尹燕听的。故事是个悲剧,老林讲得轻松,尹燕的心情却很沉重。创作这篇小说时,尹燕巧妙安排了主人公的命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就成了喜剧。
  像老林这样的“耳目”,尹燕还有几个,都是她安置的下岗职工,后来在南方混久了,又慢慢换了工作。出于工作和创作的需要,更出于对底层的关怀,尹燕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他们。尹燕不定期地与他们联系,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有什么困难。他们回来探亲了,尹燕必定登门拜访,嘘寒问暖。他们也给尹燕带来了丰富的打工信息,家具厂脏,电子厂舒服,服装厂干净;日资正规,台资严,港资好;深圳工资高,东莞企业多,惠州企业少……尹燕说,不管你们在哪里打工,都要和我保持联系,我会尽力帮你们。
  尹燕的目光不止是停留在这几个打工人的身上。连云港是沿海开放城市,来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尹燕所在的社区在市中心地段,不少外来工聚集于此。尹燕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在漂泊的路上多一份温暖。
  连云港大大小小的工业区有几十个,也为尹燕创作打工小说体验打工生活提供了条件。写《我把呼噜弄丢了》时,尹燕去了一个家具厂了解情况。灰蒙蒙的车间里,几十名打工者戴着口罩和手套,搬着厚重的家具,眼睫毛眉毛都是灰。尹燕仿佛看到了主人公二柱就在这车间里干活。二柱为什么打呼噜那么响,尹燕找到了答案。
  本文的题目是尹燕的网易博客的名字。这个名字,表明了尹燕对打工生活的关注,也表明她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打工小说的创作。事实也是如此,尹燕正埋头创作打工题材的小说,且力求做到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精彩。
  
  李建军:男,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寻访记忆》等,发表纪实文学作品数百万字。
  
  责 编:谢荔翔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其他文献
儿时的记忆,就像是刻在石头上的字,永远也抹不掉,许多往事,每逢忆起,那不经意的微笑,便溢满了嘴角。  记得是一个傍晚,我和伙伴正玩得高兴,一阵微风,吹来一缕果香,扭头一看,身边小院内,一株苹果树,枝头挂满红透了的果子,不加细想,侧身便挤进了栅栏门,见院内无人,我便偷摘果子。一边吃,一边往背心里塞。正忙中,不知从何处窜出一条黑狗,汪汪着朝我追来,我急忙躲避,裤子却被一条枯树枝撕开了一条大口子。正在这
期刊
王 新  爱情的道路曲折坎坷,但我坚信人生是美好的,我会自信坦诚地面对有缘的你。来自江西的我想认识湘、鄂、赣、皖、豫五省,通情达理、有气质,单身或离异无小孩的女性为友,短信联系。(13418168899QQ:939571291)  陈志卫  诚实交友。本人有乙肝,七十年代人,未婚。希望通过我的青春我做主这个平台,认识同病相怜的女性朋友,想了解更多请联系。  (13570923244短信)  阿军 
期刊
《江》重燃我  生活的希望    南下广东打工,无非是生活所迫,或者追求理想等很现实的问题。忆起从贫瘠的山村走到省城,再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又辗转停留在东莞,一路坎坷的足迹,所留下的好像都是苦与累,而看到当初计划里的梦想,依然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也时常在静寂的午夜黯然神伤,顾影自怜,心情浮躁时还会怨天尤人,自叹自哀。特区生活节奏快,这是众所周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刚步入社会时的锐气和身上的七棱八角
期刊
明朝年间,湖州合浦县一带的百姓食不裹腹,生活艰苦,主要原因是县令王高就欺压百姓,用尽各种手段搜刮民脂民膏,干尽鱼肉百姓之事。  王高就本是县里的一名恶霸痞子,偷抢拐骗,横行霸道,用银子买下县令这顶官帽后,更是巧立名目,收取苟捐杂税,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徐道成本是一名普通百姓,但生性仗义,深受乡里老少的爱戴。早些年,他曾当面痛斥王高就的恶行,弄得王高就丢尽颜面。就在这天,一群衙差不问理由把徐道成捉
期刊
母亲在电话里总是说村里的某某死了,大概意思是说她也将去。我讨厌母亲这样说,在电话里大声宽慰她,你好着呢,想啥子嘛想。母亲于是又说她祖上活得最长的才活六十多岁,如今我母亲七十多岁了。半夜里,想到此,我独坐起来,双手合十为她祈祷。  那年,我十四岁,读初二。母亲去向一家亲戚借钱给我凑学费,她跨上家门前的那道石坎时,我看见母亲的身影,被汗水湿透,显得有些消瘦。她进屋来喝了一碗水,对我说:钱没借到,把陈谷
期刊
何晓月还要劝李南辉,唐学孟阻止了她,正色道:“好,南辉,我佩服你!我不敢陪你去找九哥,也没那本事。但我可以告诉你五个九哥经常呆的秘密聚会地,你也许能找到他。就算他不在,一旦听说有人去他那几个地方找他,他就会叫人带你去见他的。再说一次,据我所知,见他之后,只要是和‘江湖’有關的事情,你一定能弄清楚,但你是绝对回不来了!你可想清楚了?”    李南辉直盯着她,一字一顿地道:“焦朝宗接近于龙心是有目的的
期刊
为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满足大家的需要,公司最近筹集了一些资金,翻新了一批员工宿舍,作为“夫妻房”这项福利,以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这项惠民措施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员工的热烈欢迎,夫妻房不但配有电视、席梦思,还有一些简便实用的家具,就像一个小小的安乐窝,这对漂泊在外的打工者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  小王和阿芳两年前双双进入公司工作,去年在外面租屋同居,2008年8月还宴请亲朋好友办了一场奥运
期刊
妈妈曾给我起名叫雁,爷爷不同意,他喜欢黄昏时的晚霞,于是,我改名叫霞。在我以后漫长的漂泊生涯中,我觉得自己更像一只孤独地在苍茫天地间飞行的雁。    番禺的冷漠与感动    2002年刚读完高一,我便辍学了,那年我17岁,在家里呆了不到一个星期便投奔在广州番禺的亲戚们。番禺是广州的管辖区,企业大多为皮具、手袋、制衣业。我所在的石碁镇正处于发展初期,没有矗立的高楼,几乎全都是低矮的小厂房,只有一条宽
期刊
我不是兴趣广泛的人。比如体育比赛,我就没兴趣。我也不是特别敏感的人。比如政治事件,我就不敏感。地球越来越不平静了,我却越来越平静,近乎麻木了。很多事情我都漫不经心,仅限于知道而已。5月12日之前的天气固然有点反常,可反常的天气又有什么好敏感的呢?见多不怪了。地球突如其来地颤动一下时,我正过着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在当地没有任何的感觉,也不知道一个叫汶川的地方,已经有许多鲜活的生命在顷刻之间永远地告别
期刊
1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林帆并不爱我,但我还是跟他上了床。  那个时候,我刚结束了一段恋情,来到一个全新的城市,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行业。每天背着包穿行于大街小巷,一双眼睛扫描仪似地搜罗着奇闻逸事,他们管这叫“扫街”,认为这是一个打造名记的良好开端。而我们这种满街乱转的,通常被人美其名曰记者。  作为一个刚从校园里出来不久的稚嫩女子,我似乎并不适应这种工作。前辈们说,所谓记者,需要一双比老鹰还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