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也不断凸显。随着教育改革的加快,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要积极探索寻求解决之道,以便于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1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1.1学习方面的重要性
现阶段,社会提倡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校应当同等看待心理教育与学科教育,努力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思想教育知识内在化,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营造出一种友好和谐、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1]。
1.2自我认知方面的重要性
与其他时期相比,中学生可塑性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但是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容易走向歧途,耽误成长。不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养成,所以学校和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心理教育在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
2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2.1很多学校并不重视体育教学,忽视了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现有的以升学率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学校环境中,忽视体育教学的现状语文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根本的解决。
2.2初中体育教学的方法缺乏规范性
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往往占据着主动性的地位。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发展成为“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式教育局面。因此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还应该变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减少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控制性和管理性,提升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
2.3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陈旧,没有创新性
上述教育观念都有其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自然教育观主张解放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个性,但是忽视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教育性与科学性;技术教育观强调学生对与体育基础技术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动机教育;体质教育观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
3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体质的不同给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例如:在进行学习排球发球技巧时,这个技巧的训练需要根据学生的臂力大小来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有的学生臂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臂力比较弱,所以针对学生臂力强弱的情况教师需要规定不同的要求,如臂力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在1分钟之内发过网6个球以上,而臂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将需要降低要求,只要这一类学生在1分钟内发过网3个球即可。通过这种模式都可以让学生达到目标,从而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2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之间情感
现在很多初中生不仅仅存在自卑的问题,而且很多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变少,特别是现阶段电子设备的引进,更多的学生都是喜欢通过电子设备来打游戏,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逐渐的变少了,导致很多学生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喜欢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在体育课堂中多设置一些合作的体育活动。例如: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接力賽跑”这个活动,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情况将男女穿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进行200米接力赛,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倾尽全力夺得比赛的胜利,对于最后赢得比赛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其相应的奖励,而对于没有赢得比赛的小组,教师需要让其总结失败的原因,同时要鼓励学生下一次努力,通过这种模式就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2]。
3.3在体育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多样化的比赛模式,让学生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样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增强自身体能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开展跑步运动来锻炼初中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乒乓球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让学生可以逐渐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乒乓球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给学生一些训练的时间,培养二人之间的默契,然后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数值,在比赛中需要两个人之间的配合,所以只有二人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开展相关的心理知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教学要求,这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这一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连新.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8(04):126.
[2]骆润生.初中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98-99.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1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1.1学习方面的重要性
现阶段,社会提倡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校应当同等看待心理教育与学科教育,努力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思想教育知识内在化,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营造出一种友好和谐、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1]。
1.2自我认知方面的重要性
与其他时期相比,中学生可塑性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但是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容易走向歧途,耽误成长。不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养成,所以学校和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心理教育在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
2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2.1很多学校并不重视体育教学,忽视了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现有的以升学率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学校环境中,忽视体育教学的现状语文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根本的解决。
2.2初中体育教学的方法缺乏规范性
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往往占据着主动性的地位。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发展成为“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式教育局面。因此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还应该变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减少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控制性和管理性,提升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
2.3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陈旧,没有创新性
上述教育观念都有其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自然教育观主张解放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个性,但是忽视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教育性与科学性;技术教育观强调学生对与体育基础技术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动机教育;体质教育观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
3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体质的不同给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例如:在进行学习排球发球技巧时,这个技巧的训练需要根据学生的臂力大小来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有的学生臂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臂力比较弱,所以针对学生臂力强弱的情况教师需要规定不同的要求,如臂力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在1分钟之内发过网6个球以上,而臂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将需要降低要求,只要这一类学生在1分钟内发过网3个球即可。通过这种模式都可以让学生达到目标,从而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2在体育课中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之间情感
现在很多初中生不仅仅存在自卑的问题,而且很多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变少,特别是现阶段电子设备的引进,更多的学生都是喜欢通过电子设备来打游戏,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逐渐的变少了,导致很多学生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喜欢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在体育课堂中多设置一些合作的体育活动。例如: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接力賽跑”这个活动,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情况将男女穿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进行200米接力赛,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倾尽全力夺得比赛的胜利,对于最后赢得比赛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其相应的奖励,而对于没有赢得比赛的小组,教师需要让其总结失败的原因,同时要鼓励学生下一次努力,通过这种模式就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2]。
3.3在体育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多样化的比赛模式,让学生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样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增强自身体能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开展跑步运动来锻炼初中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乒乓球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让学生可以逐渐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乒乓球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给学生一些训练的时间,培养二人之间的默契,然后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数值,在比赛中需要两个人之间的配合,所以只有二人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开展相关的心理知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教学要求,这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这一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连新.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8(04):126.
[2]骆润生.初中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