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5月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这对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些高等学校相继组织了大规模的网络课程建设并积极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网络课程应用维度从远程教学,到高校辅助教学,已不再冠以“远程”的帽子,其无可比拟的开放性、灵活性、交互性等优势使之走进传统教学。开发适合高等学校教育需要的网络课程,首先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学设计定义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媒体理论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并对策略和方案进行试行和评价。
  (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网络课程设计
  1.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广义上界定
  网络课程是一个系统,一个复杂的课程教学动态过程,因此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即总体设计也是一个教学设计的过程。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对网络媒体和远程教育特点的分析,确定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对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在原有的基本要素下增加新的实体要素,如:导航设计,界面设计,页面设计,技术设计等,将网络课程总体设计等同于教学设计。
  2.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狭义理解
  指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测评方法的合理设计,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软件的特殊维度。它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者控制、内容交互性、交流与协作、动机兴趣、信息呈现、媒体选用、学习指导、练习与反馈、追踪、测评等方面内容。网络课程总体设计是形成软件总体思路的过程,一般包括:教学设计,内容组织,内容表现,内容导航,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包含于网络课程总体设计。
  综上所述,本文将高等学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界定为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基于此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包括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的考虑和相应的学习评价的设计,并不包括网络课程页面实体元素的设计,界定此范围是为了突出教学设计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高校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以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同时参考认知心理学、信息传播学以及教学和学习理论,注重多元与一元的统一。
  建构主义强调:(1)强调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2)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3)注重对网络教学交互环境以及学习支撑环境的设计。(4)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5)注重个别化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活动是知、情、意、行共同参与。
  
  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组织、设计
  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网络课程所表现的知识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使教学内容更适宜用网络教学的形式表达。包括前期分析和内容设计阶段:
  1.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括网络课程的需求分析和学习者分析两要素。
  (1)网络课程需求分析
  网络课程需求分析是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身份进行对学生学习需求和网络课程内容和任务活动需求的分析。对于远程教学而言,远程学习者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的学习、交流和活动,网络课程实现大部分或全部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功能,本身是一种非面授的教学,而对于高等学校开设网络课程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教学或辅助教学,实质是校园之内的教学,实现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内容,因此应批判地考虑提供某种形式的网络课程或项目是否有意义,而不是假设它对所有人都有效。因此应考虑制作一门校内网络课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功能分析,是网络课程辅导教学还是网络课程主导教学,最后进行制作和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是否保证,以及技术条件是否成熟,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网络课程的运行是否可行的分析。
  (2)学习对象分析
  一门优秀的网络课程应该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对所有对象都适用也就是没有教学对象。在高校,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本专业的学生,二是为补充知识的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两类学习者在认知结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都存在差别,第一类学生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学习此课程的网络版是为了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学习材料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第二类学习者是为了进行扩充学习,学习方式比较自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候要分别对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动机等进行分析以考虑。
  2.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表现形式的设计。
  (1)教学目标确定
  明确的教学任务目标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宏观上,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大纲,进行总体教学目标的引导设计,除了要完成传统课程教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情感目标外,还要考虑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提高。微观上,进行具体的单元模块以及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设计。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由于学生的易召集性以及教学场所的便利条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动态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可根据细化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以及细化设计,因此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进程性和动态性。
  (2)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不是书本搬家,不是课堂搬家,也不是电子讲稿演示,需要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删除不必要的信息,简化教学内容,加入学科发展前沿的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
  (3)内容的组织和表现形式的设计
  内容的组织上: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前,首先根据所提供的课程内容的实质(比如:结构不良的或结构良好的知识领域)确定内容的组织表达方式,如并列结构、层次结构或复合的网状结构,可通过结构图或概念地图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概括,提供课程内容组织的多种结构视图,允许学习者进行线性学习和跳跃式学习。
  教学内容的表现:内容的表现形式有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注意力的保持不仅与材料的性质有关,还与材料的变化有关,在进行媒体表现形式选择时候,注重目标导向下的内容的多种表现形式,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尽可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多媒体选择,力求多种媒体的一体化安排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
  高校网络课程设计目的不同于商业网站的网络课程,也不是一般辅助性网络教学资料,其定位在网络“课程”上,因此教学活动是建立在课程之上的,且活动策略的设计与教学进程相联系,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或教学资源的分析上,应该以系统的观点,从过程的角度分析网络课程的活动和实施过程。高校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传递策略的设计、学习活动策略的设计和基于此的学习评价活动的设计。
  1.教学内容传递策略的设计
  在网络课程教学过程,教师是活动设计的主导者,发挥其教学过程中的促进和督导作用,在进行网络课程内容的传递策略设计时,首先确定是按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分批发布到网上,还是全部教学内容全都是网络版。在此基础上分析是否一门课的所有教学活动都通过网络课程进行传递,还是教学活动的部分通过网络课程传递。
  2.学习活动策略的设计
  在进行学习策略设计时要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提供形式各异的学习策略,如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基于资源学习的策略和案例学习策略等,例如对于协作学习的策略的设计,首先确立学习小组、建立学习论坛在于建立共同的学习群体,然后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协商和辩论,达到整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其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优势,以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活动评价的设计
  评价是根据某些标准对一个人或他的业绩所进行的一种鉴定或价值判断。高校网络课程学习评价注重评价人员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方面化,评价方式多渠道化,从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真正做到以评促学、评教结合的动态网络课程评价体系。
  源于建构观的评价应该较少使用强化和行为控制工具,而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更多使用自我分析反思和元认知调控。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或适当增加提示和引起注意的信息,引导学习者自我反思评价。同时注重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结合,将评价并非独立于课程内容之上,而是位于课程内容学习之中,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发展性评价。
  
  结束语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决定了网络课程开发过程的成败,做好高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使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设置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对学习进程进行有效地控制,这对于整个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环节能否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键取决于试卷质量。试卷既是衡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的重要资料,因此,试卷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试卷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试卷管理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不足。以往我们在试卷分析时仅仅是在对试卷上的考生成绩进行评定,找出优、良、
期刊
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    组织社会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迈耶和罗恩发表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的一篇题为《制度化的组织:作为神化和仪式的正式结构》的文章开启了这一学派。  在讨论这一学派的观点之前,首先应对“制度”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新制度主义学派对我国而言是一个舶来品,“制度”一词是对英文“institute”的翻译,尽管这一翻译在我国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仍然有
期刊
从1999年起,我国普通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形势相当严峻。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的民族高等院校,学生大多来自于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振兴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开展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人才的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由此可见,教师积极教育行为的重要性。积极的教育行为必须有积极的职业心态作保障,关注教师的教育行为,首先要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    困惑与抗争:当前教师职业心态的真实写照    1.在职业地位与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方面的困惑与抗争  
期刊
讲解演示模式是利用计算机模仿人类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图像、动画、语言和音乐的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特别是一些用语言难以清楚表述的、变化过程复杂的,或者肉眼直接观察不到的教学内容,如物理学中分子运动、电磁场、波的传播、相对论等,化学中的化学反应的微观变化等,生物学中的染色体的分裂等概念,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显示动态图形。改变参数观察相
期刊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协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Education,以下简称NCATE)是经美国教育部和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认可的第一个全国性教师教育认证机构,它成立于1951年,于1954年得到官方正式认可。NCATE旨在通过制定统一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发展性的评估标准,对全美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以求较为客
期刊
一般认为,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虽然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学者奠定,但是这种理论开始在世界范围流行,并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还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而且一般都公认,建构主义之所以在当代兴起是与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尤其是Internet)的逐步普及密切相关。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即从建构主义开始兴起到它达到鼎盛时期,西方学者(包括国内部分学者)对建构主义一般都是积极倡导,广泛
期刊
调查概述    1.调查目的  1987年9月20日22点55分,钱天白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20年中,网络以其迅捷的速度、生动的形式和浩瀚的容量向人们传递着信息与知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挑战。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由此而形成的网络文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不仅有积极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
期刊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发展的前进方向,学习型社区是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形成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所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社区就是本着加速教师专业成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环境和条件的一种社会性组织。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社区来说,教师是主体,教师以个体的身份共同参与、平等协商、合作交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共同营造良好健康
期刊
Blog即Weblog(博客),其实是一个网页,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记录日志通常是一些个人感想经验体会。Blogger(博客使用者)较多使用超链接技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网络资源推荐给别人。Blog explorer(博客浏览者)进入页面后可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即时发布品评,同blogger或者其他blog explorer交流思想、展开互动。伴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博客被广泛使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