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能力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u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Hymes针对Chomskv的语言能力学说提出了交际能力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交际语言教学途径。Hymes认为,语言学习者拥有交际能力就是同时拥有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于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交际素质就成为各级外语教学的共同目标。本文作者探讨了交际能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交际能力理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课堂模式;教师角色
  作者简介:钟美(1979-),女,辽宁大连人,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外语系,助教,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普通语言学。(北京 102613)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是有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之上。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讲解语言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交际素质不高,文化知识和交际文化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影响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以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科学地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交际素质。而如何正确理解交际能力,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处理交际技能训练,是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语用学中,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提出给当时的语言研究,尤其是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极大地拓展了语言研究的视野,对后来的语言研究和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交际能力理论的由来和发展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交际能力理论的由来、发展及其教学指导意义
  能力(competence)这个概念最初是由Chomsky提出。它指的是理想的语言使用者所具有的语法知识,与具体环境中语言的实际使用没有任何关系。语言能力这个概念因为太狭隘而受到大家的批评,为了扩展能力这个概念,D.H. Hymes在1972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个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的潜在能力(capacity)包括语言知识(knowledge)和使用语言的能力(ability for use of language)。他认为交际能力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形式是否可能(possibility)——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2)实际是否可行(feasibility)——产生能被人脑解码的句子的能力;(3)运用是否得体(appropriateness)——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应用正确语言形式的能力;(4)语言的可接受性(performance)——话语被完成的事实。在Hymes看来,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不仅应包括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而且还应包括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使用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判断能力。学习者不仅要知道句子在语法上是合格的,而且还要知道句子是得体的。也就是说,在交际时,交际者应考虑针对此时此地对谁讲,该讲什么,怎么讲,其基点或出发点是交际者,拥有交际能力就是同时拥有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Hymes认为,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实施一系列语言行为从而具备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去的能力。换句话说,学习一种语言实际就是学会表达某些特定的功能。
  在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加纳莱(Canale)和斯韦恩(Swain)在1980年提出了一个交际能力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即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以及策略能力。因此,交际能力理论在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具备了可行性,对英语课程教学也有了实际的指导意义。
  LittleWood 在《交际语言教学论》一书的前言中就指出:“交际教学途径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语言视角。尤其是它使我们认识到,语言教学内容不仅是语言结构(语法和词汇),而且应包括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交际教学途径还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语言学习视角。它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只教会学习者怎样运用外语的结构还远远不够。我们务必培养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使用语言的策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学习者成功的社会交际能力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应用语言学家在此方面的探索,对于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将交际能力训练贯穿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1.大学英语课堂开展交际能力训练的主要障碍分析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沿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传统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老师的个人陈述和讲解形式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或者也仅仅局限于少数能力较强,胆子较大的学生参与其中。另外大部分的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时,都会感到紧张。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也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并非主观上不重视英语学习,或者不想提高英语表达水平,而是对在课堂上究竟应该如何表现,如何参与到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顾虑。由此看来,目前,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存在的主要障碍有: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思想,探索出具有真正意义的实践方法,如何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名副其实地充当课堂的“主人公”。
  老师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如何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思想,同时帮助学生也实现思想的转变,换言之,就是帮助他们“反客为主”。这个过程的确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目前开展起来也有诸多障碍。首先,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严重缺乏导致课堂活动开展受阻。再加上课堂练习的内容均由老师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完全没有参与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所以,教师面对的状况是许多课堂活动安排下去后很难得以良好的实施。很多学生因为无法用英语表达而缺乏信心和勇气,或者可能对教师的安排活动不理解,不感兴趣,表现出非常紧张、焦虑和不安的负面情绪。因而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害怕犯错、出丑,宁愿埋头记笔记也不愿意站出来展示自己。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对于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其次,课堂模式单调、刻板。学生课堂上的交际能力训练,通常是单纯的一问一答、复述和模仿,难度较低,并且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老师布置某个话题,要求学生讨论和表达,而这一要求对非英语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又比较大,教学目标难以达到。最后,课堂可供学生练习的时间少,很多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因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即使老师设计好了场景,让学生临场表演或回答,结果很多学生站起来抓耳挠腮,沉默半天也想不出如何表达自己。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上论述了目前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交际能力训练的主要障碍。如此诸多障碍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开展交际能力训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既能做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能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2.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的变换
  对外语学习者而言,语言知识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同时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以情景为依托,以整体为指向,一切活动围绕交际,尽量重现交际过程,并允许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根据这些特点,在运用此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新的角色。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应创造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角色扮演等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反复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
  下面就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例,探讨如何调整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对于教师而言,开展课堂活动的环节主要包括:恰当地设计好小组合作的内容和任务、监督小组的合作学习、掌握好适合学生能力和技巧的任务分量、及时进行评估和小结等等。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课堂的主人,他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学生开展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在每个环节的角色都十分关键,并且教师的组织活动策略和方法也将给整个课堂的交际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开展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个环节,恰当地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教师布置给每个学习小组的任务应该是适合多个学生合作的任务,而不是个别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要考虑并策划好合作学习的原则,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由学生自行、自发地分成自然小组,也可以有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表现力和性格等因素来进行分组,同时要安排选出小组长,一方面可以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另一方面还能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第二个环节,掌握好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任务量。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该注意其任务的份量和难易程度是否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的,如果任务过于复杂就会打击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挫伤成就感,但是如果过于简单,则无法真正提高学生实际的交际能力。另外,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时效性和实用性,布置的任务尽量要涉及学生熟悉的话题,以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给出不同的讨论题目,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等一系列步骤展开讨论,共享和互补信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有机会与同组成员或者其他组的成员分享观点或证实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将有助于克服学生因有顾虑不愿在课堂上发言的心理,营造活跃、竞争的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学生对原有的知识会产生新的、更深层的理解,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
  第三个环节,监督和协助小组的学习。教师必须让学生对所需要完成训练的任务和目的有清晰地认识,为了防止出现不着边际的相互聊天的情况,教师在其中还应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协助作用。因此,在布置任务时,教师的首要角色是指导者,需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交际训练任务的目的和相关概念。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注意掌握好一套比较客观的评分标准,对每个小组的学习实行监督,以便更好的考察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另外,在开展课堂交际活动时,教师还将充当协助者的角色,也就是学生的语言支持者。由于受已有知识、语言能力限制,学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述困难。这时,教师及时给与语言支持,或是直接给出表述内容,或是引导学生换种角度进行表述思维。否则,教师一旦不能做到这点,课堂活动很可能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从而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不配合。
  最后一个环节,及时对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评估。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教师评估、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评估和师生共同评估等。在教师进行课堂评估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每次学习任务的价值,肯定学生的成绩,并向他们提供建设性的反馈,这样就使得学生既了解到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知道了改进提高的方法,相得益彰。当然,教师也可以将评估落实到期中和期末的考核中去,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阶段性的考核是十分必要的,考核可以通过随堂测试、期中或期末测试、布置课外作业等形式来进行。
  从上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四个活动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交际活动中所担当的角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也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变化的,其目的就是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交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监督者,也是语言支持者、鼓励者和参与者。教师尽力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空间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引导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鼓励他们自我表达,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学生通过反复应用各种交际手段,重复训练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提高交际能力。
  三、结语
  自Hymes提出“交际能力”学说后,“交际”具有了新概念,同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各个层次的外语教学都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共同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是用来弥补目的语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那些英语水平低、语言应用能力差的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鼓励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制定交际教学大纲入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交际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迅.论英语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38-41.
  [2]Hu Zhuanglin. Linguistics:An Advanced Course Book[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华维芬.试论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自主[J].外语研究,2009,
  (1):57-62.
  [4]张丽杰,张尾声.论口语教学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
  [5]Tricia Hedge.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6]Vivian Cook.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H.D.Brown.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2000.
  [8]Littlewood W.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图书馆逐步向社会开放,这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性以及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可行性做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背景;可行性  作者简介:胡秀丽(1974-),女,广西全州人,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理;唐彰新(1975-),男,广西全州人,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教育学硕士
期刊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最高层次的基金,是高校基础研究经费的主要来源,代表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水平,已成为评价高校科研基础实力及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国家基金申请的中标率,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所面临的难题,也是科研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从高校科研管理的实践出发,从分析基金申报落选的主要原因入手,提出通过强化科研管理职能,进而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获准率的措施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职业学校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所面临的问题,从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调整学生心理、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心理;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胡祖明(1969-),男,四川乐山人,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助理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陈显坪(1957-),女,重庆人,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市场化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引入市场营销理论,树立市场营销思想,采取积极的市场营销策略,不断拓展和巩固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以谋求高校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市场营销  作者简介:余辉(1970-),男,四川仪陇人,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
期刊
摘要:如何有效地调动县级供电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注重的问题。本文从五大方面层层论述了如何搞好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供电企业;创造性  作者简介:崔节忠(1972-),男,山东菏泽人,山东省郓城县供电公司,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山东 郓城274700)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科学有效
期刊
摘要:针对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现状,分析了工科专业外语结合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势。指出目前工科专业外语双语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专业外语教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为推动高校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关键词:工科专业外语;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张淑会(1976-),女,河北定州人,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冶金工程、冶金专业外语教
期刊
摘要:文章以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小学——昆明市落索坡小学为例,通过对该校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究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促使城乡结合部小学的英语教学能够得到深入改进。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姜梅(1973-),女,彝族,云南彝良人,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黄
期刊
摘要:在高校实行标准化公寓管理与服务的新形势下,公寓中的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作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成为了推进标准化公寓建设的突出任务,而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则需从管理体制与机制、管理理念、服务体系和自我管理与他我管理相结合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走出一条体制健全、机制协调、环境优化、模式新颖、提升软实力的管理路子。  关键词:宿舍文化生活;管理
期刊
摘要: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会给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变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追求  作者简介:杨卫平(1965-),男,广东梅县人,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期刊
摘要: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河南南阳天孚实业有限公司贯彻实施新《劳动合同法》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学习;实践;反思  作者简介:黄丽(1975-),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天孚实业有限公司行政事务部主任,经济师、政工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企业文化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河南 南阳 4746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劳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