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之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历史的传承者,是文明的传递者。而如今电子产品日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低头族越来越多,“碎片化”阅读泛滥,而真正的读书人却越来越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浸润心灵,还可以陶冶情操。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让学生从小就爱上阅读,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实践的课题。我一直尝试从低年级开始引领学生课外阅读,开启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之门。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起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小就爱书,就喜欢读书,努力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习惯,让书香浸润他们的童年。
  一、绘本引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仍以形象的图画认知为主,如果强行塞给他们过多文字的读物,会大大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色彩鲜艳,图大字少的绘本则是低年级学生最好的课外读物。为此,我用形式多样的绘本阅读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绘本中的故事来感染学生。
  1.故事引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激发学生对“书”的好奇心。如:对于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学生,他们连拼音都还不认识时,我就从每天的早读课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他们读绘本故事。每天的“故事会”,是学生最期待的。听故事时,学生都特别安静,听得特别专心。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被绘本中的故事吸引了,也对绘本产生了好奇,特别渴望自己掌握认读本领,能翻开绘本自己阅读,能读到更多的绘本故事。
  2.设疑话趣
  拼音学完后,学生就可以自己拼读带拼音的绘本了,这既是对拼音教学的巩固,也满足了学生独立阅读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会从学校的图书室给学生借一些绘本或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些绘本书,和学生一起阅读。在读绘本的过程中,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我常常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如:在读《大卫,不可以》时,我先让学生猜猜:什么事是大卫不可以的?学生纷纷发言,答案也是千奇百怪。这时,我举起绘本,故意“卖关子”:想知道你猜得对不对,就到这本书里去找答案吧!学生迫不及待地翻开拼音绘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读完后,再讨论交流,释疑解惑。读完故事,我会让学生讨论交流从故事中明白哪些事不可以做。这样,不仅读了故事,还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一箭双雕。
  3.表演现趣
  鉴于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和表现欲强的特点,我让学生读绘本,并进行适当的表演,生动现趣。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也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如:学生在读完《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后,我让学生来分角色表演故事。学生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他们把书中兔子的动作、表情、样子表演得惟妙惟肖,在一阵阵的欢笑中,学生不仅体会了爱的气氛、快乐的童趣,也尝到了绘本带给他们的欢乐。
  在不断“引”和“导”的过程中,绘本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体会到了阅读的幸福。学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阅读。
  二、课堂指导,教会方法
  当学生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阅读也从看图过渡到读字。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文字类的书籍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最主要是教方法。孩子有了阅读的兴趣,这是良好的开端。但是学生如果只是泛泛地阅读,没有深入进去,那只是一种“看热闹”的阅读,而不是真正“看门道”的阅读。那样的阅读只会游离于书本之外,领会不到书本的内涵,更不可能和作者产生共鸣,也不会体会文章的情感。如此下去,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了。为此,我们教师就要利用课堂的主阵地,具体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维,使其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我每周都会利用学校开设的校本课,具体指导学生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看封面、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再看看目录,从中了解书里大概讲的什么内容。其次,看插图读文字。书中色彩鲜明又生动活泼的插图,无疑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会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思,使书中的内容更形象具体;而文字又能补充插图无法表达的内容,因此要图文结合着看绘本。再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烂笔头”的作用,圈划、写简单的体会。最后,书看完以后,可以把自己读到的以讲故事或做读书记录卡的形式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在学生明晰了这种阅读方法后,我先在课堂上陪着学生阅读,边读边指导,然后让学生在家自己阅读也用这样的方法。得法于课堂,用法于课外,学生习得了阅读方法,读起书来自然事半功倍。
  三、家校携手,培养习惯
  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的责任,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是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阵地。要想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和家庭必须紧密地配合,共同携手,形成合力。我在教学中,经常会召开家长会,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宣讲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家长先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继而要求家长紧密配合,在空余时间引导督促孩子阅读,做好孩子的阅读引路人。此外,我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阅读作业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坚持每天阅读。我每天都会布置一定的阅读作业,用校讯通的形式发给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数,明确任务,有条件的,尽量陪着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没条件的家长也要做好督查工作。等到第二天上学时,学生给组长汇报阅读的内容和页码,组长如实记录。这样,有布置,有落实,在制度的约束下,学生逐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微信发圈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建立一个班级阅读微信群,让家长进入该群,有什么问题及时交流,同时要求家长每天晚上把孩子阅读的照片或阅读视频发到群里。我无论多晚都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欣赏着学生的阅读照片或视频,我既激动,又高兴,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会给予适当的奖励,阶段性地评选“阅读之星”。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连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在完成作业后自觉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看到学生愿意与书为友,真的很欣慰。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老师的鼓励下,阅读习惯的养成自然水到渠成。
  3.读书存储
  我们在银行都有存折,我便灵活地迁移运用到阅读指导中来,利用类似的读书存折,激励学生阅读。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在存折中存下,家长帮助记录,最后进行评比,看谁存折最富有,进行表彰。换一种阅讀方式,学生兴趣更浓,习惯更好。
  4.吐露心声
  有入就得有出。读书只是入,能把阅读的感受或想法写出来,才是阅读的更高层次。为此,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偶现的思想。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有限,要求不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学生口述,家长记录,也可以借助拼音学生自己写写,哪怕就一句话,也是收获。这样,既提高了阅读效果,又促进了理解阅读内容。
  四、有效拓展,打造平台
  小学生自控力不好,情趣不能持久。为让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很好地坚持,我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阅读的喜悦,体会阅读的快乐。如,在班级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安排组长定期检查,展示优秀“读书个人”,并拍照张贴在班级,进一步促进良好读书风气的形成。同时利用语文活动课,开展“好书大家读”的活动,让学生逐一介绍自己阅读的好书,放在教室的图书架上,进行全班传阅,资源共享。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经验介绍,取长补短,收获不小,为学生打造了阅读的平台,真正做到老师搭台,学生唱戏,也大大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课堂需要内外结合,既要课内阅读,又要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教会学生方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成绩也会在阅读的带动下有所提高,可谓是一箭双雕。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不再是井底之蛙,局限于课本那几篇可怜的文章,而是遨游在书海,享受着浸润书香的童年,一路逐梦前行。
  邢燕子,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创新,微课教学就是在不断地教学改革创新中,应运而生的。微课主要是通过视频的形式,对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或知识点,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处理制作,通过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微课教学的出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成长基础阶段,因此,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打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灵活而有效呢?做为一名一直在一线工作的教师,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激励性评价语言要适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适当运用评价语言,体现评价性语言的激励性、针对性、生成性、导向性、幽默性。这样才能促进学
期刊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具备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品质和能力,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语文的文化传承和延续。下面就与大家探讨下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阅读理解与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期刊
叙事学理论提出三种阅读模式:叙述阅读、符号阅读、结构阅读。我们可以以文学理论做基础,帮助初中生从多个角度来解读文本的深层内涵,获得人生智慧。现依托理论,结合具体选段开发新的阅读视角。  一、通过叙述阅读模式分析文本深层叙述技巧  叙述阅读是对作品叙述方式的研究,以叙述者为中心,探讨叙述的技巧和手段。引领学生关注小说中视角的转移、叙述者形象的变化。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段落中
期刊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以陶冶情操为目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义务教育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
期刊
如果从工作的性质和责任来看,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应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他肩负着引导和教授学生学好语文的重任。他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文艺鉴赏水平,培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符合职务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诸如思想修养、知识结构、科研
人生在世,要感谢的人很多。要感谢的人,大致可以分为明暗两种。明的一种是,他知道他有恩于你,你应该感谢他,当你拎着好烟好酒或者揣着装钱的牛皮纸信封登门致谢时,他丝毫不感
【摘要】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而科学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价值观,激励和促进大学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成长成才 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76-01    成才是一个人成长的理想境界,也是一个人成功的显著标志,渴望成才己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美好愿望和崇高追
2017年1月随着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颁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保证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而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因此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共识。然而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针对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地探讨分
期刊
【摘要】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对本科高校实施监督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自治是高等教育管理中一种特殊的管理组织形式,是大学自身发展必须遵循的内在逻辑,融合大学自治理念于教学评估的逻辑之中,是教学评估的应然趋势。  【关键词】教学评估 大学自治 辨析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78-01    从2003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