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音》:来自生命本身的召唤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90后的王闷闷,他与同龄人,乃至同代作家总有着一种骨子里的迥乎不同。这就是:他总能穿透浮云缭绕的现实世相的堆积,探究生命的更真实的存在。换句话说,他的创作更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剥离。
  《怪音》这个短篇,就是这样的一种对处于强大经济运作中生命的重载的剥离,让生命回归生命本身,而不是被坚硬的现实生活所驾驭。这个时代,还有许多人和时代一起病了,沉溺于经济旋涡不能自拔,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王闷闷从这个时代的坚硬中撷取人性病态的切口,为已经获得财务自由的老白设置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病”——总是听到怪音作响。这既是一种源自现实生活的人性病态的切口,也是一种艺术的意象的巧设,一种具象与抽象,单义与多义的融合性的巧设,一种勾连着老白灵魂动影的巧设。小说的这种意象巧设與人物心灵的铺陈,实际导引着一个沉迷于经济疯狂攫取中的灵魂的清醒与回归,艺术地完成了生命回归本身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转化。其实,这更是年轻的王闷闷于这个疯狂甚至癫狂的时代光影里,为迷失的心灵开出的一剂自我诊疗的处方。
  “我知道,我永远不可能知道”,一个半通似通的不完整的句子起笔,既是对老白之病态人性的正面表述,又是对像老白一样在凶猛经济社会迷失本性的所有人性状态的萃取与提炼。小说由此展开,开始了以此为核心的人性迷失的“重症”的构建。这是年轻一代作家流行的文本构结模式,即以一个中心起笔,构建一个富有深意的意象,以意象串结文本,整体性完成对中心的解析解读,完成文本从具象到抽象的归结。
  小说以绮丽甚至有些诡秘的想象力,构结了老白莫名其妙的“病症”——一种神秘的有些冥冥之中的一种“声音”的召唤。医院甚至无法确诊病症,无奈请风水先生整治,得到启示搬家,终究无法摆脱那种冥冥之中的“声音”的不经意间的袭扰,无奈搬了几次家,又搬回原处。为了缓解、消除这种来自生命的恐慌,身为董事长的老白随同家人前往郊区古观音禅寺去看千年的银杏。老白撷取了几片金黄的银杏叶,看似随意的一笔,却是王闷闷对老白生命的双重隐喻——生命如银杏叶,最辉煌绚丽之时亦即离开树干垂落之时。随意的一笔亦是王闷闷对天人合一,道不远人的一种认知,金黄的银杏叶亦承载着佛家“回归本源”的高远意境。这同时是对“我知道,我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一中心主题的一直启示性的解读,文本不着痕迹的伏笔千里。半年多后,老白再一次审视夹在书中的银杏叶时,依旧能够感受到生命的鲜活,与他自身的垂老形成鲜明的比照。
  文本随后通过老白对征地款、对旧时恋人重逢、对公司工程交给小舅子的态度和种种纠结,透视了老白迷失得有些麻木、情怀尽失的灵魂。老白回老家“讨要”征地款,在他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但在他的兄弟们看来却是一种极度的贪婪;对旧时的恋人现在的窘境,老白不时的扶助资助,这种扶助的背后依旧无法抹去对其理直气壮地占有的贪婪;对公司工程工地的不断巡视,看似对儿女长久利益的名正言顺的捍卫,却依旧是对利益的贪婪的把持。至此,一个深度迷失的灵魂,一个紧紧抓住不能放下的灵魂全然呈现在读者面前,贪婪,老白生命的“结症”、“魔怔”所在。生命不能放下,就无法摆脱那种奇怪的源自生命本身的“声音”的袭扰。老白再一次去了古观音禅寺,在僧人的点化下终于觉悟,在千年银杏树下丢弃了银杏叶,终于放下,退出了他所开创的经济“王国”。
  所谓“怪音”,既是生命迷失太久所引发的一种生理异化,又是对时代光影里灵魂逸出身体太久的人们精神本真的召唤召回,小说整体上完成了所担负的使命。
  不足在于文本掌控没有持续始终,后半部分过于匆忙,有些粗糙,这与创作速率、心态相关,还需时间来沉淀、打磨。不过小说所展露的创造力及深度思考让读者对王闷闷有了更多的期望。
  [责任编辑:李 东]
其他文献
緊握手心的雪团  从指缝流出冰水,凉丝丝的,有些痒  那未扔出的欢乐  干净的夜空,静卧一个亮月  亮光——我想了许久,从水雾浓密的梦  到现在居住的地方,毛白杨映在窗子——  雪松下,穿淡蓝坎肩,露出白色  针织羊毛衫衣袖的姑娘,漫步  松尖蓬松的模样,散发快乐的气息。
期刊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虽说把握自己的位置固然重要,但未来的你有谁做你的伯乐或朋友,决定了你的前途和人生价值。  每个人生来便有属于自己的定位,上帝打开一扇窗必会关上一扇窗!会唱歌的人未必能舞蹈,会绘画的人未必能诗文,善于管理的人未必是技术的高手。然而尚有不足你會因为遇上知己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改变自己的命运!稻草本是微不足道的器物,却因捆绑了白菜变成生活必需品,又因捆绑了螃蟹变成奢侈品。它
期刊
月光又薄又脆  风又小又轻,恐怕  一不小心,把夜  撞碎  想你的夜  风月,也不敢輕易地  呼吸,我的眼泪  怎敢浸润那朵干枯的  玫瑰  离我而去,日子  逐渐枯瘦憔悴  叶子一心追随流水  打捞,只会让月光  破碎  想你的夜  小心翼翼地把月光  绕在手指,一圈一圈  陪伴凝聚指尖的  那颗泪
期刊
让我讲给你那本失忆的书  阴云欲雪的下午,悬铃木叶已落光  空荡着几颗木果子,屋有暖气  你紧靠我的肩头,有股重力:我的确存在  那是什么味道,洗发水和体香  我回憶起,来时经过一片冰湖  芦苇暗红,夕阳藏于雾霾,冰上有只冻狗  远处一座石桥,凭栏望水的人  梦醒之后,天花板有座花园  所有正流入我的身体,它正醒来  情神饱满后,寻找城市里的情人。
期刊
老大与老二  老大收工时,天已煞黑,但所幸的是今夜有微薄的月光。尽管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背在背上的犁铧敲打出的节奏有点紊乱,老大还是觉得受用。用他自己的话说,坐办公室的爱他的笔,我种田的人没有理由不爱自己吃饭的“家伙”。  在老大跨越一道田坎时,五个脚趾没能抓牵,脚下一滑,身子往下一沉,整个人倒在田里,犁铧咚地一声撞在田坎上。老大爬起来,伸了伸背,腰扭了一下,有点疼。老大狠狠地骂了一句,你妈那个
期刊
冬日像城市一样终日沉睡  雾霾,隐痛的太阳穴,言语苦涩  在棕色棉帽里,耳朵听到了风雪  终于决定去爱你  铁轨颤动了整座城市,车轮漆亮  抵入窗户,一声轻啸  婴儿永远清醒,我抱紧你的怀抱  足以安定一夜风雪  是的,它飄落下来,草木开了花。  这原谅的力量。
期刊
一  我捏了一把汗。当她开口的时候,我的手心汗津津的。她说,你得注意身体,不然我们该到殡仪馆看你了。她口无遮拦,一开口,我就着急。我急忙打圆场:是啊,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该注意身体了。身体是本钱啊。她继续说,我们单位有一个处长,才42岁,见阎王了。立春那天,我们去小镇中学看她,一同去的还有在某企业做老总的他。这些话,她是说给他的。我想岔开话题,就说春晚。“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
期刊
一  喜欢穿军装的伯父走了,他走的那天细雨纷纷。  伯父是一个钢铁般硬朗沉默的人,下葬那天送行者寥寥,他的沉默从始至终,毫无改更。一个不愿惊扰他者的人,同样也不希望别人打扰自己,他以默默无闻的方式走完了平淡无奇的一生。透过如烟的雨丝,我作为侄儿,以一个学生的目光审视伯父的人生,漫漶的思绪,寒凉的底色,不由生出一种世道沧桑的感觉来。  那一年伯父以退伍军人的身份,走进简陋的校园,做起了山乡孩子王。民
期刊
到别处玩耍去。  到别处玩耍去。我该对你说什么好呢。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话主宰着我的人生。那个满脸阴霾的女人站在回廊的尽头,穿着粉色吊带睡裙,薄纱质地下,若隐若现的肿胀乳房呈现出溺水死尸一般的苍青色。  我们走吧,到别处去。史可站在我背后,悄无声息。我看不到她的脸,但我知道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说话的时候,嘴里有嚼着青草果子的芬芳。  她的乳头盛气凌人地瞧着我们,对于童年的我来说,那里是一个粉色洞穴的
期刊
深夜火车  火车爬过来的时候,  我在一扇门里,捂着桑麻,  和我一样醒在子夜的人,还有  未收割完的田野,一同在节奏里颤抖,  指望如水的夜里会带来一些遥远的火苗,  安逸或不安逸,都没有关系。  火车和你我形同陌路,它负重的身影,  和另一些身影重叠,穿过隧道,  只留下一声绵长的哀叹。  十一月,天空还是天空  天空太空了,鹜把孤留给落日,  秋水不来,长天枯色。  那些蔚蓝跟随大雁南去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