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了堂,县令径直走向内厅,端坐在茶台前,直愣愣发呆。
县令一生爱茶,嗜茶如命,自诩入了茶道。但今日,县令面对这一盏上品之茶,却嗅不见茶身在水中涤荡后氤氲出的香气。
窗外透进一丝的风,凉。
刚刚在公堂之上,审理的案子案情重大,嫌犯是知州大人的内侄侯三。杀人偿命,自古公理所在。知州大人却恃权干涉,将一纸书信送至公案上:愚兄之虎狼之侄,其罪当诛,但法理不外乎人情,兄与贤弟荣辱与共,万望裁夺。话虽客套,杀气逼人。
眼前几包上好的茶叶,是大人的心意。
茶汤已冷,县令还坐在茶台前发愣。家仆老六头托一茶盘出来,收茶,手刚触及茶包,便说:“想必是上乘的猴魁。”
县令一惊:“你如何知晓它是猴魁?”
“听出来的。”
“你能听出茶声?”
“小的哪有那本事,是从客人和老爷的谈话中听出来的。”
县令并未多问,便说:“六哥儿,天尚早,坐下陪我喝盏闲茶。”
“老爷稍等。”言毕,老六头正正衣冠,退回房间。良久,老六头方出来,头发肌肤滋润有色,已沐浴更衣一番。
縣令见状,笑说:“六哥儿何以至此,不过是闲谈而已。”老六头坐下,陪县令品一阵子茶,又说些讨喜的话,便起身告退。当晚,县令再传老六头,又斟一盏茶水,示意对饮,后佯装愠怒:“六哥儿,你撒谎。”
老六头一听,忙起身,垂手而立。
见状,县令倒哈哈一笑,说:“六哥儿不必惊慌,只是我有一事不明,还请赐教。今日我与客人从未谈半句茶事,你何以知晓茶的品类?”
老六头依然垂手,不敢多语。
“再则,从六哥儿伴茶的言谈举止来看,绝非不懂茶之人。”
老六头沉默半晌,说:“既然老爷看破,小的也不隐瞒。小的对茶理略懂一二。天下茶有万种,但各不相同,诸类皆各有其香,各有其气,各有其机理、灵魂,老爷以为是否?”
县令微微颔首,道:“今晚,老爷我不是老爷,六哥儿也不是六哥儿,我们一起畅饮畅谈,如何?”
老六头点点头,坐下,为县令斟满茶盅:“老爷赏脸,小的定当知无不言——老爷自认入了茶道,而真正入道的人却并非知晓自己已在道上,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无形。入道之人视茶为灵物,品时必先沐浴更衣,以免浊了茶的清灵。”老六头抬头察观县令容颜,继续道:“小的深知老爷平时宽宏大度,若听不惯今日之言,小的便不说了。”
“你说,我愿与六哥儿切磋。”
“那好,古人常言茶道即人道。人有三六九等,茶道也就各有不同,有品茶人求名,他走的是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之道;有品茶人趋利,他走的是笑里藏刀、尔虞我诈之道;有品茶人虚怀若谷,他走的是才思泉涌、神接宇宙之道;有品茶人淡泊风骨,他走的是神定气清、与世无争之道。茶道有四谛:静、怡、和、真,故真才是茶道的至高境界。所以我说,前两种人入的是小道,后两种人入的是大道。有人一心想入道,却一生不得道,是因为他求名趋利、谄媚权势、心有杂念。”说完,老六头起身离座,一躬到地:“小的说多了。”
“不,六哥儿,你说得好。只是今日之前,为何不曾见你饮茶?”
“小的不饮茶,是因曾做过一些触犯良心之事,自感心境不净,亵渎了茶的灵性,辱了茶道。”老六头顿了顿,又说,“茶道随心,好茶之人不能辱了茶道,更不能辱了良心。猴魁虽好,但当配上乘之心,上乘之魂。”
县令听罢沉思半晌,问:“六哥儿,如今侯三之事,依你之见,如何?”
“小的不曾为官,不懂为官之道,还请老爷自行裁夺。”
第二日,县令早早升堂,公堂上当众判侯三“斩立决”。事后,知州大人派人寻罪,找遍全城也不见县令身影,只好作罢。
又过些日子,城北新开一家茶铺,店内只有主仆二人,门前飘扬一挂茶幌,上绣一副对联:四海空,来一壶无分你我;三界外,品两盏各走东西。
县令一生爱茶,嗜茶如命,自诩入了茶道。但今日,县令面对这一盏上品之茶,却嗅不见茶身在水中涤荡后氤氲出的香气。
窗外透进一丝的风,凉。
刚刚在公堂之上,审理的案子案情重大,嫌犯是知州大人的内侄侯三。杀人偿命,自古公理所在。知州大人却恃权干涉,将一纸书信送至公案上:愚兄之虎狼之侄,其罪当诛,但法理不外乎人情,兄与贤弟荣辱与共,万望裁夺。话虽客套,杀气逼人。
眼前几包上好的茶叶,是大人的心意。
茶汤已冷,县令还坐在茶台前发愣。家仆老六头托一茶盘出来,收茶,手刚触及茶包,便说:“想必是上乘的猴魁。”
县令一惊:“你如何知晓它是猴魁?”
“听出来的。”
“你能听出茶声?”
“小的哪有那本事,是从客人和老爷的谈话中听出来的。”
县令并未多问,便说:“六哥儿,天尚早,坐下陪我喝盏闲茶。”
“老爷稍等。”言毕,老六头正正衣冠,退回房间。良久,老六头方出来,头发肌肤滋润有色,已沐浴更衣一番。
縣令见状,笑说:“六哥儿何以至此,不过是闲谈而已。”老六头坐下,陪县令品一阵子茶,又说些讨喜的话,便起身告退。当晚,县令再传老六头,又斟一盏茶水,示意对饮,后佯装愠怒:“六哥儿,你撒谎。”
老六头一听,忙起身,垂手而立。
见状,县令倒哈哈一笑,说:“六哥儿不必惊慌,只是我有一事不明,还请赐教。今日我与客人从未谈半句茶事,你何以知晓茶的品类?”
老六头依然垂手,不敢多语。
“再则,从六哥儿伴茶的言谈举止来看,绝非不懂茶之人。”
老六头沉默半晌,说:“既然老爷看破,小的也不隐瞒。小的对茶理略懂一二。天下茶有万种,但各不相同,诸类皆各有其香,各有其气,各有其机理、灵魂,老爷以为是否?”
县令微微颔首,道:“今晚,老爷我不是老爷,六哥儿也不是六哥儿,我们一起畅饮畅谈,如何?”
老六头点点头,坐下,为县令斟满茶盅:“老爷赏脸,小的定当知无不言——老爷自认入了茶道,而真正入道的人却并非知晓自己已在道上,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无形。入道之人视茶为灵物,品时必先沐浴更衣,以免浊了茶的清灵。”老六头抬头察观县令容颜,继续道:“小的深知老爷平时宽宏大度,若听不惯今日之言,小的便不说了。”
“你说,我愿与六哥儿切磋。”
“那好,古人常言茶道即人道。人有三六九等,茶道也就各有不同,有品茶人求名,他走的是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之道;有品茶人趋利,他走的是笑里藏刀、尔虞我诈之道;有品茶人虚怀若谷,他走的是才思泉涌、神接宇宙之道;有品茶人淡泊风骨,他走的是神定气清、与世无争之道。茶道有四谛:静、怡、和、真,故真才是茶道的至高境界。所以我说,前两种人入的是小道,后两种人入的是大道。有人一心想入道,却一生不得道,是因为他求名趋利、谄媚权势、心有杂念。”说完,老六头起身离座,一躬到地:“小的说多了。”
“不,六哥儿,你说得好。只是今日之前,为何不曾见你饮茶?”
“小的不饮茶,是因曾做过一些触犯良心之事,自感心境不净,亵渎了茶的灵性,辱了茶道。”老六头顿了顿,又说,“茶道随心,好茶之人不能辱了茶道,更不能辱了良心。猴魁虽好,但当配上乘之心,上乘之魂。”
县令听罢沉思半晌,问:“六哥儿,如今侯三之事,依你之见,如何?”
“小的不曾为官,不懂为官之道,还请老爷自行裁夺。”
第二日,县令早早升堂,公堂上当众判侯三“斩立决”。事后,知州大人派人寻罪,找遍全城也不见县令身影,只好作罢。
又过些日子,城北新开一家茶铺,店内只有主仆二人,门前飘扬一挂茶幌,上绣一副对联:四海空,来一壶无分你我;三界外,品两盏各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