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第一眼看到的是谁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在半秒钟的时间里观看上面的画,说出第一眼看到的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这幅画名为《我的妻子和岳母》,图中重叠地畫有两个妇人:一个是正在向远方眺望的年轻女子,另一个是下巴微收的老妇人。有趣的是,前者的下颌刚好是后者的鼻子。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用它来测试观看者的年龄。
  383名年龄从18岁到68岁的志愿者参加测试,他们中242人为男性,141人为女性。科学家们在受试者准备好后,让他们在半秒钟的时间里观看此画,并要求立即说出他们看到的是哪位女性。
  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受试者中大部分30岁以下的志愿者表示他们看到的是年轻妻子的侧影,而很多30岁以上的人说他们第一眼先看到了图中老岳母的脸。如果按照正规的数据统计方式,将最年轻和最年长两端各去掉10%,仍然可以显示,年轻人偏向看到年轻的女性,而年纪大些的人则最先看到老妇人。
  科学家们认为,年龄会主导人下意识的分析能力,因而对图画中形象和线条的组合做出不同的诠释。
  (大浪淘沙摘自《羊城晚报》2018年11月20日)
其他文献
中国站起来了,中国富起来了,中国胖起来了。  中国的胖,吹气球一样,胖得大张旗鼓。美国每3个人中有两个是胖子,即使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治疗肥胖,美国人仍然没有瘦下来的迹象。而中国——据《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估算,体重超标的人口已经超过2亿,相当于美国胖子的总和,而且将在2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美国的肥胖人口比例。  中國曾经是一个没有胖子的国家。在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
期刊
董怀利和母亲  2018年10月19日,BBC(英国广播公司)拟拍摄一部名为《寻找中国工匠》的纪录片,导演慕名联系到90后小伙董怀利,希望他和母亲能成为其中一集的主角。这对在杭州街头给人缝补衣服的母子,何以打动大名鼎鼎的BBC?90后小伙街头补衣  董怀利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子随母业”的。1990年,董怀利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九龙镇五坑村。他上初一那年,父母背井离乡去杭州谋生。父亲在工地上打工,母
期刊
1997年。  福建某大学的文科某专业,迎来了一名新生,她叫何婷芳,来自龙岩山区。开学不久,她生病了,医院诊断为“神经胶质瘤”,很难治。她的父母本来就是穷困农民,送女儿上大学已经倾尽所有,生病后,能借的钱很快都借了,且用完了。  杯水车薪。何婷芳的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垂危。她所在的系的学生会主席H,社会活动能力非常强。他找到学校的著名中文学者、文学评论家孙教授,手写了一篇救助信。  那天福州下雨。他
期刊
博尔赫斯在小说里说,世界是我们无从认识的存在者的一个梦。梦醒了,我们化为乌有。按照同样的道理,即使我们不过是在他人的梦里,仍将通过自己的梦继续创造现实。我们是依附者,同时也供他人依附。  无非是无数层的象牙球中再多出一层而已。  馬尔克斯有一篇没有写出的小说,说一个人穿行在梦的无数层中彼此相似的房间里,忘记了哪一个房间才是他所来之处,最后死在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地方。  博尔赫斯的诡辩貌似复杂,但其实
期刊
塞着耳机、表情恍惚的人從身边走过,这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有时你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塞上耳机,让自己沉浸在预先编排好的单一协调的声音来源中,将外界的种种杂音隔绝开来。仿佛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空荡荡的游泳池,荡漾着耳机旋律的波涛。除此之外的一切,无论是偶然发生的还是挥之不去的,都不复存在。生活中的声音则是大海,潮头起落,挟带着泥沙卵石、贝壳鱼虾,无论你喜不喜欢、厌不厌烦,永远充塞于天地间。  这世界充
期刊
我在报社工作了20年,目睹了传统媒体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冲击。身边也经常有一些年轻人问我,新闻行业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每当此时,我都会想起喀拉拉邦渔民的故事。  喀拉拉邦位于印度的西南海岸,渔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由于渔民的小型船只和当地的海滩市场缺乏制冷设备,这就意味着如果当天没有出售这些渔获,它们将迅速变质,变得毫无价值。  1997年,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詹森开始调查这些海滩市场的沙丁鱼价
期刊
心理学家叶壮曾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你们家孩子让你最感动的一刻是什么?”获得大量点赞。当时他4岁5个月的大儿子安安因乙型流感发烧,为了不传染6个月大的小儿子,他把安安送去奶奶家隔离。看望安安时不能抱或亲,所以他只能隔着窗玻璃看。  那天,安安正在被窝里看《牛津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这是叶壮9岁那年,他妈妈用年终奖给他买的书——23年后,他看着聚精会神的安安,感慨“那个神态跟我当年一模一样”。  
期刊
说到外国人吃火锅,我知道,大家期待的反应,多半是“外国人一定被中华饮食文化吓得目瞪口呆,大感新奇”的故事。  其实不然。以前中国对外交流不够多,外国人还会觉得火锅挺新鲜。现在,至少欧洲人,除了少数“土鳖”,已经很少有人会诧异“哎呀,中国还有这种饮食哪”!  因為他们已经接受“中国饮食无奇不有,我们只管吃就是”的设定了。  现在大多数年纪不太大、见过些世面的欧洲人,初见任何中国食物,最多是好奇一下,
期刊
这是我第二次在日本丢钱包。上一次应该是在10年前,把钱包落在出租车上,最后司机给我送了回来,因为钱包里现金多,我给了他几万日元的谢礼。这一次有点悬,因为钱包里现金只有2万日元,没啥油水。  最后大家建议,要不去附近的警察岗亭问问,也许有人捡到送给了警察。  于是几个人陪我一起去市谷车站前的警察岗亭。值班的警察告诉我,没有人送钱包过来。这下,我可死了心。  不过,警察问我:“钱包里有没有个人证件?”
期刊
尽管我经常给朋友推荐北京最火爆的火锅店——海底捞,因为它的汤底很清淡,容易上口,特别适合火锅入门,但我自己去的次数并不多。  海底捞是无渣火锅,汤里没有成型的作料,看上去很干净方便,但它就像一个讨人喜欢的自来熟交际花,貌似很容易接近,时间长了也不会有什么进一步的交流,可敬而不可亲。  而普通麻辣火锅就不同了,它更像一个内向的人,你需要花时间,慢慢等他散发自己的魅力,而且时间愈久味道愈浓。  你要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