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範圍内,易學文化享譽中外,遍地開花,國粹精髓傳播發揚。
在包容與共存的今天,交織着各式各樣的價值觀,但需要調度以至和諧,提倡張弛有度、融匯共濟的易學因而得以彰顯。
這有賴如刁展基先生一樣的熱心人,一心一意推廣易學文化,使之揚名,呈現來自中華的魅力,將希望與仁愛,播撒在新的時代。
從西至柬,尋人生真諦
不同的文化,各有各的特色,也有不同的長處與優點,值得人們選擇性的採納、接受,從而提升人生。如同刁展基先生成長的道路,在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中探究,追求從個人日常所需到精神高度,最終心儀易學,在中華文明的沃土中找到心靈的歸宿,便是一個自我學習、融匯的過程。
最初,如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一樣,刁展基先生着眼生活的需求,他希望到當時經濟發達的西方學習,以此改變自己的生存狀况:小時候,無論是香港還是内地,都處於經濟尚未發達的階段,民眾生活的質量並不理想。他的家庭並不富裕,家裹七個兄弟姐妹,他排第四,所以能得到分配的物資很少。最艱難的時候,甚至要到“醬油拌飯”的地步。可見,刁展基先生希望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是多麽强烈。他認同“書中自有黄金屋”的理念,因此盼望着努力學習,待有了成績就能改善生活。所以,便朝着到國外留學的方向努力前行。
1973年,辛苦多年的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十九歲時他申請到獎學金到美國纽約州立大學深造。當接觸到自己向往已久的西方社會,刁展基先生卻發現這裹並非想象中的天堂,在繁榮的社會背後,有許多問題潛伏着。不過,當時他對此没有太多留意,而是繼續求學不倦,直到成為博士方走出校門。
工作之後,他在大學中任教兩年,又轉到加州硅谷的IBM擔任顧問工程師,但其心中對西方社會的疑惑卻没有因收入的增加或人生的成熟而消失,反而在曰積月累中呈現越來越明顯的趨势。他意識到,也許回到香港,才能尋找自己需要的答案。因此1994年,他回到香港,在香港科技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之後在香港公開大學和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任電腦系主管,一邊工作一邊從周圍的環境中重拾中華的智慧。
“由出國到回國,我的人生也度過高高低低的階段。生活在美國社會,雖然比較平静,但是發展的機會不多,大部分中國人再怎麽有能力,最多也只能做工程師。”而他回到香港,經歷過經濟危機、樓市暴跌、非典影響,一度因此濒臨破產,卻能找到安心與希望。回顧這些年的生活,刁展基先生對人生的探究已經隱約地浮現答案,他發現,西方文化注重技術改良,但忽視了精神上的重視,所以没有呈現太多對人生有幫助的内容。反觀中國古代智慧,强調身心合一,往往對人生導向產生好的影響。可見,當人們滿足生理需求之後,在對自我及精神的追求方面,中國的易學一類文化更能滿足人們。
隨後,刁展基先生把越來越多的心力放入研究中國易學之中,深深地被堪輿、八卦等内容所吸引了。就如《易傳,系辭上傳》所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經過不同的組合和推算,刁展基先生認識到人生的真諦,意識得以進入越來越深入的層面。還伴隨着越來越多的快樂,更促使他一心一意鑽研易學。終於,他破除了過去的疑惑,找到了心靈的方向,享用着中華文明豐富的智慧。同時,他也產生了新的期望:以宣傳發揚易學文化為目標,開展新的工作,進入新的人生階段。
校内校外 力推易學魅力
有趣的是,刁展基先生首次接觸易學,是在美國某所大學裹,他通過一位美國教授聲情並茂地講解中國風水而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此,他開始研究易經、風水學說,成為美國活躍的風水學家。回港後,他不僅跟隨不少業界名家學習,也一直堅持推廣與之相關的易學知識,更在2013年退休前幾年籌備開展教授易學、堪輿等方面的課程,希望為社會大眾揭示人與天地的秘密。
經過多年的努力,刁展基先生不僅自身在易學領域學有所成,更聯同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團體,致力於易學的發展與推廣。他在古學今用學會中團結同好,每年推出春、夏、冬三季的課程和免費講座推廣,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智慧授予學員,告訴大家,如何通過易學知識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將來尋找更好的發展。他也指出,學習易學不能只靠一個人閉門造車那樣看書研究,要與别人多多討論,得到師長指點,才不會在學術上走歪路,曲解中華文明的本質。
一種文明,往往能在某個部分裨益人們終生的地方,若引導無誤,吸納得當,可以讓個人及社會都得到强大的助力。而深奥的易學,更因為和順、靈活、貫通的特點,且没有太多規定的地方,能產生舉一反三的效果。這同樣也可以解釋,為什麽數千年來,不同的人通過研究易學,卻取得不同的成就,造就不同的人生。如蜀漢名相諸葛亮夜觀星象,知天下興亡,促國力發展。而明初能人劉伯温,因為易學統籌帷幄、决勝千里。此外,還有文豪蘇軾“治《易》是儒、佛、道三教合一”、近代學者劉師培認為《易經》為“數學所從生”……幾千載的輝煌,數不勝數。
“易學文化,不能用在急功近利的方面,因為我們相信積德行善,所以應該有所付出,也在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後,才考慮以此幫助自己發展。”在易學智慧的沉浸下,刁展基先生形成了豁達樂觀的態度,他以平和的心態,一步一個脚印地開展教學工作,循序漸進地發揚中華國粹的智慧——這種心態,不僅是他從容的生活態度,也是對今日西方文化意識發展到極端的調試與引導:“現在很多人並不重視易學,對古人的智慧不加重視,更視為迷信。而坊間也有流傳出不少誤導人們的因素,導致大家對易學了解不全。所以我們不願意看到今日外國人認為中華文化是寶的情况下,國内的人卻不加重視,所以‘古學今用’需要傳承與普及。”
刁展基先生的工作,同樣面對廣大的外國朋友。因為由於文化差異及翻譯有所出入,很多流傳到外國的易學知識往往被冠以個人的主觀意識後再加以傳播,不僅偏離正確的易學方向,也誤導别人對易學的認識。所以,教導正確的易學知識,已經成為刁展基先生刻不容緩的義務。他以此作為人生的信念,堅定履行。
有一種信念,源於愛好,能影響生命,改變人生。有一種執著,如同星星之火,點亮燈光,照明前方。中華悠悠幾千年的歷史,既有登峰造極的輝煌階段,也有韜光養晦的蛰伏時期,仍能延續至今,成為世界古文明中連續性最好的一員。也很好地證明了東方智慧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易學,作為其中的精華所在,既在續寫榮譽,也讓後人備感自豪。刁展基先生因此擁有着充分的自信,在發展及推廣易學的大道上昂首闊步前行。就如一場唤醒大地的春雨,促得大地繁花似錦。
在包容與共存的今天,交織着各式各樣的價值觀,但需要調度以至和諧,提倡張弛有度、融匯共濟的易學因而得以彰顯。
這有賴如刁展基先生一樣的熱心人,一心一意推廣易學文化,使之揚名,呈現來自中華的魅力,將希望與仁愛,播撒在新的時代。
從西至柬,尋人生真諦
不同的文化,各有各的特色,也有不同的長處與優點,值得人們選擇性的採納、接受,從而提升人生。如同刁展基先生成長的道路,在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中探究,追求從個人日常所需到精神高度,最終心儀易學,在中華文明的沃土中找到心靈的歸宿,便是一個自我學習、融匯的過程。
最初,如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一樣,刁展基先生着眼生活的需求,他希望到當時經濟發達的西方學習,以此改變自己的生存狀况:小時候,無論是香港還是内地,都處於經濟尚未發達的階段,民眾生活的質量並不理想。他的家庭並不富裕,家裹七個兄弟姐妹,他排第四,所以能得到分配的物資很少。最艱難的時候,甚至要到“醬油拌飯”的地步。可見,刁展基先生希望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是多麽强烈。他認同“書中自有黄金屋”的理念,因此盼望着努力學習,待有了成績就能改善生活。所以,便朝着到國外留學的方向努力前行。
1973年,辛苦多年的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十九歲時他申請到獎學金到美國纽約州立大學深造。當接觸到自己向往已久的西方社會,刁展基先生卻發現這裹並非想象中的天堂,在繁榮的社會背後,有許多問題潛伏着。不過,當時他對此没有太多留意,而是繼續求學不倦,直到成為博士方走出校門。
工作之後,他在大學中任教兩年,又轉到加州硅谷的IBM擔任顧問工程師,但其心中對西方社會的疑惑卻没有因收入的增加或人生的成熟而消失,反而在曰積月累中呈現越來越明顯的趨势。他意識到,也許回到香港,才能尋找自己需要的答案。因此1994年,他回到香港,在香港科技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之後在香港公開大學和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任電腦系主管,一邊工作一邊從周圍的環境中重拾中華的智慧。
“由出國到回國,我的人生也度過高高低低的階段。生活在美國社會,雖然比較平静,但是發展的機會不多,大部分中國人再怎麽有能力,最多也只能做工程師。”而他回到香港,經歷過經濟危機、樓市暴跌、非典影響,一度因此濒臨破產,卻能找到安心與希望。回顧這些年的生活,刁展基先生對人生的探究已經隱約地浮現答案,他發現,西方文化注重技術改良,但忽視了精神上的重視,所以没有呈現太多對人生有幫助的内容。反觀中國古代智慧,强調身心合一,往往對人生導向產生好的影響。可見,當人們滿足生理需求之後,在對自我及精神的追求方面,中國的易學一類文化更能滿足人們。
隨後,刁展基先生把越來越多的心力放入研究中國易學之中,深深地被堪輿、八卦等内容所吸引了。就如《易傳,系辭上傳》所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經過不同的組合和推算,刁展基先生認識到人生的真諦,意識得以進入越來越深入的層面。還伴隨着越來越多的快樂,更促使他一心一意鑽研易學。終於,他破除了過去的疑惑,找到了心靈的方向,享用着中華文明豐富的智慧。同時,他也產生了新的期望:以宣傳發揚易學文化為目標,開展新的工作,進入新的人生階段。
校内校外 力推易學魅力
有趣的是,刁展基先生首次接觸易學,是在美國某所大學裹,他通過一位美國教授聲情並茂地講解中國風水而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此,他開始研究易經、風水學說,成為美國活躍的風水學家。回港後,他不僅跟隨不少業界名家學習,也一直堅持推廣與之相關的易學知識,更在2013年退休前幾年籌備開展教授易學、堪輿等方面的課程,希望為社會大眾揭示人與天地的秘密。
經過多年的努力,刁展基先生不僅自身在易學領域學有所成,更聯同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團體,致力於易學的發展與推廣。他在古學今用學會中團結同好,每年推出春、夏、冬三季的課程和免費講座推廣,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智慧授予學員,告訴大家,如何通過易學知識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將來尋找更好的發展。他也指出,學習易學不能只靠一個人閉門造車那樣看書研究,要與别人多多討論,得到師長指點,才不會在學術上走歪路,曲解中華文明的本質。
一種文明,往往能在某個部分裨益人們終生的地方,若引導無誤,吸納得當,可以讓個人及社會都得到强大的助力。而深奥的易學,更因為和順、靈活、貫通的特點,且没有太多規定的地方,能產生舉一反三的效果。這同樣也可以解釋,為什麽數千年來,不同的人通過研究易學,卻取得不同的成就,造就不同的人生。如蜀漢名相諸葛亮夜觀星象,知天下興亡,促國力發展。而明初能人劉伯温,因為易學統籌帷幄、决勝千里。此外,還有文豪蘇軾“治《易》是儒、佛、道三教合一”、近代學者劉師培認為《易經》為“數學所從生”……幾千載的輝煌,數不勝數。
“易學文化,不能用在急功近利的方面,因為我們相信積德行善,所以應該有所付出,也在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後,才考慮以此幫助自己發展。”在易學智慧的沉浸下,刁展基先生形成了豁達樂觀的態度,他以平和的心態,一步一個脚印地開展教學工作,循序漸進地發揚中華國粹的智慧——這種心態,不僅是他從容的生活態度,也是對今日西方文化意識發展到極端的調試與引導:“現在很多人並不重視易學,對古人的智慧不加重視,更視為迷信。而坊間也有流傳出不少誤導人們的因素,導致大家對易學了解不全。所以我們不願意看到今日外國人認為中華文化是寶的情况下,國内的人卻不加重視,所以‘古學今用’需要傳承與普及。”
刁展基先生的工作,同樣面對廣大的外國朋友。因為由於文化差異及翻譯有所出入,很多流傳到外國的易學知識往往被冠以個人的主觀意識後再加以傳播,不僅偏離正確的易學方向,也誤導别人對易學的認識。所以,教導正確的易學知識,已經成為刁展基先生刻不容緩的義務。他以此作為人生的信念,堅定履行。
有一種信念,源於愛好,能影響生命,改變人生。有一種執著,如同星星之火,點亮燈光,照明前方。中華悠悠幾千年的歷史,既有登峰造極的輝煌階段,也有韜光養晦的蛰伏時期,仍能延續至今,成為世界古文明中連續性最好的一員。也很好地證明了東方智慧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易學,作為其中的精華所在,既在續寫榮譽,也讓後人備感自豪。刁展基先生因此擁有着充分的自信,在發展及推廣易學的大道上昂首闊步前行。就如一場唤醒大地的春雨,促得大地繁花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