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卷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的问题不是出在梢上——教学上,而是出在根上——评判上。具体地说,是指中考、高考大规模的作文阅卷。
  先看评卷时间。以一个七万份左右的中考试卷为例,一般要选四五十名精兵强将在七八天内评完。以七天计算,每人每天需评250份。以一天10个工作小时计,平均每人每小时需评25份,若60分钟里马不停蹄地干,每一份卷子也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这还不算评卷中的喝水、如厕等等。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评阅作文时评卷老师根本来不及多想,许多老师形成了只要粗略一望,就大体可知,必要时再仔细看看,一个分数就打上去了,这不是什么秘密。
  每一篇考场作文的分数,便是这样评判的产物,而这“粗略一望,大体可知”的机械化作业,便是参加评卷的老师们总结出的一套应付这种评卷办法的办法,然后又用此办法去教授学生如何应对评卷老师。
  第二是没有专业、固定的评卷队伍。每年中高考的阅卷队伍,都是临时组织,临时指派,很不固定。大体是,今年谁送的高三、初三,谁就去参加阅卷。中高考阅卷工作,毕竟不同于平时的小测验,不同于平时的作文批改。赶时间、争速度,危害极大。
  还有评卷体制的问题。多年来,作为中考、高考这样大规模的评卷工作,除了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人员之外,远远没有像教学工作那样受重视。若把中学的教育过程分成教学、考试、评卷、招生、录取这样几个环节,评卷工作属于当中最薄弱、最没有被重视的一个环节,更谈不上对它的研究了。
  教学工作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包括前期的教学准备和最后教学成绩的考查验收,而评卷这一环,好比产品的质量检测。这“质检”部门对于教学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俗称“指挥棒”。 “质检”部门是怎样的标准,前期的“生产部门”——教学工作就会怎样去操作。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中高考的作文这样评,平时的期中、期末作文自然也都照着这样的标准去评,作文教学也会按照这样的套路去进行。学生被这样长期训练,早已形成一套作文的“习惯动作”,思维已经形成一套固化的模式了,只要一说作文,就会有一套标准的程序,就会蹦出一串标准的套路,就会说出一堆现成的套话来。而这,还真的不能怪他们。
  特级教师吴非在他的《通过封锁线》这篇文章中,也表示了他的无奈。当回答“到了高三你怎么教作文”这个问题时,吴非写道“我就列举十来条俗招,比如最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心段落放在什么位置最宜,怎样写好一段漂亮话,哪些修辞方法容易引起注意,引用什么人的话比较有分量……”“我平时倡导学生‘自由地写’,可是到了高三,我不能不教他们一些应试技巧,不得不教他们一些俗招,以帮助他们通过‘封锁线’。”在《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一文中,他认为现在“应试作文横行课堂”,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应试倾向比较严重,教师过早地按照应试作文路数来教写作,这也是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他说,有高考阅卷经历的教师都知道,高考作文评分受各种条件限制,具体操作和正常的教学有相悖之处。他还举了一个教师教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通吃”的例子,令人印象深刻:开头只要会说一句“屈原向我们走来……”就能启发学生敷衍成文,简便易学。学生写作文到了如此天地,真叫人欲哭无泪。
  由此说来,作文教学问题的症结主要不在教学方法上,广大语文教师不是不愿意改革作文教学,而是不敢“以身试法”。中考、高考这种大规模的考试阅卷,实际上不仅是如何科学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判,而且更是在如何昭示以后的教和学的大问题。正视并且纠正目前作文阅卷中的问题,消除它对教学的负面影响,已经到了应该深入研究、认真审视并且加以纠正的时候了。
其他文献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始建于三国时期,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古往今来,骚人墨客纷纷登临揽胜,留下了无数传唱千古的不朽诗篇。李白的两首黄鹤楼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虽是一人一地之作,却情随事迁,风格迥异,耐人玩味。    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在日常生活和跨学科学习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文本,不仅仅是比较熟悉的连续性文本,如文学类、实用类、论说类等,还有图表、广告、目录、索引等多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然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重视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忽视、漠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仅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为例,其中只有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图片两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图片阅读的策略知之不多,对如何读图、如何实现图文转换、如何让学生自
在开放图书室的时候,趁学生在查找图书的时间,我也随手拎出一本看看。拿到手的是云南与文化名人的丛书之一——《云烟渺渺——汪曾祺与云南》。我喜欢汪老的文章,喜欢教《端午的鸭蛋》一文,喜欢触摸他在云南的经历及他作品中浓浓的云南情、云南味。他很多文章都写云南的风物,如昆明的雨、昆明的花、昆明的小吃等等,让人倍感亲切。而众多的写云南的文章中,我对两篇特别感兴趣:一篇是《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发表于《人民文
新诗教育在我国语文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或者夹缝中,语文课本中新诗数量少,其中和当代生活贴近的新诗作品难成重点。诗人不再受到关注,师生日渐远离现代诗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推出的新课标教材在新诗选篇上做了一些尝试和突破,但一波三折,争议不断,教学效果评价难以取得一致,文本选择僵化与随意并存,标准和目标取向模糊不清。本文选择“流传最广的当代诗篇”[1]——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案例做一分析,以从理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问题,一直以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难点。其难点既表现为现代文学作品话语属性之于日常生活同一性而形成的“平庸性”,也表现为审美意蕴存在方式和解读方式相比于古典或域外文学作品解读的差异性。显然,设置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陌生化”状态,是解决难题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中国现代作家“同题作品”的并置解析,从而形成“陌生化”情景,并在此情景中呈现中国现代文学
编者按  教材建設是国家事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2019年9月之后,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普通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也于2019年开始在全国陆续投入使用。  随着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教材的编写特色、使用策略等相关问题也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期专题我们特邀部分
按照教育部、国家语委部署,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有力推动和悉心指导下,语文出版社编写的《普通话1000句》已正式出版。这是语文出版社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承擔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效促进贫困地区普通话推广的具体行动。  “植根教育,服务语言文字事业”是语文出版社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大力推广使用
随着甄子丹、姜文主演的年度太片《关云长》的热映,对武圣关羽所中毒箭及其“刮骨疗毒”前因后果的讨论’一直也很热烈。《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那么,“乌头之药”指的是什么毒药呢?很多学者认为“乌头”就是。‘首乌”,即“何首乌”,关羽所中毒箭就是何首乌之汁炮制的,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子午书简》曾作过专题“揭秘”,《济南时报》
《斑纹》是一篇散文,但没有抒情叙事,如果以抒情叙事的眼光来看,就看不懂了。文章似乎是说理的,但更像是在说明,有点像说明文,可是以说明文的眼光来看也不恰当。因为这篇文章的说明并不是客观的,而是相当主观的;其主观又并非情感性的,因而它不属于审美的。但是,它却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感到它有些地方很深刻,为什么呢?是文章中的特殊的因果逻辑。  作者写的是蛇。辞书上是这样定义蛇的:  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力倡真实写作,但收效甚微。探其原因,可能与不知真实写作的实质有关,也与不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真实写作有关。  一、真实写作的实质是交际语境写作  受“修辞立其诚”的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真实写作一向强调写作态度要真诚,内容表达要有真情实感,要写真实生活。而写真实生活,又要求思想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符合特定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由于学生社会阅历少,且日常生活也很难明显地体现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