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泉为主,以读为主,以悟为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511526198209172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的文笔细腻、清晰,语句优美、流畅,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本课学习的重点是背诵第四、五自然段,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教学前,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围绕这一重点,理清了教学思路,即内容以“泉”为主,不要庞杂无序;形式以读为主,不要处处设问;方法以悟为主,不要逢词必解。就《鼎湖山听泉》第四、五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在教学时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设计读书意境,启动学生读起来
  要学生披文入情,教师必须先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哪里欢快、哪里粗犷、哪里细腻,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通常,课前我都会认真地把课文读上几遍,以使自己在课中通过一言一行把这些情感适时地展露出来,以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指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第三句(即描写四种泉声的比喻句)时,学生往往会读得“声音响亮”,尤其是后两个分句,学生往往会读得“雄浑磅礴”。很显然,他们把“想到的”误当成“听到的”了。这时,我以心定气宁的情绪去影响学生:“同学们,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时候,作者躺在床上,正在用他的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由这些泉声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在述说时配以适当的表情、手势,力求表现出安详、宁静的气氛,让学生在静谧的美好意境中,充分感受到泉动而夜静,心动而气静,从而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
  一、 引导学生读进去
  所谓读进去,一是指读进文里去,读懂文章,二是指读进心里,记住文章。教师在课堂上的作为不在于讲得多,也不在于问得多,而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1.调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类比中感悟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一句“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如果写成“只有泉声一直传到枕边”,不是也可以吗?在这里,作者为什么用“传送”而不用“传”呢?讲解是一种方法,换词比较也是一种方法,但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都很抽象,因为它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回忆“主人待客”这一生活经验,使学生悟出鼎湖山这位“主人”不光把“泉声”传来,而且把它“送”到枕边,多热情好客,显然“传送”比单纯的一个“传”字更准确生动、富有情趣。
  再如,为了让学生领会文中的“用心”不同于一般的“认真”,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这样的泉声,如果我们仅仅用耳去听,能完全欣赏到它的美妙吗?……”作者是在用他的心去聆听、品味。经过引导,学生自觉地将“用耳听”与“用心听”作比较,进而在读中对“心”字加以强调,这就是有所感悟的标志。
  2.提供表述方法,让学生在说话中感悟
  在教学中,与其穷追答案,不如给学生一个语言环境,看他会不会用,或者给学生一种表述方法,看他是不是懂。如在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句时就不必要追问“这是什么修辞手法,用什么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说话中感悟“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唯有泉声不断,这时,作者躺在床上,一边用心在聆听品味,一边在心里默默赞叹,他会说些什么,会怎样说这些话”。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再用“这儿的声音,多像……一样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通过读、悟、说,学生明白了课文中这几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并且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这样不仅体会了“聆听、辨识、品味”等词语的意思,还感受到了作者身处泉水声中,心中默默赞叹的激动心情,这是任何讲解都无法达到的综合效应。
  关于把文章读进心里去,即记住文章,我想这里有个方法问题。我的体会是:化整为零分层推进。所谓化整为零就是逐句熟读,不留盲点;所谓分层推进,就是逐步减少提示的信息,逐步增加记背的内容。比如,在指导学生背诵第四自然段时,可以分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整段朗读;第二步,填空朗读;第三步看板书试背;第四步,看图画试背,最终实现由读到背的自然过渡。
  纵观教参,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读好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总结。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用欢乐点亮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汲取“养分”,快乐成长!  新课程呼唤民主、和谐的课堂,因为民主、和谐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充满希望与信任的课堂,充满智慧的课堂
数学日记是一种展示孩子真实内心,沟通师生真挚情感,体现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最佳平台。其本质就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一些体会、收获、疑惑甚至于创新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当然也可以是对老师、课堂的评价,对生活中数学现象、数学知识应用的记录。而且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师生交流,学生更“大胆”,想法更真实,常常带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一、孩子的建议——一堂实在的教材教法课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虽然教师们都已开始注意开展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但仅仅流于形式,没有以合作意识的培养为根本。因此。把合作学习的观念真正引入教学系统,不仅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人才培养社会化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新教材中新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当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支撑。没有学生的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全面。所以,要使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又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越感兴趣,自学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确求知欲,发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1第九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懂得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增进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和民族自豪感。  2.行为与习惯: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增进对于祖国的责任感,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庆回归、促统一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秉承这样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一对好朋友之间的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这些天性是孩子所必需的。有时候我们老师对于这些天性往往很是头痛,如果身为老师的我们能多动动脑筋,运用孩子们的这些天性来帮助我们教学的话,音乐课的课堂气氛在高低年级的差别就不会那么大了。    一、把握天性,精设方法    老师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音乐老师往往能很好地利用低年级学生的这一天性来辅助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好动转化为音乐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章,在文章中徜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喜爱学习语文的目的,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情商以及质疑能力等。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徜徉呢?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在徜徉中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学生借助教师创设的情境走进文章以后,学习兴趣需要保持。因此,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
数学是最为神奇的世界,面对数学世界,孩子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好奇。在小学学科中,数学是最富有魅力的,其原始的吸引力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特别是数学对问题解决的巨大功能,使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最为神奇的世界。既然数学这么神奇,好奇心这么重要,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呵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呢?  一、创境,激奇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必须把握好时机,创设一定的情境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