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初次界定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什么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它进行厘定。本文在生态道德教育和德育实效性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作出初次界定。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德育实效性;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内涵
  
  生态道德教育(也称环境道德教育)日益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而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又是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呢?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它进行厘定,所以本文拟作初步探索。要界定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了解生态道德教育及德育实效性的内涵,因为生态道德教育及德育实效性的内涵是界定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生态道德教育,目前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解。比如,
  赵菊的表述是:“环境道德教育,是根据环境道德原则和环境道德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成员进行影响,把环境价值准则诱导进社会成员内心,使之转化为个人内在道德的一种教育行为。”[1]P27
  曾建平认为:环境道德教育的特征就它的指向性而言,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人格教育;以它的空域性而言,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大众教育;从它的时序性界说,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持续的终身教育。[2]
  饶国宾、华启和把生态道德教育解释为“是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为己任,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环境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活动”。[3]P212
  王世民、李泊等人的理解是:“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4]P223
  笔者认为赵菊的表述更为科学,因而比较同意赵菊对 “生态道德教育”的界定。
  二、德育实效性的内涵
  关于德育实效性的内涵,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比如,
  古人付对德育实效性的定义是:“所谓德育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过程对受教育者施加德育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其中既包括实际取得的效果,又包含德育的投入与实际收效的相应比例,即投入与产出之比。简言之,德育的实效性就是指德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和德育任务实际完成的状况,其最终落脚点在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5]P3
  张平的表述是:“德育的实效实质上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6]P33
  孙学策认为:德育实效,既有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又有渐变的、一时难以显现的隐性效果;既有局部的、表面的量变效果,又有整体的、内在的质变效果。[7]12
  翟天山、杨炎轩认为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是指在学校德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出来的教育者以自己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品德发生变化并使之符合自己目的的特性。[8]P36
  笔者认为古人付的阐述比较具体,因而比较同意古人付对 “德育实效性”的界定。
  三、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关于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它进行厘定。本人在生态道德教育和德育实效性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作出这样的界定: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进行环境教育后,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方面取得的效果。
  把握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应依据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这条准绳。
  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一种主观判定。主观判定并非是想怎么判就怎么判,随心所欲下结论,而是有一个准绳,必须根据这个准绳来判定生态道德教育是否取得了实效以及实效的高低。那么,这个准绳是什么呢?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判定道德行为的准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言行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那么这个人就是有道德的,反之,则是没有道德的。所以笔者认为,生态道德教育是否取得了实效以及实效的高低,要依据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即保护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如果很好地符合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高;如果不太符合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低,甚至是没有实效性。
  (2)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应从内在效果、外在效益和效率三个维度去考察。
  第一,看内在效果。内在效果是指环境道德原则和规范能否顺利地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即是否实现了“内化”。 我们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判断是否实现内化。横的方面,要看是否具有保护环境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言行。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言行;有什么样的道德情感体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态度;有了道德意志,才能调节、控制言行;道德言行,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
  所以,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体现一个人的品德面貌。纵的方面,要看保护环境的道德水平是否在不断提高,即是否按照从“无律”到“他律”到“自律”到“自由”这几种不同的境界在不断提高。他律是起点,自律是终点,自由是最高境界。
  第二,看外在效益。外在效益是指通过提高个体保护环境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保护环境的道德水平,即是否实现了“外化”。 判断是否实现外化,要看他是否把自己内化的保护环境的思想道德素质贡献给了社会。目前,有些受教育者如学生当着老师的面是一套、背着老师的面又是一套,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表现不一样,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只注重自己的内化,没有看到自己内化的保护环境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他人、集体与社会的影响,没有看到通过提高个体保护环境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保护环境的道德水平。
  第三,看效率。无论是内在效果还是外在效益,都存在一个效率问题——用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最好产出的问题。以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是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当然,也是考察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一个维度。
  [参考文献]
  [1]赵菊.我国师范院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曾建平.寻归绿色——环境道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饶国宾,华启和.试析德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2002(10).
  [4]王世民,李泊等.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
  [5]古人伏.《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6]张平.德育实效性问题与世纪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2).
  [7]孙学策.德育实效问题引发的思考[J],人民教育,1996(11).
  [8]翟天山,杨炎轩.学校德育有效性的现实考察及其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7).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理论、构想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力图为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校本体育课程;课程开发    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形成声
期刊
摘 要:财政教育投资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育领域的投资。财政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支出的比例反映了政府教育投资水平,反映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快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国家未来人才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财政教育投资的情况,发现我国总体的教育投资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性:教育投资比例仍显著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国际平均水平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实效性如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文章从创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考试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等七个方面论述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篮球运动更成为当地群众广泛参与的球类运动,特别是被更多的年轻人所青睐。本文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粤北地区街球爱好者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粤北地区;街球;参与情况    前言  街头篮球(street-ball)起源于美国,比赛并不需要在正规的篮球场上进行,在城市广场或街边开阔地划出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坦硬地,树立一个篮球架,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把各个国家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在这种信息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单一的外语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日语在中国逐渐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热门外语,学习者也越来越多,况且日本作为软件开发的强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懂软件的人才,中国也成为其巨大的市场,因此在中国各个高校的软件学院开设日语课程,便成为一种趋势,并在某些地方
期刊
摘 要:自1999年实行大学扩招政策起,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迅猛。时隔十余年,这项政策究竟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大学扩招无疑为广大莘莘学子提供了更多进入“象牙塔”一愿大学梦的机会,也为社会带来了不少发展便利。但就目前看来,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因扩招政策陷入了一些困境。本文就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就业压力和教育产业化四方面对大学扩招政策的负面影响进行
期刊
摘 要:文言文阅读的主要障碍在于古今词义的差异上,因此揭示汉语词汇古今词义的变化特点是古汉语词汇教学一个重要任务。传统训诂学关于文献中词语意义的训释成果丰富,但是表达形式非常零散。一般工具书中义项罗列详尽,但是又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它不能清晰地揭示词义之间的联系。现代词汇学关于语义场、义位、义素以及构词法理论等均可尝试应用于古汉语词汇教学与研究之中。  关键词:义素分析;语义场;古汉语词汇    
期刊
摘 要:在职大学生学习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上平常工作比较忙,所以学习数学是非常困难的。利用课堂学习是关键。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注重课堂教学加强课堂训练,精讲多练 ,当堂掌握所学内容。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策略;课堂训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限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
期刊
摘 要:在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着眼与目前高校扩招和部队裁军的新形势下,军训任务给部队带来了很大负担,对国防生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工作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所推行的创新实践及其工作经验的积累,通过分析在校国防生的特点和自身优
期刊
摘 要:“认知学徒制”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学习,它强调将知识视作工具。其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示范、指导,经由教师的示范和讲解以及学生在情形中的观察与主动学习,使得学生成功学习。文章介绍了认知学徒制理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用于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的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教学策略    认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