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学习阶段的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職业技能、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的关键环节。由于顶岗实习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如何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监控,成为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构建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是确保工学结合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质量标准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的科学发展,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但在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如注重对校内教师的监控,缺乏对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参与教学环节的监控;注重理论教学的监控,疏于对实践教学的监控;注重校内教学质量的监控,缺乏对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的监控,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还处于艰难探索的状态。
学生学习阶段的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的关键环节。由于顶岗实习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如何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监控,成为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顶岗实习体现了“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很多院校已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估指标,为了保证考核的质量,由企业指导师傅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考核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但因实习时限、岗位的差异及实习地点的分散,校企双方没有共同制订统一的考核标准,难以保证顶岗实习质量。所以只有构建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才能确保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是确保工学结合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所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顶岗实习管理主体多元化,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不仅应有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统一考核学生的质量标准及指标,还应包含对不同管理主体的考核质量标准及指标,从学校、企业、实习学生、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指导师傅等多方面着手研究系统构建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及指标。有些院校已在积极探索制订顶岗实习教师指导工作质量评估指标。
目前顶岗实习模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等模式,集中实习模式较易管理,而建筑类学校实习模式大多是分散实习模式,需针对不同管理主体的不同层面制定相应考核质量标准及指标以保证顶岗实习质量。首先应归纳工学结合下不同管理主体的不同层面在顶岗实习中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及考核指标。
一、学院应负责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主要职责是检查各系顶岗实习计划的落实情况、管理质量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顶岗实习管理中的问题;着力推进以就业为目标的顶岗实习工作。
二、系部应负责全系各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制订系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和有关文件;检查各专业顶岗实习计划的落实情况、管理质量并提出整改意见; 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
三、各专业主要职责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与顶岗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制订专业顶岗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任务书、毕业实践考核标准、实施计划等;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和工作总结。
四、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具体实施顶岗实习工作,主要职责是与顶岗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安排好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及具体顶岗实习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并达到预定质量要求;负责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通过到顶岗实习单位检查、网络及电话联系等方式指导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根据专业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标准,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五、企业应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数量充足的岗位,制订相应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配备管理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及时反馈交流实习生的实习信息,做好实习评价工作;加强企业指导师傅队伍建设,并与院校合作对企业指导师傅进行专门培训。
六、企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顶岗实习指导任务书和实习计划认真指导实习学生,加强对实习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根据专业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标准,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七、实习学生应遵守实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有关规定,按照顶岗实习计划,认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尊重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服从顶岗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的安排;主动向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汇报情况,按时填写顶岗实习记录,认真做好顶岗实习总结,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详见表1,表2,表3,表4)
通过归纳工学结合不同层面在顶岗实习中的职责,初步形成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及考核指标。
顶岗实习是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目前,顶岗实习尚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对于顶岗实习的组织落实、过程管理,运行保障等,校企双方的行为均需要规范。政府应出台鼓励企业参与合作办学、接受顶岗实习的政策,对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减税或其他优惠政策,制定经费补贴标准、建立督办机构,制定在校生顶岗实习的权益保障制度,从根本上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雪梅 田玉珍 试论高职生的顶岗实习 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8期.
备注:
本论文受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高校) SCG323号研究课题资助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质量标准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的科学发展,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但在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如注重对校内教师的监控,缺乏对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参与教学环节的监控;注重理论教学的监控,疏于对实践教学的监控;注重校内教学质量的监控,缺乏对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的监控,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还处于艰难探索的状态。
学生学习阶段的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的关键环节。由于顶岗实习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如何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监控,成为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顶岗实习体现了“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很多院校已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估指标,为了保证考核的质量,由企业指导师傅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考核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但因实习时限、岗位的差异及实习地点的分散,校企双方没有共同制订统一的考核标准,难以保证顶岗实习质量。所以只有构建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才能确保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是确保工学结合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所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顶岗实习管理主体多元化,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不仅应有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统一考核学生的质量标准及指标,还应包含对不同管理主体的考核质量标准及指标,从学校、企业、实习学生、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指导师傅等多方面着手研究系统构建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及指标。有些院校已在积极探索制订顶岗实习教师指导工作质量评估指标。
目前顶岗实习模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等模式,集中实习模式较易管理,而建筑类学校实习模式大多是分散实习模式,需针对不同管理主体的不同层面制定相应考核质量标准及指标以保证顶岗实习质量。首先应归纳工学结合下不同管理主体的不同层面在顶岗实习中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及考核指标。
一、学院应负责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主要职责是检查各系顶岗实习计划的落实情况、管理质量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顶岗实习管理中的问题;着力推进以就业为目标的顶岗实习工作。
二、系部应负责全系各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制订系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和有关文件;检查各专业顶岗实习计划的落实情况、管理质量并提出整改意见; 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
三、各专业主要职责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与顶岗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制订专业顶岗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任务书、毕业实践考核标准、实施计划等;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和工作总结。
四、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具体实施顶岗实习工作,主要职责是与顶岗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安排好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及具体顶岗实习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并达到预定质量要求;负责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通过到顶岗实习单位检查、网络及电话联系等方式指导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根据专业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标准,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五、企业应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数量充足的岗位,制订相应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配备管理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及时反馈交流实习生的实习信息,做好实习评价工作;加强企业指导师傅队伍建设,并与院校合作对企业指导师傅进行专门培训。
六、企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顶岗实习指导任务书和实习计划认真指导实习学生,加强对实习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根据专业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标准,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七、实习学生应遵守实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有关规定,按照顶岗实习计划,认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尊重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服从顶岗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的安排;主动向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汇报情况,按时填写顶岗实习记录,认真做好顶岗实习总结,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详见表1,表2,表3,表4)
通过归纳工学结合不同层面在顶岗实习中的职责,初步形成工学结合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及考核指标。
顶岗实习是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目前,顶岗实习尚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对于顶岗实习的组织落实、过程管理,运行保障等,校企双方的行为均需要规范。政府应出台鼓励企业参与合作办学、接受顶岗实习的政策,对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减税或其他优惠政策,制定经费补贴标准、建立督办机构,制定在校生顶岗实习的权益保障制度,从根本上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雪梅 田玉珍 试论高职生的顶岗实习 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8期.
备注:
本论文受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高校) SCG323号研究课题资助